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为“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的重要一年。全省水利规划计划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的系列讲话精神,贯彻“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全省水利工作会议要求,深刻认识水利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围绕陕西水利“14886”总体思路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全力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见效,确保完成全口径水利投资480亿元任务,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水利支撑。
一、强化水利规划管理
1.加快健全完善规划体系。协同各级各部门,10月底前全面完成33条重要江河流域综合规划批复印发。结合黄河、长江流域防洪规划修编总体进展情况,进一步修改完善全省防洪规划。深化国家重大战略落地见效,高质量、高标准、高水平编制陕西省“十五五”水安全保障规划,科学谋划重点标志性项目,全面做好项目策划包装储备,形成初步成果,并建立规划“项目库”和“一张图”,指导市县同步推进规划编制工作,形成全域覆盖、衔接统一的“十五五”规划体系。
2.强化水利规划约束管控。扎实推进《陕西省水工程规划同意书制度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宣贯工作,开展全省规划同意书制度执行情况调研,依法依规落实规划同意书审查签署制度。优化水工程规划同意书审查签署办事流程,严格规范技术审查工作,提升审查签署效率,制定《陕西省水工程规划同意书审查签署工作指南》,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全面加强水利规划约束管控。
3.高质量推进各级水网建设。加快推进黄河古贤陕西受水区水资源配置规划研究论证,配合水利部和流域委,加快推进南水北调西线前期及黄河干流控制性枢纽论证工作。充分发挥延安全国市级水网先导区、富平全国县级水网先导区示范引领作用,以推广富平“五水协同”治水经验为契机,高质量推进全省县级水网建设,选取一批基础条件好、水网建设积极性高、项目储备实、水利建设投融资力度大的县(区),充分考虑当地地域特点和资源禀赋,全力推动区域水网先导区建设,更好地发挥引领带动效应。
二、高效推进项目建设
4.深入开展重点项目建设攻坚行动。完善陕西水网工程体系,细化实化在建重点项目节点目标,充分利用重大水利工程专班机制,加强要素保障与部门联动,主动协调解决难点、堵点问题,加快推进引汉济渭二期,力争北干线建成通水,积极推进东庄水库等15个在建重点项目建设,确保2025年完成投资73.03亿元,切实发挥重点项目的投资拉动作用。
5.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前期工作进度。加大力度做好“两重”方案中23个项目推进工作,强化报告编制、项目审查、要件办理、可研审查等关键节点控制,加快前期工作进度。指导做好引汉济渭三期、东庄水利枢纽供水、焦岩水利枢纽工程等13个(类)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力争能开早开,应开尽开。高标准推动陕西黄河古贤水资源配置、焦岩水库灌溉供水、渭南佛里水库、汉中市玉带河水库、略阳县徐家坪水库等重点工程前期取得突破性进展。
6.超前谋划做好项目储备工作。抢抓国家“两重”建设战略机遇,把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的政策导向,紧紧围绕陕西省“十五五”水安全保障规划目标,综合考虑规划依据、前期工作基础、要素保障条件、工程效益、生态环境影响、投资需求等,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谋划一批全省重点水利工程。
7.大力提高重点项目前期成果质量。组建全省水利专家库,严格规范专家库的使用管理,加强水利基本建设项目技术评审管理,压紧压实项目主管部门、项目法人、勘察设计、技术审查等单位的主体责任,强化前期成果质量评价,提升前期工作质量,规范项目评审工作,切实提高前期工作质量和效率。做好《陕西省水利厅专家库管理暂行规定》《陕西省水利工程前期工作成果质量评价管理暂行办法》《陕西省水利厅技术评审管理暂行办法》和陕西省水利工程2017版计价依据修正宣贯工作,深入解读文件内容,确保文件有效落实。
8.全面加快中小河流、主要支流治理项目建设。加快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初步设计审批、项目筛选上报进度,督促2025年项目顺利实施并做好2026年项目储备。全力推动主要支流治理“十五五”开工项目可研及初步设计等前期工作,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水利部要求,协调省级相关部门完成项目立项批复工作,为开工建设打好基础。及时调度2025年中小河流、主要支流治理项目进度,确保年度建设任务完成。督促2024年及以前安排的项目收尾,按规定组织竣工验收,确保治理一条,见效一条,销号一条。加强项目建设数据在中小河流治理信息综合管理系统中的填报更新,做好项目竣工验收资料及时上传工作。
三、严谨把控计划执行
9.持续保持水利投资增长态势。紧盯国家投资水利重点方向和领域,用足用好政策性资金,抢抓国家“两重”项目重大政策机遇,全力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以及中省财政资金支持,把握好水网建设、粮食安全、国家实施稳增长等各类投资政策,积极申报符合资金支持方向的项目,持续扩大水利有效投资。
10.加快中省资金下达分解。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于5月底和6月底下达的中央投资计划,积极会商同级发改、财政等部门,按规定及时分解下达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中央预算内投资、中央水利发展资金、省级专项资金计划和任务。各地应在规定时限内分解落实到具体项目,做到早谋划、早准备、早开工,确保资金到位后及时拨付使用,发挥效益。
11.严格投资计划执行。切实加强专项资金使用管理,积极落实地方配套资金,严格规范资金使用。聚焦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加快资金执行,对照年度投资计划目标,逐项落实计划执行责任单和任务表。将投资计划执行详细分解到月,细化到具体项目,确保时序进度和年度目标双达标,年底前重点项目完成投资95%,面上项目完成投资85%以上。督促各项目单位加大资金支付力度,做到与工程进度相匹配,确保2025年下达投资计划的项目在2026年3月底前完成投资计划任务,6月底前进行完工验收,迎接绩效评价工作。
四、全力夯实工作基础
12.创新完善投融资机制。落实“两手发力”助力水利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探索推进“公益性建设+”三种模式,提高项目融资能力。持续开展陕西水利“政金企”融资对接地市行、央企进陕招商引资等活动,完善政府、金融机构、企业三方对接合作机制,促进信息共享、资源整合和互利共赢。全力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支持水利建设规模,积极申报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借鉴浙江省绍兴汤浦水库REITs和其他省份先进经验,持续推进水利公募REITs、TOT试点项目。
13.全面完善绩效管理。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决策部署及有关要求,将绩效评价作为检视工作效能和成果的制度设计和重要举措。做实做细事前绩效评估、事中绩效监控、事后绩效评价“三个阶段”,抓实抓细资金分解下达、落实项目责任、项目建设管理“三个管理”。坚持坚守与省政府激励奖励机制挂钩、与奖励资金挂钩、与次年资金分配挂钩“三个挂钩”,发现问题做到“一县一单、一市一单、一处一单”。落实各业务处室负责各投向领域绩效评价工作主体责任,确保中央水利发展资金绩效评价取得优秀等次。
14.加强统计监测分析。指导并督促市县逐月完成省级投资、全口径投资月报填报、审核和汇总工作。通过大数据对中省投资计划执行监测分析,开展季度及全年水利经济运行情况分析,适时进行督导检查,必要时采取印发通报、约谈等方式推动加快投资计划执行,确保年度水利建设投资任务圆满完成。举办全省水利统计人员培训班,开展统计新系统培训,提高统计人员业务水平。做好2024年《水利综合统计年报》《水利基建年报》《水利服务业年报》审核、上报及《2024年陕西水利发展公报》《2024年陕西省水利统计年鉴》编审、出版工作,全面客观反映我省水利建设状况。
五、切实加强党建引领
15.强化理论武装。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落实“三会一课”、“第一议题”、双重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干部等制度,严格落实民主集中制,推动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持续推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习近平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加强党风廉政和警示教育,筑牢廉洁自律思想防线,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保持严肃的生活作风,杜绝“吃拿卡要”歪风,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16.优化队伍建设。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大兴“五风”、纠治“四风”,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加强处室干部培养锻炼,开展规划计划专业培训,持续提升业务能力,努力打造一支讲政治、懂政策、懂技术、懂实践、爱水利的水利规划计划干部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