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汉文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促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的提案》(第449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汉中市属秦巴土石山区,是全国八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之一的长江上游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省水利厅高度重视并大力支持汉中市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并在项目规划、项目安排上大力支持汉中高质量发展,“十四五”以来,中省累计投资3.5亿元,实施了小流域综合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项目,对于减轻区域水土流失、美化生态环境、推进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水利部最新公布的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数据显示,汉中市水土流失面积减为4845.55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提高到82.12%,治理成效明显。
省水利厅一直努力呼吁完善优化水源区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今年3月省水利厅印发《陕西省丹江口库区上游流域水质安全保障实施方案》,提出在强化体制机制与法治保障方面要根据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水利部、国家林草局等部委关于丹江口库区及其上游流域生态保护补偿的相关部署,按照保护者得偿、受益者补偿、损害者赔偿的原则,积极开展省际间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落实《陕西省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补偿实施方案》,做好汉江、丹江流域省内横向生态补偿工作。今年4月底,水利部南水北调司会同水资源司、监督司等单位和专家现场调研我省丹江口库区及其上游流域水质安全保障工作进展情况,省水利厅建议水利部在国家层面呼吁将水源地生态保护和治理投入纳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运行成本中,确保生态保护和治理有稳定的投入渠道,在水质监测、水保设施运行维护和管护、农村分散污染防治等方面加大投入;建立丹江口水库水源地与受水区绿色产业发展协作机制和平台,利用水源区良好的生态环境发展种植业,鼓励受水区企业和政府在水源地开办绿色加工业等,带动水源地经济发展,缩小经济发展差距;在加大水源地关停矿山、养殖、加工企业的同时,协助建立发展替代产业和企业,确保当地群众的权益得到保护,当地区域经济的发展不致产生过大的差距。
2022年我省印发《陕西省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十四五”规划实施方案》,规划汉中市于“十四五”期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50平方公里。实施方案将汉中市所有县区纳入以生态保护和水源涵养为重点,综合提升水资源产出能力的水源涵养生态建设区,着重加强区域内野生动植物保护,大力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强化自然保护地保护修复,全面提升生态系统健康性、稳定性。2023年末,我省抢抓增发国债投资机遇获批丹江口库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在汉中全部11个县区内落实14个项目区,争取国债投资4.1亿元,无论在项目区数量还是国债资金规模上均居全省该项目首位。该项目的实施,将有力促进汉中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得以提高、农业生产条件逐步改善、农民收入稳步增加、农村生活环境质量不断优化,实现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省水利厅高度重视汉中市水利建设工作。2023年12月,省政府批复《陕西省水网建设规划》,提出依托“岭南横线”,加快推进引嘉入汉工程,推进南水北调中线后续水源工程建设高质量发展,改善“引汉济渭”调水过程,增加汉江水量。提出建设焦岩、玉带河等大型水库,与石门、党河、红寺坝、云河等水库群联合调配,有效解决汉中及南郑、勉县、城固、洋县4个县(区)城镇生活、工业及大中型灌区灌溉用水需求的总体规划思路。2024年1月22日,经省政府批准,省水利厅以陕水发〔2024〕2号印发《陕西省湑水河流域综合规划》,为有力推进焦岩水库前期工作奠定了坚实的规划基础。目前,焦岩水库可研报告已通过水利部水规总院复核,相关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同时,省水利厅正在积极与长江委对接,配合做好引嘉入汉工程研究论证工作。下一步,省水利厅将以加快实施水网重大工程为契机,指导汉中加快编制印发市县水网规划,以水网建设为统领,统筹优化水资源配置,系统推进水灾害防御,持续加大水生态保护,为汉中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水安全保障。
感谢您对我省水利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陕西省水利厅
2024年5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