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开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呼吁进一步采取措施降低潼关高程确保三门峡库区防洪安澜的提案》(第666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黄河三门峡库区严重淤积问题是三门峡水库建成运用引起的泥沙淤积和潼关高程抬升。自水库建成运用至2018年汛后,库区共淤积泥沙62.56亿立方米,其中黄河潼关以下库段27.96亿立方米,黄河潼关以上小北干流库段19.42亿立方米,渭河下游河段11.25亿立方米,北洛河下游河段2.92亿立方米。潼关高程由建库前的323.4米抬升到2018年汛后的328.03米。
多年来,国家和我省高度重视解决潼关高程问题,一是调整优化水库运用方式,从设计运用(一次改建前)到蓄清排洪控制运用(二次改建后)、原型试验运用(非汛期运用水位平均不超过315米、最高不超过318米;汛期洪水期畅泄,平水期运用水位不超过305米。二是采取工程措施,实施了黄河北干流放淤试验、潼关河段清淤、东轳裁湾等措施。通过以上手段,加上2003年后,连续出现了有利的水沙条件,潼关高程有所下降,渭河下游淤积有所减轻。但是一旦渭河下游出现大水大沙,仍有发生河床滩面大幅淤积抬升和大洪灾的风险。
三门峡水库运用方式、黄河、渭河、泾河及北洛河来水来沙条件是引起我省三门峡库区严重防洪问题的两个重要因素。来水来沙条件系自然因素不可调整控制;运用方式属人为因素具备调整控制空间。因此,解决三门峡陕西库区问题的关键,还是改变三门峡水库运用方式,降低潼关高程。
河道疏浚是个系统复杂的工程,既要考虑淤积河段疏浚效果问题,还要兼顾疏浚下游河段的落淤处置问题。尤其是来水来沙汛期、非汛期差异性大的北方河流的河道疏浚,更要兼顾上下游、左右岸、相关省份、水库调度运用等因素。此外,从以前河段清淤的情况来看,河道疏浚能够及时改善局部河槽的过洪能力,但是由于三门峡水库的影响,黄渭洛汇流区以及潼关河段富余输沙能力不足,疏浚作业必须借助上游有利的来水来沙条件,否则疏浚起来的泥沙将淤在下游河段,上游来沙会重新淤积疏浚河段,较难取得长期、显著效果。因此,黄渭洛汇流区、潼关河段疏浚不能长期根本解决库区淤积问题。
关于陕西省2015年上报给黄委的“陕西黄河段小北干流”综合治理规划,已通过技术审查,正在争取立项。我们将加大工作力度,推动三门峡水库运用方式优化调整。同时积极推动陕西黄河段小北干流综合治理规划审批,力争尽早启动综合治理规划实施,进一步强化黄河、洛河的系统治理。与此同时,我们间距立足当前,着眼长远,2017年以来,启动了黄河古贤水利枢纽的前期工作,该工程的建设将对三门峡水库库区淤积问题有较大改善。
感谢您对我省水利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陕西省水利厅
2019年4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