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成河,那座没有熄灭的水电站

秦水文化
您的位置: 首页>秦水文化

福成河,那座没有熄灭的水电站

时间: 2025-03-04 15:28 来源: 张祺尉

      秦巴山区米仓山深处的夜总是格外漫长,暗夜里吊脚楼亮起一盏盏昏黄的桐油灯、煤油灯、松明子,一家人围坐在火塘边,柴火在忽明忽暗地跳动着,诉说着山里人一天的归宿。

      我常坐在屋檐下的板凳上,眺望远山那颗启明星的升起。山风吹拂,蛙鸣狗吠。母亲在油灯下纳鞋底时针线穿梭的声音,像一滴滴露珠,沁润着童年的心田。

      父亲是个老篾匠,他布满裂纹的手指在艰难岁月里,细心地编织着全家人的生活。那些竹背篓、竹箩筐被生活重重地拾起满山月光里的辛酸。多少个泛黄的夜晚,我在油灯下写作业,那本《烈火金刚》的小说,相伴着如歌的童年。

      福成河这片边远山区,从来没通过电,电灯是什么样子,都没见过。松明子、煤油灯遍布各个家庭,最奢侈的也只有大队集体大会战、公社开会用汽灯,照亮那些古朴、沧桑的脸颊。

      煤油灯在土墙上晕出毛茸茸的光圈,松明子燃烧的烟雾在梁柱间游走,整个村庄像浸泡在浑浊的琥珀里。直到几个穿着中山服的年轻人拄着标杆背着仪器出现,山沟沟里才第一次听说水电站这个名词,山民沟壑纵横的脸映着篝火的夕照,眼角的皱纹里跳动着焦渴的光。

      1970的冬天,在福成河上由政府财政补助,社员投工投劳,建设了一座375千瓦的水电站。由县水电局的技术员来测量设计施工,全公社的劳力投入开工建设。福成河畔的鹅卵石都被体温焐热了。公社大喇叭震落松针上的薄雪,2000多个青壮汉子踩着冰碴子下河床,钢钎凿石的声音惊醒了蛰伏的老鹰。人们赤膊抡锤,脊背上的汗珠滚落在新凿的引水渠里;山妹子、小媳妇背着竹背篓,送来开水和午饭。我背着水准仪蹲在测量仪三脚架旁,看着水电局技术员用红蓝铅笔在图纸上画出蜿蜒的等高线,那些神秘的符号仿佛能缚住福成河的野性,水电技术从此烙印在心底,无比神圣。

      一个冬天、一个春天,当水轮机第一次吐出银亮的瀑布时,电站建成了,山里农村第一次用上了电灯。学校、医院、机关单位都通了电,这座水电站成了山里人的希望。整个公社都在沸腾,中小学校操场上支起雪亮的灯泡,飞蛾发疯似的绕着灯泡旋转,老师兴奋的拉下电灯开关,二百多个孩子同时发出不可思议的惊叹。 

      水电站陪伴我的童年,读完小学和初中,在风风雨雨里成长。我经常来到水电站的大坝上,坐在这里晒太阳,看河水里的木叶鱼儿游来游去,上游漂来一顶破草帽,水流推着它起起伏伏,难道是上游摆渡人的草帽被河风吹掉的吗?让满河的流水淌进它不屈的倔强。

      洪水裹挟着泥石流冲向电站的那些雨夜,老站长敲着铜锣惊醒山乡,手电筒的光束刺破雨幕,背篓里装满石块的队伍像蜿蜒的火龙。老支书粗糙的手拼命地摇动开闸手柄,打开各个泄洪闸,混着泥浆的汗水顺着皱纹流进嘴角。当泄洪道重新吐出白沫,被填埋的渠道顺利通水时,对岸山梁已泛起鱼肚白,湿透的衣裤溅满泥浆的人们相视而笑,水电站的机器又发出轰鸣。多少次大雨涨水遭遇滑坡和泥土流,人们没有怨恨,抢险救灾,就是让这电灯永不熄灭,机器的轰鸣,在这里永不止步! 

      我在乡小学伴着煤油灯度过五年快乐时光,伴着电灯苦读三年中学学业,我们学习“五.七”干校,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样板戏,编排文艺节目,编竹筐、编撮箕,到农业学大寨的工地慰问演出,我这期间读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野火春风斗古城》《红色交通线》《三国演义》,村里有了磨面坊、打米厂、抽水站、电视转播台,磨面坊的钢磨昼夜轰鸣,空气里飘浮着新鲜麦粉的香味;14寸金星黑白电视机架在晒谷场,全村人盯着雪花屏里的《夜幕下的哈尔滨》王刚神秘的旁白,直到月落星沉驱散疲惫的劳作。水电站的流水起起落落,把福成河的喘息转化成点亮山乡的脉动。水电站负荷越来越重,满载了山里人的希望,它日夜不停地输出电能负重前行。不断成长的我也背起行囊走出大山,身后的乡亲和那座朝夕相伴的水电站也越来越远.......

      几十年过去了,国家实行农电网改造,山里通上了国家大电网。锈迹斑斑的水电站终于停止了运行。因行洪安全和生态环境要求退出拆除,水电站终于落幕熄灭了。

      去年春节,带着孙子回乡,看见布满苔藓的引水渠爬满常春藤,曾经震耳欲聋的机房只剩被复耕的草坪。福成河岸铁塔上的高压线划出漂亮的弧线,穿云破雾。来到昔日的大坝,再也看不见顺水漂流的破草帽,大坝已经被拆除,孙子指着残存的混凝土闸门基座问这是什么遗址,我触摸着冰凉的河床,似乎还看见一汪翠绿的清流在闸门簌簌作响,水电站的轰鸣声在河谷里回荡。

      暮色漫过河滩边的老村子时,新建的生态步道亮起太阳能路灯。那些曾经在抢修路上深一脚浅一脚的脚印,那些为架设线路爬上木杆的身影,那些围着小电视欢呼的夜晚,都化作福成河永恒的絮语。山风掠过废弃的压力管道遗址,发出空空荡荡的鸣响,像是岁月在轻轻叩打一具不再跳动的心脏。

       水电站没有了,老村子依然在;老支书不在了,千家万户的灯依然亮着,他们永远没有熄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陕西省水利厅版权所有 Copyright by Shaanxi Province Department of water resources 主办单位: 陕西省水利厅

备案编号: 陕ICP备19016449号 网站标识码: 6100000039 陕公网安备61010202000431号

地址: 西安市尚德路150号 邮编: 710004 电话: 029-61835268 邮箱: sxsl_2010@163.com

温馨提示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
陕西省水利厅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