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引汉济渭工程得到国家发改委批复之后,通过水量置换,我省黄河上的取水指标也将进一步增加,给黄河引水解渴陕北提供了更为充足的条件。为了在引汉济渭先期工程竣工后,陕北地区能以最快速度引用上黄河水,12月18日,省水利厅在榆林召开了陕北黄河引水工程推进工作座谈会,提出加快陕北黄河引水工程的前期工作,尽早尽快、用好用足黄河干流上的水指标,更好地服务陕北民生与经济社会发展。
陕北地区年均自产水资源总量40.4亿立方米,人均仅736立方米,约为全国人均水平2200立方米的三分之一,低于国际公认的最低需求线,属于重度缺水地区。近年来陕北加快建设了以瑶镇、采兔沟、李家梁水库为标志的一批水源工程,总供水能力达到了11.5亿立方米,现状仍有1.4亿立方米的缺口。按照水利部“87”分水方案,榆林、延安两市耗水指标为10.6亿立方米,陕北区域内除了在建的蓄引水工程外,可开发利用的水资源量已所剩无几,支撑陕北当前和今后长远发展,保障城乡群众稳定用水需求,只能寄希望于过境黄河干流取水。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水资源的无序过度开发,造成地下水位下降、部分河道径流量锐减、红碱淖等湖泊逐年萎缩,资源性缺水已呈明显短板。按照GDP增长预测,陕北地区2015年需水量将增加到18.3亿立方米,2020年增加到27亿立方米,需水量远远超出18亿立方米的全部可利用量。陕北黄河引水刻不容缓。
但是,在陕北黄河干流上,我省没有一项引水工程,各县区全部是守着黄河没水吃,闹水荒的问题越来越严重。黄河在我省全长800公里,榆林段多年径流量240亿立方米,延安段多年径流量260亿立方米,丰富的水资源为引黄工程提供了稳定可靠的水源。特别是2017年,引汉济渭将先期调水5亿立方米进入渭河流域,为黄河引水提供了最现实的水量置换指标。加快陕北黄河引水条件充足。
“十二五”期间我省陕北黄河引水工程包括:延安市延川黄河引水工程和榆林大泉黄河引水工程。延川黄河引水可向延安市、延川县、永坪镇等地区供水;大泉黄河引水可向段寨火电基地、清水川煤电一体化项目、庙沟门煤电一体化项目区、店塔、神木等城镇以及榆神煤化学工业区和大保当等工业布点供水。
会议强调,陕北两市及各县要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再生态”的原则,走“统一规划、节水为先、治污为本、引黄开源、优化配置”的路子,统一思想认识,抢抓历史机遇,以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充分挖掘现有供水工程潜力,加快采兔沟、王圪堵、南沟门水库工程建设,坚定不移推进延川、大泉引黄工程建设,适度开采府谷岩溶水,从黄河干流引水增加有效供给。同时,要开源与节流并重,加强各级政府水资源统一管理与配置,加大节水治污力度,统筹解决好陕北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严重缺水问题,努力实现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榆林市代市长陆治原作大会致辞,田万全副厅长主持会议,王建杰总工程师和延安、榆林两市分管副市长、水利局局长,两市各县(区)政府分管负责同志和水利局负责同志,省水利厅有关处室和厅直有关单位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