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报:八水润西安 水兴生态城

[索引号] 11610000016000371T/2014-52846 [ 主题分类 ] 其他
[ 发布机构 ] 省水利厅 [ 发文日期 ] 2014-03-08
[ 效力状态 ] 有效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名 称 ] 中国水利报:八水润西安 水兴生态城

时间: 2014-03-07 23:23
第3460期   出版日期:2014-03-07

  “一年时间,咱西安开放了这么多水景公园,寒冬腊月,空气湿漉漉的,鸟儿成群结队地飞过。”2月20日清晨,摄影爱好者王大爷来到灞河湿地公园,用相机记录下西安市的别样美景。

  王大爷相机取景框中的景象,正是西安市实施“八水润西安”工程的一个缩影。

  海绵,能吸水,能蓄水,也能放水。西安市新一届政府坚持“海绵治水”理念,启动“八水润西安”工程,以水生态环境修复为核心,以湖池、骨干水源、污水处理等工程建设为重点,全方位打造以“生态水”为中心的生态“海绵城市”。


从“绕”到“润”   城市生态建设的战略性考量

  “八水绕长安”曾见证并成就了十三朝古都昔日的辉煌。但随着历史变迁及城市生态环境的变化,西安的部分河流湖池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八水绕长安”逐渐成为历史。

  进入新世纪,西安市的水系治理问题逐渐被重视起来,但水体污染严重、城市生态水面稀少等问题并未得到彻底解决。“西安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占全国平均水平的1/6,全市水问题十分严峻。”西安市水务局计划处处长王谷石说。

  水兴则城兴。新一届西安市委、市政府站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将“八水润西安”工程纳入事关西安长远发展五件大事加以重点打造。

  “该工程规划布局以实施‘保水、引水、治水’方略为重点,以中水、雨洪水为生态用水总水源,按照‘保护利用现成的、改造提升原有的、科学规划未来的’工作思路,规划建设‘5引水、7湿地、10河系、28湖池’。”

  “八水润西安”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西安市水务局局长杨立说。“‘八水润西安’以城市水生态修复为中心,兼顾河系综合治理、湖池建设、水源工程、污水处理及中水二次利用等涉水性事务工程,从空中水、地表水到地下水,从饮用水、生态水到污水利用,全方位、立体化对西安水资源进行考量,最终实现西安市的水‘功能分区,多元化受益,可持续利用’目标,努力将西安市建成自然净化、自我修复的生态‘海绵城市’。”杨立告诉记者。

  据了解,“八水润西安”工程在源头上以压缩开采地下水规模、加强水源控制性工程建设为主,实现地表水、地下水资源均衡发展,到2020年可供水量达到23.32亿立方米,略大于需水量22.75亿立方米,基本实现供需平衡。在利用上,实行分级使用、倡导节水理念。在末端,加强污水处理、中水二次利用工程建设,最终在保持水生态平衡条件下,实现水的全过程利用。

  从“绕”到“润”,一个字的改变体现了“美丽中国”理念深入西安城市水建设的具体实践,通盘考虑水在支撑西安市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将水纳入到了城市生态建设的大概念中。


从污到景  满城清流润众生

  提起城郊周边、印刻着辉煌历史的八水时,大多数西安人的记忆是垃圾遍布、污水横流。2012年“八水润西安”工程实施以来,细心的市民发现,“自然水景”在西安一下子多了起来,真有一种目不暇接的感觉:西安最大的湿地公园——国家级浐灞湿地公园开放,西安最长的绿化景观长廊——渭河生态景观区开放,西安最大的芦苇荡所在地——西安湖开放,西安第二大水源工程——李家河水库即将蓄水……波光粼粼、小鱼隐隐的自然水生态美景重现,让老西安人似乎找到了儿时的记忆。

  记者从“八水润西安”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了解到,从2012年4月工程启动以来,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工程共完成堤防加固268公里,新增湿地面积8660亩、生态水面面积4035亩,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56.5万吨,启动了10项水源工程建设,可新增城市供水能力1.78亿立方米。其中,堤防加固长度相当于2011年陕西的总量,湿地水生态修复面积比前五年建成总和还多,污水处理能力相当于2012年西安新增污水处理能力2倍多,确保了2013年西安市连续4个季度在全国36个重点大中城市城镇污水处理考核中名列第一。

  “八水润西安”工程取得的成效在全国产生了巨大影响:水利部已将西安市列为创建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市,浐灞生态区成为西北地区首个国家级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示范区,汉城湖景区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从近到远  生态型现代化大都市呼之欲出

  “八水润西安”是一项长期工程。随着城市发展的不断加快,该项工作任务更加艰巨。2014年,西安市继续坚持以水生态修复和水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加快河系、湖池、水源工程建设。全年将完成6080亩湿地建设、6条河流100公里的治理任务,新增生态水面面积约2500亩,确保浐河城市段、灞桥生态湿地公园2期等6处水景观与市民见面,曹庙水库、引兰济李等重点水源工程前期工作取得突破。

  为保障供水安全,西安市决定在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建成前,加快建设涝河引水、渭北工业区供水、渭涝三角洲水源地、李家河水库等10项水源工程,使全市每天新增供水能力达59万立方米。为加快工程建设,西安市政府决定从2014年开始,市财政预算内每年安排2亿元专项资金,统筹水源工程建设。

  实现水生态环境建设持续发展,再生水利用不可或缺。西安市水务局供排水处处长肖冰说:“西安城区再生水利用工作已按市场化运行模式展开,计划用3-5年时间,全市再生水年利用量达1亿立方米。”

  记者从《八水润西安规划(2012—2020年)》获悉,到2020年年底,西安市生态水面面积达到7.6万亩,人均生态水面面积达6.5平方米,古城西安将成为一座“城在水中、水在城中、水韵长安”的生态型现代化大都市。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陕西省水利厅版权所有 Copyright by Shaanxi Province Department of water resources 主办单位: 陕西省水利厅

备案编号: 陕ICP备19016449号 网站标识码: 6100000039 陕公网安备61010202000431号

地址: 西安市尚德路150号 邮编: 710004 电话: 029-61835268 邮箱: sxsl_201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