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中央精神 工作部署 工作动态 媒体聚焦 他山之石 图片报道
  当前位置: 首页媒体聚焦

记“巾帼河湖卫士”朱先萍“和精准扶贫·环保先行”的践行者——“民间河湖卫士”张元江

来源: 陕西日报     发布时间:2020-12-16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编者按 本报记者宋光明

今年6月,水利部、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联合开展了“寻找最美河湖卫士”活动。通过对基层河长湖长、河湖管理保护工作人员和社会志愿者先进事迹的宣传,社会公众积极参与评选推荐,河湖保护意识深入人心。经过层层推选、专家评审,最终全国共评选出65位“河湖卫士”。其中,我省安康市旬阳县志愿者朱先萍入选“巾帼河湖卫士”,汉阴县志愿者张元江入选“民间河湖卫士”。为营造全社会关爱河湖、珍惜河湖、保护河湖的浓厚氛围,做好河长制湖长制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本报记者专程采访了两位“河湖卫士”,进一步宣传他们的事迹,激发全社会对河湖保护的责任和参与意识。

用爱心守护一江清水
——记“巾帼河湖卫士”朱先萍

12月2日下午3时,朱先萍和姐妹们穿着橘红色工装,正在旬阳县蜀河岸边捡拾垃圾。55岁的朱先萍是旬阳县双河镇高坪社区爱心志愿护河队的队长,她对记者说,高坪社区爱心志愿护河队发起时只有9姐妹,发展到现在有70多人;当选为“巾帼河湖卫士”不仅仅是个人的荣誉,更是整个护河队的光荣。

双河镇位于旬阳县东北部,域内有大小河沟上百条,最后在镇中心汇聚成蜀河,流入汉江。保护好蜀河生态环境,对保证一江清水意义重大。

2016年以来,高坪社区移民搬迁陆续入驻340户1200人,比原来增加一半住户和人口,社区卫生和河流环境都受到挑战。从小生长在蜀河岸边的朱先萍,十分喜爱家乡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她和姐妹们在河边散步时,经常捡拾河道垃圾杂物;闲暇之余还组织大家对社区公共场所进行清扫,努力保持社区和河道干净整洁。

朱先萍和几个姐妹清扫一段时间后发现,光靠自己力量太过单薄。一是河道保洁范围有限,对整体水环境保护作用不大;二是一些居民不理解她们的行为,不但自己不保持环境清洁,还说她们义务清扫是出风头、表现自己。

迷茫之际,朱先萍及姐妹们的行动得到双河镇党委、镇政府的支持。镇上一面鼓励朱先萍及姐妹们的行动,一面组织群众开展植树绿化、环境清洁,引导更多的居民支持、参与这项行动。

2017年4月15日,在高坪社区党支部带领下,爱心志愿护河队20多位队员高举大旗,在蜀河两岸开展了建队后第一次清洁活动。当天从早上8时干到中午1时,清运了近6吨垃圾。清悠悠的河水旁边,让人扎眼揪心的垃圾不见了。“从这一天起,我们捡河道垃圾再也没人笑话了。”朱先萍说。

护河队不仅自己埋头干,也向居民传播她们的理念。姐妹们自编自演的快板书《生命之源的曙光》,传播着护河理念。她们的举动不仅保护了河流,也感动着身边的居民,更多群众参与到她们中间。

朱先萍自掏腰包统一购买了工装、帽子和手套,和姐妹们定期在社区和河道开展清扫活动。半年后,护河队成员发展到70多人,队伍中从只有1位党员,发展到有8位党员。朱先萍和姐妹们商量,把6公里长的河道分成4个小组分别护理,定时对境内街道、河道进行清扫,维护社区和河道环境。

高坪社区爱心志愿护河队的事迹在全镇传播开了,全镇19个村(社区) 陆续组建护河队伍。2017年底,在当地党委、政府积极引导下,双河镇共成立了19支志愿护河队,队员达到2000余人。队员们身穿统一服装,自备扫把、钳子等工具,坚持每旬在街道、河道沿线巡逻清扫,遇到河道涨水及时组织集中整治。目前,这支保洁队伍已从原来的单一义务清扫,发展成政策法规宣传、环境整治、帮扶贫困户春种秋收和支持镇村脱贫攻坚的中坚力量,在生态保护、新民风建设和家庭教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如今,留住绿水青山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高坪社区爱心志愿护河队还在不断壮大。新加入的志愿者中有退休干部职工,也有返乡的青年,有机关干部、普通农户,也有个体老板、务工人员。护河队队员活跃在山川沟壑,经常清理河道的藻类和垃圾,让双河镇的清水更清。记者见到今年57岁的护河队4组组长吴永银,这位年龄最大的队员经常参与保护环境、护卫河流活动。她说:“我10岁的孙女周末做完作业,还经常要穿上我的工装跟我去河滩捡拾垃圾呢。”

朱先萍表示,要用自己的努力,引领更多群众投身到爱河、护河的行动中,守护绿水青山,呵护美丽家园。

“精准扶贫·环保先行”的践行者
——记“民间河湖卫士”张元江

12月2日早上9时,在汉阴县观音河镇进步村,负责河道保洁和村道清扫的佘明芳,正将最后一车垃圾集中到垃圾箱内。她说,每天清洁1.5公里河岸及道路,每月1000元报酬,加上种地、养猪养鸡的收入,2018年她家脱贫了。

位于秦岭南麓的观音河在观音河镇汇聚成水库。这里不但是县城的水源地,河水汇入的月河也是汉江的一级支流,对生态环保要求非常高。佘明芳参与的是汉阴县博元公益协会发起人张元江将环保和扶贫结合,创立的“精准扶贫·环保先行”项目。2016年以来,在观音河镇,有40户贫困户以这种形式参与环保并脱了贫。

张元江是安康市博元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从2011年5月开始,他经常带领志愿者到汉阴县城广场、月河两岸捡拾垃圾,向居民宣传环保理念。几年来,博元公益协会从开始的四五位志愿者,逐渐发展成几百人的环保队伍,他本人也先后被授予“护水使者”“第11届中国青年志愿者”等多项荣誉称号,今年又被评为“民间河湖卫士”。

为了扭转一些居民往河道随意丢弃垃圾的不良习惯,张元江和团队采取上门宣传环保知识,拍摄、放映微电影《一次性纸杯的危害》,给学生送课桌、与家长签订环保倡议书等形式,引导大家保护河流环境。他们共签倡议书5.2万余份,出资15万元,购买18万只玻璃水杯免费发放给水源地周边的村民,呼吁大家拒绝使用一次性纸杯。

2016年,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张元江将环保和扶贫结合起来,出资300万元启动“精准扶贫·环保先行”项目,在全县6个镇21个村确定了119名贫困户劳力,对他们进行环保知识宣讲、垃圾分类培训后,让他们在各自居住的水源地进行垃圾清运、环保知识宣传,并向每人每月支付1000元劳务补助。项目实施后,提升了水源地的生态环境,累计向参与项目的贫困户发放补助570万元。项目区已拓展至安康高新区陈家营、周家营、余洞河、五档村、任家坝5个村。

在汉阴县城关镇三坪村,梨园河在村中蜿蜒流淌,汇入月河。贫困群众喻德江、黄福来上下游衔接,各负责一公里河道的清理。每天早上,两个人穿着博元公益协会发的高腰雨靴,沿河沟巡视、捡拾垃圾。“刚开始时河里废塑料、破衣烂鞋啥都有”,喻德江说,“现在村民环保意识提高了,这些东西还可以拿去换积分,已经基本没有人乱扔了。”记者发现黄福来抽烟后,一直将一个烟头握在手中。村民说,黄福来这两年光捡拾垃圾、烟头就换了1300积分,兑换了电饭煲和日常用品后还结余900积分。

2018年5月,为从根本上解决水源地垃圾污染,张元江带领博元公益协会志愿者先后在汉阴县城关镇、蒲溪镇建立“垃圾分类回收置换驿站”,采取“村民收集分类、定点兑换物资、企业补贴差价”的垃圾处理模式,在驿站内投放洗衣粉、牙膏、洗发水等各类生活用品,采取积分兑换的运作方式,1积分可兑换价值1元钱的物品。村民们还可以办一个绿色存折,将每次的积分储存,长时间积累后换取所需高积分物品。回收来的垃圾,可回收利用的进行出售,所得资金用于置换商品补充,不足部分由企业投入;不可回收再利用的,累积到一定量后交给环保部门进行无害化处理。这样一方面促进了农村生活垃圾实现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有效遏制垃圾污染问题;另一方面也逐渐培养村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随处乱扔垃圾。目前,张元江带领博元公益协会志愿者共建立了垃圾分类回收置换驿站13个,向村民兑换了价值18万余元的物品,覆盖人口3万余人。

从乱扔垃圾到村民主动收集垃圾、将垃圾当资源,博元公益协会保护了观音河、月河的生态环境,也培养了当地人的良好生活习惯。

陕西省水利厅微博公众平台
陕西省水利厅微信公众平台
Insert title here
如果您在本页面发现错误,请用鼠标选择出错的内容片断 ,然后同时按下“Ctrl ”与“Enter ”键,以便将错误及时通知我们,谢谢您对本网站的大力支持。
网站地图 联系方式
陕西省水利厅版权所有 Copyright by Shaanxi Province Department of water resources
备案编号:陕ICP备19016449号      网站标识码:6100000039      陕公网安备61010202000431号
地址:西安市尚德路150号      邮编:710004      电话:029-61835268   邮 箱:sxsl_201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