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陕西强省的水动力

[索引号] 11610000016000371T/2012-52666 [ 主题分类 ] 其他
[ 发布机构 ] 省水利厅 [ 发文日期 ] 2012-07-06
[ 效力状态 ] 有效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名 称 ] 陕西日报:陕西强省的水动力

时间: 2012-07-05 23:48

陕西重大工程建设直击之一:
   

    在“关天经济区”及“能源金三角”崛起的大背景下,陕西水资源紧缺,成为制约关中以及陕北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现实瓶颈。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抓住国家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机遇,实施引汉济渭、东庄水库、陕北黄河引水等重大水利工程,加快水源工程建设,提高水资源保障能力。陕西水利工作者以此为起点,在三秦大地上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引水治水兴水革命,以突破水资源瓶颈制约。

陕西强省的水动力

    地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人均水资源1120立方米,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由于缺水、水害、水污染等因素,使得陕西每年工业损失达280亿元左右,农业损失超过100亿元。
    兴秦先兴水。为了破解陕西水危机,围绕着引水、蓄水、调水三大手段,陕西水利部门启动了以“双十双网”(十大骨干水源工程、十大中小水源工程;关中供水网和陕北供水网)为主体的水利布局体系,一个纵横南北、贯穿东西、覆盖全省、支撑陕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水利格局呼之欲出。

引水:突破水资源不均之困

    陕西水资源总量不足,时空分布不均,全省71%的水资源分布在长江流域的陕南地区,而土地面积、人口、经济总量分别占全省65%、77%和90%的关中、陕北地区,水资源量只占全省的29%,缺水日益成为制约陕西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的致命近忧。另一方面,在“关天经济区”及“能源金三角”背景下,陕西提出“十二五”“关中创新、陕北持续、陕南循环”的发展战略,以及构建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等规划,都让水资源紧缺成为关中以及陕北经济社会快速崛起的现实瓶颈。科学规划配置水资源,引水调水就成了解决这一重大问题的有效途径。
    引汉济渭和黄河引水工程就是为了解决关中和陕北水资源之困。事实上,自从上世纪90年代初西安发生水荒以来,陕西就已开始研究“引汉济渭”,十年之后,“引汉济渭”工程终于启动。该工程地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穿越秦岭屏障,主要由黄金峡水利枢纽、秦岭输水隧洞和三河口水利枢纽三大部分组成,经总长98.3公里的秦岭隧洞送至关中。供水范围为:西安、宝鸡、咸阳等沿渭大中城市,主要解决城市生活、工业生产用水问题。其调水规模15亿立方米,相当于七个半黑河金盆水库的库容。陕西省水利厅副厅长魏小抗表示,目前已经正式启动的“引汉济渭”工程,未来不但将为陕西关中“解渴”,也旨在通过水权置换摆脱陕北经济发展水瓶颈的问题,因为我们给渭河补了水,所以就可以在陕北引黄河水为能源化工基地所用。与关中相比,陕北所面临的水危机就更为严重,该地区年均自产水资源总量40.4亿立方米,人均仅736立方米,低于国际公认的最低需求线,属于重度缺水地区。虽然曾兴修了一批水利工程,但现在仍有1.4亿立方米的缺口,因此黄河引水工程就分外紧迫。黄河引水工程分为延安的延川黄河引水工程和榆林的大泉黄河引水工程。延安引黄河水的主要任务是想解决延川县城、永坪镇、延长油矿永坪工业区和姚店工业新区生活和工业供水,年取黄河干流水量1352万立方米。榆林大泉引黄河水工程建成后,年可向府谷煤电载能工业区、窟野河河谷区、榆神煤化学工业区供水5.87亿立方米,成为振兴陕西经济,实现富民强省的有力推手。
    继南水北调引汉济渭工程之后,总投资7.14亿元的引红济石调水工程也正在加紧建设。该工程位于宝鸡市太白县,自秦岭南麓汉江水系褒河支流红岩河上游取水,通过穿越秦岭的长隧洞自流调入秦岭北麓渭河支流石头河,经石头河水库调节后向西安、咸阳、宝鸡、杨凌等城市供水,并向渭河干流补充一定的生态水量。引红济石工程的建设,对于优化全省水资源配置,有效缓解关中地区严重缺水局面,改善渭河生态状况,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治水:再现安澜河、生态河、景观河

    “首先是渭河、汉江进行全线整治。这个整治工作不但是要解决两大水系的防汛、‘水边旱’等问题,还要与经济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渭河综合整治后,将会成为横穿关中最大的生态公园,其中,‘二华’地区的蓄滞洪区将有效调蓄利用南山支流水;汉江整治投资188亿元,可以实现‘玉带绕秦巴,汉水绕三秦’的目标。”水利厅厅长王锋说。
    由于以往过度“啃老”,渭河疾病缠身、满目疮痍,严重制约着陕西经济社会发展。这次渭河综合整治区段388千米,全线开工,规划估算总投资607亿元。通过防洪、河道清障、水污染防治、生态景观建设四大措施,还陕西人民一个洪畅景美、水清岸绿的“安澜河、生态河、景观河”。目前,杨凌示范区和8个县(区)实现了境内堤防加宽改建全贯通,河道滩区清障整治取得重大进展,西安草滩、岐山蔡家坡、咸阳秦汉新城等堤河亲水公园初步显效并向公众开放。
    另一方面,渭河综合整治通过滩区清障整理工程的实施加快了洪水快速下泄,减轻了堤防压力,发挥了重要作用。渭南城区段的树园控导工程,2011年7月开工,8月中旬主体工程全面完工,全长1公里,主要作用是抵御渭河在这一段90度急转弯后带来的巨大冲击。去年9月份面对30年一遇的大洪水,这个多年的防汛“死角”安然无恙,确保了一方安澜。
    防洪问题是汉江流域乃至全省人民的心腹之患。全流域平均4年发生较大洪水一次,局部暴雨洪灾年年发生。近30年来,洪灾造成受灾农田260万亩次,受灾人口460万人次,死亡3873人,直接经济损失达75亿元以上。以防洪保安和水保生态、水资源保护为整治目标的汉江综合治理内容主要有:新建加固干流堤防249公里,干流护岸73公里,支流汇入口河段堤防193公里,新修加固护基坝445座,建设交通桥梁16座,新建、改建穿堤建筑物124座。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193座,综合治理褒河等重要支流5条,实施中小河流治理40条、项目90个,治理山洪沟24条。实施水保小流域综合治理257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925平方公里,控制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新增水质监测断面54处;划定黄金峡、三河口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建设污水处理厂64座,治理工业污染源100处等。
    同渭河一样,汉江治理不只是工程建设,沿江水景观建设也是内容之一。在汉中已着手打造中心城区一江两岸5A级景区,范围从城市桥闸至沙沿沟口汉江两岸,建设内容包括全面改造提升东会客厅、改建音乐喷泉扩大规模,西会客厅生态湿地公园建设和低标准堤防和景观工程提升改造等,以此来营造人与自然亲近和谐的生态环境,既对保护汉江有积极作用,同时提供给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提高沿江人民幸福指数。

兴水:“双十双网”构架水利体系

    日前,随着东庄水库项目通过水利部技术审查和引汉济渭可研报告通过国家评估,以“双十双网”为构架的陕西兴水大业已全面铺开。
    “双十工程”就是以保障关中大中城市、重点工业区和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用水为重点,建设10项骨干水源工程,即建设榆林王圪堵、延安南沟门、咸阳亭口、西安李家河、泾河东庄水库以及榆神工业园区供水、宝鸡石头河引水等当地水源工程,建设省内南水北调骨干工程―引汉济渭工程,从陕南汉江流域调水进入关中地区,建设延安延川黄河引水、榆林大泉黄河引水工程;以缓解城乡生活和工农业缺水为目标,建设10项中小水源工程,即建设南郑云河、铜川龙潭、子长红石峁、彬县红岩河、安康洞河、洛南张坪、旬邑柏岭寺、延长安沟水库和泾惠渠西郊水库扩容工程、洛惠渠调蓄工程。
    “双网工程”就是以实现水源相互连通和水资源统管统配,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为目标,建设关中、陕北两大供水网络建设。关中供水网络以引汉济渭输配水工程为骨干,以现有大中型水库为水源结点,以关中城市群和工业区为配水结点。陕北供水网络以黄河引水工程为架构,以大中型水库为水源结点,能源化工基地工业园区和重要城镇为配水结点。通过供水网络建设,实现区域内水源相互连通、联合调度,提高供水效率。
    计划到“十二五”末,10大骨干水源工程新增年供水能力11.64亿立方米。10项中小水源工程新增年供水量1.94亿立方米。关中、陕北两大供水网络计划“十二五”期间开工建设,2020年前初步实现关中供水网络联通和陕西供水网络区域联通。通过“双十双网”工程的建设,再加上井、塘、窖以及小型引水、提水工程建设,“十二五”末全省供水能力将显著增加,大中城市和重点工业区用水将基本得到保障,农业和生态缺水将有效缓解。
    省水利厅厅长王锋说,“十二五”陕西水利的开工项目之多,投入规模之大,受益范围之广,在我省水利发展史上前所未有,我们一定要把握利用好这些机遇,做好水文章,润泽三秦大地,造福父老乡亲。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陕西省水利厅版权所有 Copyright by Shaanxi Province Department of water resources 主办单位: 陕西省水利厅

备案编号: 陕ICP备19016449号 网站标识码: 6100000039 陕公网安备61010202000431号

地址: 西安市尚德路150号 邮编: 710004 电话: 029-61835268 邮箱: sxsl_201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