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第三届江河国际研讨会在京召开
10月14日电(记者 卢俊宇)为深入贯彻实施国家“江河战略”,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10月13日,第三届江河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本次大会由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主办,River期刊编辑部、流域水循环与水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承办,国际水利与环境工程学会(IAHR)、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东亚地区办事处、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IRTCES)协办,来自政府部门、科研院所、高校、企业、涉水国际组织的约130名中外代表参加会议,其中国外代表30余人。
会议围绕“贯彻国家‘江河战略’,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的主题,学术交流内容涵盖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社会管理等多学科领域,探讨全球在江河治理相关领域面临的共同挑战,为推动构建“安全江河”“生命江河”“幸福江河”,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范式提供学术支撑与合作契机。
中国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副司长钟勇表示,近年来,中国大江大河治理成效显著,幸福河湖建设全面推进,中国愿与各国深化交流合作,共同守护全球水安全,为全球江河治理提供了可借鉴的中国经验。
中国水科院院长彭静表示,江河国际研讨会作为 River期刊的旗舰活动,汇聚来自世界各地专家学者,共同探讨维系江河健康生命力、促进人水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认知、创新技术与治理策略,为全球江河治理贡献新智慧与新方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地区办事处主任夏泽翰认为,面对气候变化、生态退化等全球性挑战,必须以系统性、包容性和可持续的方式加强流域治理,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他高度肯定了中国在江河保护与治理方面的成就和引领作用,并表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继续通过政府间水文计划(IHP)加强与中国的水合作。
国际水利与环境工程学会主席菲利普·顾博维尔表示,水是连接自然与社会的重要纽带,各国应在政策、工程与治理层面形成合力。他认为中国在水治理和政策创新上积累了宝贵经验,为全球提供了重要参考。他呼吁全球水利界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共享知识、强化协作,共同推动水科学与工程的创新发展。
River期刊主编阿西特·比斯瓦斯指出,当前科学技术迅速进步,亟需以创新理念重新定义流域发展和水资源管理。亚洲国家面临降雨高度集中、旱涝并存的独特气候特征,应探索在有限时间内高效储蓄和调配雨洪资源的新技术与管理模式。期待江河国际研讨会继续汇聚全球智慧,为应对未来水安全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作出更大贡献。
在沙龙讨论环节,多位国际专家对中国政府在推进江河保护治理和水利现代化方面的实践表示高度认可。专家们纷纷表示,希望中国的创新探索与政策实践能够在世界其它国家推广。
会议还举行三场议题分会,分别聚焦水利与环境工程发展战略、特大干旱协同应对、山洪泥石流灾害应对,从不同角度阐释“幸福江河”“生命江河”“安全江河”的内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