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陕西省委:
贵委提出的《关于渭河水环境质量巩固再提高的建议》(第32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举全省之力,全力推进引汉济渭工程
引汉济渭工程是一项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的水利项目。对实现陕西水资源优化管理、统筹关中陕北用水,促进陕南循环经济,促进治理渭河水生态环境,推动全省实现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引汉济渭工程地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穿越秦岭屏障,经总长98.3公里的秦岭隧洞送至关中。工程供水范围为西安、宝鸡、咸阳、渭南等沿渭大中城市,主要解决城市生活、工业生产用水问题。工程总调水规模15亿立方米,最大输水流量70立方米每秒,水库总库容9.39亿立方米,工程建设总工期99个月,静态总投资168亿元。
引汉济渭工程分为一期工程(调水工程)和二期工程(输水工程)组成。工程采取分期配水建设方案,逐步实现2020年配水5亿立方米,2030年配水15亿立方米。
引汉济渭工程建成后,发挥关中水系骨干作用,可以有效改变关中超采地下水、挤占生态水的状况,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防止城市环境地质灾害。每年可増加渭河入黄河水量6至7亿立方米,有效补充黄河的水资源,通过水权置换,在黄河上争取更多用水指标,推动陕北黄河引水工程建设,为陕北国家能源化工基地建设提供水资源保障。
二、组织实施渭河生态水量调度,成效显著
2006年,我省启动实施了渭河水量调度,沿渭各级水利部门和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对依法科学实施水量调度工作的认识不断提高,生态调度理念渐入人心,渭河水量调度工作从最初的“防断流调度”到现在的“生态水量调度”,计划用水管理水平和整体调度管理能力不断提高,为建设渭河水生态文明、改善渭河生态环境提供坚强的水资源支持。2008年省政府出台《陕西省渭河水量调度办法》,2010年省水利厅印发了《陕西省渭河水量调度实施细则》,后又编制完成《陕西省渭河应急水量调度预案》,构成了渭河水量调度法规体系,标志着我省渭河水量调度工作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2016年,启动实施了渭河干流宝鸡段生态流量调度,宝鸡峡灌区林家村枢纽加大下泄生态流量,全力保障渭河林家村断面实测流量不低于5个流量。截止2019年,渭河林家村河道断面平均流量22.65立方米每秒,持续泄水1195天,累计下泄生态水量23.39亿立方米,有效提升了渭河干流水环境质量。根据环保部门监测资料,2018年,全省主要河流中,渭河干流水质明显好转,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平均浓度与2016年相比,分别下降25.7%和50.5%。渭河干流实现了连续13年不断流,流域取、用水指标及入黄控制指标均达到国控要求的目标,出境断面年均水质提高到Ⅲ类,为近20年来最好水平,极大改善了渭河生态环境,取得了明显社会效果和生态环境效果。
三、以新气象新作为努力保障渭河生态用水
随着全省水量调度工作的有效实施和我省引汉济渭等一批大中型水利工程的建成投用,渭河水环境质量有望得以进一步改善和提升。
我们将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以断面流量和用水总量双指标控制为核心,我们立足渭河水量调度工作实际,不断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考虑上下游、左右岸各方利益,民主科学制定调度计划,严格计划用水管理,持续优化配置水资源,最大限度的满足生活生产用水和河道生态用水,为三秦大地天更蓝、山更青、水更绿提供有力支撑。
感谢贵委对我省水利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陕西省水利厅
2019年5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