无定河流域综合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第二次信息公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及国家环境保护部《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文)的相关规定,为进一步了解公众对规划的环境影响方面的意见,现将“无定河流域综合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有关内容进行第二次公示,并征求公众意见。
一、规划背景
无定河流域位于黄土高原北部,毛乌素沙漠南缘,流域地处内陆,属温带干旱、半干旱大陆季风性气候,降水稀少且主要集中于汛期,降水以暴雨为主,水资源利用难度较大。在自然因素综合作用下,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是《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划定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也是国家级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严重的水土流失使无定河成为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面积及输沙量最大的一条支流,是黄河下游淤积泥沙的主要来源区,流域内多沙粗沙区面积和粗泥沙集中来源区面积分别占黄河流域多沙粗沙区及粗泥沙集中来源区总面积的17.5%和27.9%,多年平均输沙量占三门峡站的11.1%,粗泥沙量占三门峡粗泥沙输沙量的17.7%。
随着流域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流域内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且在工业园区布局比较集中的榆溪河、芦河,水污染问题日益加剧,水资源保护压力较大;同时工业园区建设以及城镇化快速推进不断产生人为水土流失,加剧流域水土流失。
为进一步防治无定河流域水土流失,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加强水资源保护与管理,提高流域防洪能力,促进流域自然环境、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在上述背景下,黄河水利委员会组织开展了《无定河流域综合规划》的编制工作,以加快无定河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进一步减少入黄泥沙,促进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协调经济发展与自然换、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有效解决流域治理开发中面临的突出问题。
二、规划概况
1.规划范围和水平年
规划范围为无定河全流域,涉及陕西、内蒙古两省(区)15个县(旗),流域面积30261km2。
规划编制以2010年为现状水平年,近期水平年为2020年,远期水平年为2030年。
2.规划目标
(1)近期目标
水土保持规划:加大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力度,新增综合治理面积51.03万hm2,建设淤地坝1760座,初步治理面积占水土流失面积的比例达到60%。流域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水土保持监督管理体系健全完善,基本控制新增人为水土流失。
拦沙水库规划:大力开展拦沙水库工程建设,以完善现有拦沙水库布局及粗泥沙集中来源区拦沙水库建设为重点,建设蒋家窑则、雷河咀、乔石畔等6座拦沙水库,水库拦沙运用期内年均减少入黄泥沙1349万t。
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基本建成水资源高效利用和合理配置体系,保障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基本保障城镇、重要工业的供水安全。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由现状的0.52提高到0.60,工业万元增加值用水量平均控制在15m3左右,与现状相比约降低39%。省界断面及入黄水量满足控制指标要求,省(区)间用水矛盾得到缓解。
水资源保护规划:河流生态水量基本保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79%,干流水质有所好转,入黄口水质达到Ⅲ类,省界缓冲区水质基本达标。保障城镇饮水安全,基本建立流域水资源保护监督管理体系。
防洪规划:沿河重要城镇及工业园区防洪工程达到设计防洪标准要求,完成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流域防洪能力明显提高。
流域综合管理规划:建立健全事权明晰、运作规范、权威高效、流域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流域管理体制,完善流域管理运行机制,提高流域管理能力。
(2)远期目标
水土保持规划:继续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新增综合治理面积46.70万hm2,建设淤地坝1174座,初步治理面积占水土流失面积的比例达到75%,适宜治理的水土流失区得到初步治理。建成较为完善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新增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控制,流域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拦沙水库规划:进一步完善拦沙水库建设布局,规划建设巴家河、陈石畔、合石沟等5座拦沙水库,水库拦沙运用期内年均减少入黄泥沙1670万t,拦沙水库控制区长期拦沙能力进一步增强。
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进一步加大节水力度,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67,工业万元增加值用水量平均控制在11m3左右,与现状相比约降低55%;在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生效情况下,增加流域用水指标,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基本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能源安全的用水需求。
水资源保护规划:流域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93%以上,水功能区全面达到水质目标要求。建立完善的水功能区监督管理体系,水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防洪规划:继续开展主要支流防洪工程和山洪灾害防治工程建设,提高沿河一般乡镇河段的防洪能力,流域防洪工程体系进一步完善。
流域综合管理规划:进一步完善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提高流域综合管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
3.规划主要内容
(1)水土保持规划
从工程措施角度,水土保持总体布局在鄂乌高原丘陵保土蓄水区主要开展生态修复、防风固沙、草库伦建设;陕北盖沙丘陵沟壑拦沙防沙区,风蚀部分以防风固沙、生态修复为主,水蚀为主部分,以小流域为单元开展综合治理;陕北黄土丘陵沟壑拦沙保土区,以小流域为单元,沟坡兼治,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从管理措施角度,流域水土保持工作应完善规章制度,建立健全以水土保持执法机构为主体的执法体系,加强开发建设项目的管理;合理布设监测站点,建立长期、连续、固定的水土保持监测体系。
(2)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
按照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节水型社会建设要求,无定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总体布局遵照“节流优先,适度开源,强化管理”的基本思路。
1)2020年水资源配置方案
2020年水平流域内配置供水量10.17亿m3,其中,当地地表水供水量4.41亿m3,大泉引黄供水量0.95亿m3,地下水供水量4.27亿m3,其他水源供水量0.54亿m3,;向流域外配置地表水0.30亿m3。无定河流域当地地表耗水量为3.71亿m3,其中陕西省地表耗水量为3.01亿m3,内蒙古地表耗水量为0.7亿m3。入黄水量为7.71亿m3。
2)2030年水资源配置方案
①南水北调一期生效前
2030年水平流域内配置水量11.24亿m3,其中,当地地表水供水量4.41亿m3,大泉等引黄工程供水量为0.95亿m3,地下水供水量5.16亿m3,其他水源供水量0.72亿m3;向流域外配置水量0.30亿m3。无定河流域当地地表耗水量为3.71亿m3,其中陕西省地表耗水量为3.01亿m3,内蒙古地表耗水量为0.7亿m3。入黄水量为7.71亿m3。
②南水北调一期生效后
2030年水平流域内配置水量12.32亿m3,其中,当地地表水供水量4.41亿m3,大泉等引黄工程供水量0.95亿m3,西线一期工程供水量为1.08亿m3,地下水供水量5.16亿m3,其他水源供水量0.72亿m3,;向流域外配置水量0.30亿m3,无定河流域当地地表耗水量为3.71亿m3,其中陕西省地表耗水量为3.01亿m3,内蒙古地表耗水量为0.7亿m3。入黄水量为7.71亿m3。
(3)水资源保护规划
根据流域城镇、工业产业布局特点,按照分区实施重点保护的原则进行水资源保护布局。
①河源区
区域重点以油气田开采过程中含油废水以及落地原油所形成面源污染防控为主。
②重点开发区
区域水资源保护着重协调开发与保护的关系,以流域水环境承载能力为约束,实行限制纳污红线制度,确保流域水环境保护及生态保护底限。
对于主要工业园区,着重提升行业清洁生产水平,提高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率和中水回用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控制废污水和污染物入河量,加强水环境风险防控,加大对工业园区废污水排放的监测、监督管理能力建设。
③重要城镇区
流域内重要城镇区域,加强流域重点城镇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增加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规模,提高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和中水回用率,提高污水处理厂出水排放标准。
(4)防洪减灾
利用巴图湾、河口庙、红石峡等水库工程对洪水调节,削减洪峰,完善堤防及护岸工程布局,保障沿河城乡的防洪安全,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山洪灾害防治。
(5)拦沙水库
中下游河段是无定河的主要来沙区,为有效减少无定河中下游的入黄泥沙,需要结合水土流失治理,建设拦沙水库。考虑无定河中下游人口比较密集,拦沙水库布局要结合需要与可能,以人口较少的较大支沟为重点,优先考虑粗泥沙集中来源区,规划布设一定数量的拦沙水库。
三、规划实施可能造成的主要环境影响
无定河流域综合治理的实施将进一步防治无定河流域水土流失,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加强水资源保护与管理,提高流域防洪能力,促进流域自然环境、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但是在规划实施过程中会对区域水文水资源、水环境、生态环境、社会环境等产生一定的影响。
规划实施对水文水资源的影响:规划实施后,无定河流域配水量可以满足“87”分水方案细化指标,其用水总量基本符合国家对无定河流域的用水指标要求。
规划实施对水环境的影响:随着水资源配置方案的实施,流域废污水量也随之明显增加,与现状污染物排放情况相比较,纳污能力存在明显不足的问题规划实施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拦沙水库规划、防洪规划、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水资源保护规划和流域管理等不会对流域植被产生明显影响作用;水土保持规划由于涉及大面积的人工林草措施、生态修复、坡耕地治理以及淤地坝建设等将对流域植被产生一定有利影响;水土保持规划可以增加流域基本农田和坝地面积,对流域土地利用方式调整产生有利影响,可以促进流域实施退耕还林还草、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等;规划实施后对流域生态系统以有利影响为主,将促进流域陆生生态系统生产力和生物量的提高,并有利于流域陆生生态系统稳定性维护。规划实施对社会环境的影响:保障流域供水安全,提高流域防洪标准,促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保障流域饮用水安全。
规划实施拦沙水库的影响:拦沙水库在拦蓄洪水并进行供水的情况下,水库上游来水难以及时下泄,将造成水库下游河段径流量的减少,在布局比较密集的区域河段径流将发生比较明显的减少;拦沙水库运用后,可以通过不断淤积抬高淤积面而减少小流域内沟道侵蚀,可以起到减少当地水土流失的作用;粗泥沙集中来源区泥沙的拦蓄可以实现减少粗泥沙入黄作用,并减轻黄河干流下游淤积程度和提高下游防洪能力。
规划实施环境问题发展趋势的影响:规划的实施将对流域水土流失问题起到有效治理,水土流失治理度较现状年大幅提高,有利于控制流域水土流失,提高流域植被覆盖度,在切实实施规划方案和实现规划目标后,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将起到明显良性循环,将明显改善流域生态环境。
四、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无定河流域综合规划实施,有利于改善流域的生态环境,减轻黄河干流下游河段泥沙淤积;防洪规划的实施,有利于提高流域的防洪能力,保障流域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安定;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的实施可以为城镇饮用水安全提供保障,促进流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保障我国能源安全起到积极作用;水资源保护规划的实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规划年用水量大幅增加所带来的水环境污染问题,对协调流域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承载力之间的矛盾起到一定作用,有利于促进流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由于规划年工业配置水量将有较大幅度增加,如水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及水环境保护措施不能完全落实,芦河和榆溪河等能源化工基地的主要布局区域,水环境污染风险问题将较为突出。
五、征求公众意见主要事项
您对本规划的实施有什么意见和建议?
您认为无定河流域环境现状如何?
您对当前无定河流域主要环境问题的看法?
您认为该规划的实施对无定河流域的环境是否会产生不利影响,能否接受?
您在规划实施过程中所关心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
您对规划实施及环保措施的建议是什么?
六、公众提出意见的主要方式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文)要求,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30日内,公众可就征求意见的主要事项,通过电话、信函、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将意见反馈给规划编制组织单位黄河水利委员会规划计划局或环评单位黄河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院。反馈意见的同时请提供您详细的联系方式。
1.规划编制单位名称及联系方式
单位名称:黄河水利委员会规划计划局(邮编:450018)
地 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路11号
联 系 人: 杨慧娟
电 话: 0371-66022247
传 真:0371-66025847
邮 箱: yanghuijuan@yrcc.gov.cn
2.环境影响评价单位名称及联系方式
单位名称: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院
地 址:郑州市城北路东12号(邮编:450004)
联 系 人:张 娜
电 话:0371-66024216
传 真:0371-66024216
邮 箱:qjsc4216@126.com
无定河规划环评简本--点击下载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