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渭河综合整治工程是“十二五”我省重点水利建设项目,沿渭各县区正在全力加快建设。这项造福三秦,惠及子孙的民心工程受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央和省上都在加大投入力度,寄希望建成造福子孙的防洪兴利工程体系,也为我省“十二五”期间渭河全面整治和综合利用打下良好基础。今年是实施渭河全线整治规划的第二年,按照“一年全面启动、两年进入高潮、三年大干快变、四年主体完工、五年全部建成”的要求,省水利厅和省级有关部门、沿渭各市县(区)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高度重视治渭工作。各地主要领导亲自抓,抽调精兵强将确保责任落实。一场渭河治理的全民战争在渭河沿线正热火朝天地展开。
把渭河打造成关中防洪安澜的坚实屏障
——渭河高陵段综合整治工作掠影
初春,寒风乍起,气温异常。然而在渭河高陵段南岸堤防加高加宽工程现场,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放眼望去,一辆辆拉土大卡车犹如长龙般破雾穿行,河堤上往返压路机的巨大轰鸣声更是不绝于耳。
2月23日下午,省委书记赵乐际在省、市、县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陪同下,来到渭河综合整治高陵段施工现场了解工程进展情况。看着火热的建设现场,省委书记对在场的各级领导强调指出,渭河综合整治是“十二五”我省重点水利建设项目,要在科学论证和规划的基础上,高质量地建设好这项民心工程,努力实现渭河安澜,造福人民。
去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高陵县水利投资规模最大、建设步伐最快、成效最为显著的一年。该县水务系统广大干部职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为契机,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全面、超额完成了市、县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防汛抗旱、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依法行政、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工作、国家级节水型社会试点、安全生产、水务宣传和信息报送、党建、精神文明、党风廉政建设等工作方面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取得了很大成效的前提下,特别在重点项目建设渭河高陵段南岸堤防加高加宽工程中,克服多雨天气造成的困难,完成8.1公里堤防施工放样,清基51万平方,清运渣土8万方,堤防填筑土料115万方,完成投资0.9亿元,使这项全省人民关注、造福民生的工程阶段性任务完成走在了西安市前列。
渭河高陵段综合整治工作以“洪畅、堤固、水清、岸绿、景美”为建设目标,将建成堤顶35—49米宽的渭河堤防共计19.3公里,并形成堤顶交通通道,堤外形成200米宽绿色景观长廊,堤内形成自然生态景观滩地,沿渭1.5公里控制区内形成新的经济开发产业带。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备、效益明显的渭河防洪保安、生态环境及水污染防治体系。
人们熟知的泾渭分明所在地就在渭河高陵段交汇。渭河自高陵县泾渭镇梁村流入,于张卜乡韩家村流出,全长22.5公里,岸线长30.6公里,其中右岸长度8.1公里,左岸长度22.5公里。流经6个乡镇、管委会,24个村组,沿河人口6.58万人。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根据《渭河西安段综合整治实施方案》,高陵县渭河综合整治工程有五大建设任务,即:“加宽河堤、疏浚河道、整治河滩、绿化堤外、水质达标”。按照西安市相关部门对渭河建设任务的分解,高陵县渭河综合整治工程分年度工作任务,2011年—2013年重点开展防洪工程、河道清障整理工程,同时加快水污染防治工程建设,生态景观、完善水污染防治工程体系。
渭河综合治理工作作为重点建设项目下达后,高陵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门会议研究部署渭河综合整治工作,成立了高陵县渭河整治建设领导小组,完成了项目招商工作。县政府确定陕西地方电力房地产有限责任公司和陕西建工集团机械施工有限公司承建渭河高陵段右岸堤防加高加宽工程。
遵循“安澜惠民、健康和谐、环境改善、持续发展”的理念,通过加宽堤防、疏浚河道、整治河滩、水量调度、绿化治污、开发利用,高陵决心把渭河打造成关中防洪安澜的坚实屏障、路堤结合的滨河大道、清水悠悠的黄金水道、绿色环保的景观长廊、区域经济的产业集群,重现渭河新的历史辉煌。
目前正在加紧施工的渭河高陵段南岸堤防加高加宽工程,西起高陵与西安城市段交界,终点为高陵与临潼交界,工程全长8.087公里,筑堤压实土方量为233万方(实方量),需拉运土方量为349.5万方(虚方量)。工程主要对渭河高陵段南岸堤防加高加宽,迎水坡防护,背水坡脚修筑,巡堤查险通道,整修雁翅坝11座,拆除雁翅坝31座。该工程以耿镇渭河大桥为界,上游(桥西)2.98公里,堤防按照300年一遇洪水标准设防,相应洪峰流量1.7万立方米/秒,设计堤顶宽度49米;下游(桥东)5.087公里,堤防按照100年一遇洪水标准设防,相应洪峰流量为1.42万立方米/秒,设计堤顶宽度35米。堤防工程级别为一级。工程总投资1.94亿元。以堤防为基础,堤顶布设关中沿渭滨河景观大道,统一按照二级公路标准建设(双向四车道),新建支流通桥1座并与纵向交通道路互相贯通,服务于沿岸经济社会发展。
截至目前,渭河高陵段南岸堤防加高加宽工程建设日投入人力600多人、压路机12台、推土机12台、装载机8台、挖掘机16台、运输车辆96辆、洒水车3辆、柴油配送车4辆、安全巡查车8辆。工程平均日进土量4万余立方米。共完成地表附着物清理和征用土地赔付1066亩,移栽树木7.8万余棵,拆除房屋12间,拆除雁翅坝31座、奶牛场1座,完成堤防土料填筑150万立方米,累计筑堤长度5公里,完成工程投资1.2亿元。
为了保证工程进度,高陵县的主要经验做法是:
一是成立了专项工作机构。印发了《高陵县渭河整治建设实施方案》,成立了由县委书记李毅、县长范九利挂帅,水务、土地、公安等23个职能部门为成员单位的渭河高陵段整治建设领导小组,现场设立了工程建设指挥部,具体负责工程的协调、征地等工作。
二是及时确立了工程施工模式。经过县委、县政府多次会议研究,结合本县实际,决定采用BT模式实施渭河高陵段堤防加高加宽工程,即工程由县政府委托陕西地方电力集团和陕西建工集团共同实施。
三是统筹谋划全力推进。项目开工以来,他们立足4月18日全面完成任务的时间节点,制定了工程建设的详细实施计划,明确阶段工作任务,倒排工期,统筹安排人力和机械力量,采取5+2、白加黑工作方式,节假日不休息,24小时连续作业,强力推进了工程建设。
四是及时研究解决工程建设难题。开工建设以来,西安市委、市政府及省、市水利部门高度重视,省、市领导和水利部门领导多次深入施工现场检查指导和解决问题。县委、县政府按照市委、市政府及省、市相关部门加快工程建设的要求,坚持深入施工一线,定期召开水务、国土、建设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专题会议,现场研究解决沙堆迁移、地面附着物清理等实际问题,确保了工程的顺利实施。
五是坚持把质量放在第一位。建立健全了项目法人负责、施工单位保证、监理单位控制、政府部门监督、第三方平行检测的工程质量保证体系,严格执行铺土厚度35厘米、机械6遍压实等一系列施工要求,规范施工、科学施工。按规划设计堤防筑堤土料80%为滩地砂土,由于滩地砂土含水量大,不适宜筑堤,为保证工程进度,将筑堤土料中的砂土换成了渭河北岸的黄土,虽然增加了工程投资,但保证了工程质量。
六是积极营造良好的施工环境。成立了专项治安分队,加强施工周边地区的治安巡查力度,并抽派20名交警对交通拥堵路段进行24小时执勤,疏导施工车辆通行,保证了施工顺畅。目前,整个工程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之中。
今年,高陵县要建设完成北岸11.18公里堤防工程及堤顶道路和堤防林带、南岸8.1公里堤顶道路和堤防林生态景观工程。为此,县水利部门抓住春季施工的黄金季节,标段上下总动员,增加人力、增加机械,再添措施,再鼓干劲,合理部署施工作业面,科学安排施工工序,统筹安排施工进度,确保按期完成工程建设任务,为全省渭河综合治理工程建设作出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