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中央精神 工作部署 工作动态 媒体聚焦 他山之石 图片报道
  当前位置: 首页图片报道

泾水生泾县,泾河生泾阳:两河相距千里,各展美丽画卷

来源: 陕西河长     发布时间:2024-08-08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在安徽省宣城市,有一处以“泾”为名的县城——泾县。这座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老县城,因穿城而过的长江支流泾水(今名“青弋江”)而得名。

无独有偶,在距离泾县千余公里的陕西咸阳,同样有一座因水得名的县城——泾阳县。黄河支流渭河的第一大支流泾河,从泾阳县张家山冲出峡谷进入平原地区,沿泾阳县境环绕70多公里,出泾阳县域13公里后便在高陵境内汇入渭河,成语泾渭分明即源于此。如今的泾阳县也是国家级新区“西咸新区”的战略重地,西咸新区泾河新城的全部区域、秦汉新城及空港新城的部分区域都在泾阳县境内。

泾水生泾县,泾河生泾阳。绵延自大江大河的两条河流不仅孕育出同样历史悠久、文化璀璨的古城,也见证着河流沿线从严重受损到岸线复绿、从化工围河到绿色转型、从“无人管”到“找河长”的深刻变化。清江迢迢,绿水何来?可以说,流淌于中华大地一东一西的两条河流所经历的生态之变,正是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的生动缩影。

河流档案

泾河是渭河最大支流,也是陕西省关中地区的第二大河流,发源于宁夏回族自治区泾源县泾河源镇龙潭村,干流流经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泾川县,由长武县汤渠进入陕西省,于西安市高陵区汇入渭河,干流全长460千米。

泾河历史悠久,流经之处有泾源、泾川、泾阳诸多与之相关的地名,泾川河谷自古就是穿越六盘山区的交通要道,沿线还有郑国渠、泾惠渠等重要水利枢纽。


近年来,泾河沿线各地通过完善防洪工程体系、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复苏生态环境、推进数字孪生流域建设、强化流域治理管理等措施,开展泾河流域系统治理。目前,泾河已建成干流防洪工程85.92公里,水文站3座,水库2座,水电站拦河坝9处、生态湿地及森林公园3处,泾河管理与保护范围已划定。


泾河清清白鹭飞

孙  涛


“靠近滩涂的水域,游鱼、水草清晰可见,就连小时候从没见过的白鹭,也成为我们巡河路上的‘常客’。”

我是陕西西咸新区泾河新城人,老家金田玉村就在泾河边上。在外打拼多年的我,因为不舍家乡的田野和伴我长大的泾河,2015年回乡,并当选了村支书,后来又成了村级河长。我们村1570米的泾河河道,承载着我对这条家乡河的感情与责任。

在我儿时的记忆中,泾河水总是浑浊的,采石场的挖掘机在没日没夜地啃噬着河滩。我们这里的石材硬度高、销量好,所以就有人在这里开了采石场。慢慢地,采石场从一两家变成了五六家,泾河滩涂上的深坑也越来越多,一遇涨水便成为一个个“陷阱”。

我们村子是泾河流入泾河新城的第一个村子,没有了植被的保护,水土流失、阻碍行洪等问题日益严峻,也给下游的村子带来了严重影响。2015年我回乡时,这些采石场还没有被完全关停,河水依旧浑浊,河滩上更是满目疮痍。

治理后的泾河水质明显改善,2019年至今,泾河水质长期稳定在地表Ⅲ类以上。图为泾河(西咸段)风光。李 星摄(人民视觉)

2017年,我们村从咸阳市划转到西咸新区。随着河湖长制的推行,河湖管理和生态保护不断被重视,这些原本藏匿于法律空隙里的采石场全部被关停。其后西咸新区还通过加装监控设备、无人机巡查等技术手段,加强监管,彻底遏制了采石场对泾河的无序挖掘和破坏,泾河两岸的综合治理也逐渐被提上了议程。

也是在这一年,我成为河长,每周都要开展河道巡查。现在村里还有另一位市民河长和6名联防队员,大家轮流巡查驻守,保护母亲河。

2019年,我们村的周边滩涂被纳入《泾河新城泾河滩面治理及生态修复工程》总体规划,河岸两边的耕地和被采石场破坏的滩涂由泾河农业集团统一管理,种上了大片的油菜和荞麦,这些作物不仅美观、具有经济价值,还能够有效防治河道滩地水土流失。

随着治理工程的推进,我们村的泾河水越来越清。靠近滩涂的水域,游鱼、水草清晰可见,就连小时候从没见过的白鹭,也成为我们巡河路上的“常客”。

综合治理后,白鹭已经成为泾河周边居民亲切的伙伴。图为泾河(西咸段)栖息的白鹭。 张有望摄(人民视觉)

治水不仅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更在于人们观念的改变。沿水而居的人们,能否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治理成果能够长久保持的关键。只是观念的改变并不容易,河水变清了,来河边戏水、露营的人也多了起来,草地上的生活垃圾也随之增多。这让我和同事们犯了难,不忍心让这条母亲河再次遭受破坏。随后政府也很快发现了这个问题,于是不断增加保护河道宣传力度,多次组织对河道周边群众进行宣讲,普及保护河道的重要性,聘用专业保洁人员及时清理河道滩面的生活垃圾。这几年我和市民河长、联防队员们配合上级政府,向村民做了大量关于环境保护的宣讲,让越来越多的村民明白要爱护泾河,身体力行加入保护泾河的队伍。

根据泾河治理规划,我们村前的大堡子滩将来会成为泾河湿地的一部分。如今,各类观景道路、应急道路已在铺设当中,建设稳步推进,湿地内也会设置安全的亲水区域,让乡亲们能够与水共生,与水共乐,让母亲河更加灵动。

(作者为陕西西咸新区泾河新城高庄镇金田玉村党支部书记、村级河长,人民日报记者张丹华采访整理)


陕西省水利厅微博公众平台
陕西省水利厅微信公众平台
Insert title here
如果您在本页面发现错误,请用鼠标选择出错的内容片断 ,然后同时按下“Ctrl ”与“Enter ”键,以便将错误及时通知我们,谢谢您对本网站的大力支持。
网站地图 联系方式
陕西省水利厅版权所有 Copyright by Shaanxi Province Department of water resources
备案编号:陕ICP备19016449号      网站标识码:6100000039      陕公网安备61010202000431号
地址:西安市尚德路150号      邮编:710004      电话:029-61835268   邮 箱:sxsl_201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