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10月,毛主席在视察黄河时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如今,国家南水北调中线、东线工程相继建成通水,长江之水源源不断汇入淮河、黄河和海河流域,在中国版图上勾画出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水网格局。
国家南水北调工程的巨大经济社会效益,为破解南北区域水资源不平衡问题,打开了一扇光明之窗。
引汉济渭 解渴关中
巍峨的秦岭,横亘在陕西。秦岭淮河一线既是400毫米降水线的分割线,也是中国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线。陕西也因绵延的秦岭,被划分为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据陕西2019年水资源公报显示,汉江流域水资源量392.65亿立方米,黄河流域水资源量102.67亿立方米;降雨量的60%-70%集中在夏秋,冬春常常旱情多发。国土面积占全省的66%、经济总量占全省90%、人口占全省70%的关中、陕北地区,水资源量仅占全省的29%。水源的时空分布不均,直接影响着陕西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生活在古城墙脚下的老西安人至今都难以忘却上世纪90年代的水荒。工厂停产减产、高校被迫放假、人畜饮水困难、地下水遭疯狂采掘。政府部门出动消防车、洒水车供水,为多储存饮用水, 居民家中的盆盆罐罐全部被动员起来。
1997年,黑河引水第一期工程建成,西安的水危机得到暂时缓解。20多年后的今天,西安水危机的警钟再次敲响。据西安市水务局副局长王谷石介绍,到2025年,西安每天缺水量预测达到50万吨。
随着引汉济渭工程的加快建设,陕西水资源总量不足、时空分布不均的发展瓶颈制约将大大缓解。
引汉济渭工程分为调水工程和输配水工程两大部分,受益覆盖西安、咸阳、杨凌、渭南四个重点城市、西咸新区5 座新城,周至、鄠邑、长安、临潼、华州、武功、兴平、泾阳、三原、阎良、富平等11 个中小城市及渭北工业园区等共计21 个受水对象,受益人口1400多万,可支撑全省1.1万亿元国内生产总值。
今天,调水工程秦岭输水隧洞开工累计完成主洞开挖掘进96.4km,完成总目标任务98.3km的98.1%;三河口水利枢纽大坝已完成正常蓄水位下闸蓄水;黄金峡水利枢纽已完成右岸主河床二期截流,正在进行全坝段建筑物混凝土施工。引水进关中指日可待。
2021年6月17日,二期工程(输配水工程骨干部分)在关中平原全面开工建设,汉水进关中的涛声越来越响亮。
清泉奔流 南北情长
“苦、咸、水垢大,长期吃这样的水牙齿发黄”,家住富平县陕拖居民小区的郭均安一肚子苦水。
富平县地处渭北旱塬,是一个典型的资源性和水质性缺水县。“十二五”以来,富平县先后建成“380岩溶水”水源地14处,打配深井42眼,供水规模达到每天9万余吨,82万群众有水喝了。但是380岩溶水水温高达46度,出水水质硬度高、水垢大、硫酸盐高水咸、氟离子超标等水质问题突出。
缺水、高氟等问题是渭北地区的“通病”,郭均安的忧愁只是渭北地区县区群众的生活的一个缩影。虽然自来水已经全面普及,然而渭北群众对甘甜汉江水的到来一直翘首企盼。
地处秦岭腹地的佛坪县和宁陕县,引汉济渭水源地三河口水库已经下闸蓄水,蓝蓝的天空漂浮着朵朵白云,绿莹莹的水面微波荡漾,置身其中如在画中游。
“通过我们现场对pH值、溶解氧和电导率三个现场测定项目的初步判断,溶解氧已经远远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一类”,4月17日,央视特别节目《沿着高速看中国》直播中,汉中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水土生物监测室主任罗涛对三河口水库上游椒溪河的水质进行现场检测。
引汉济渭二期工程建成后,如同为关中大地铺设了一条发展“大动脉”,汉江清流将源源不断输送至千家万户,广大群众也将实现从有水吃一步迈向吃好水的历史跨越。
让渭北地区告别苦咸高氟水,让秦川百姓早日吃上甘甜的汉江水,为关中城市群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水保障,引汉济渭公司正在以实际行动为人民美好生活贡献力量。
望见山水 记住乡愁
秦岭北麓,自古便有“金周至、银户县”的美誉。老一辈人说周至盛产水稻,稻为金黄称“金周至”,户县盛产棉花,雪白似银故称“银户县”。
“一到夏天我们就能下河游泳、摸鱼、抓螃蟹,钻进稻田里抓青蛙”家住周至县的李明回忆起童年,总有说不完的故事。“小时候,黑河的水很大,也很清澈,家里种的都是水稻,也爱吃米饭。1997年黑河金盆水库建成后,黑河水成了西安城市的“救命水”,家里的水田就变成旱地了,改种小麦和猕猴桃了”。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秦岭北麓陆续建起了石头河水库、石砭峪水库、汤峪水库、岱峪水库、李家河水库等,这些水库日益成为西安以周边县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和源泉。伴随着水库修建和环境的变化,人们的生活习惯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现在最爱油泼面,不爱吃米饭了”李明调侃着。
城市发展挤占了原本生态和农业用水,这是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留下的阵痛。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引汉济渭工程建成后,对渭河流域生态环境又能带来哪些变化?
根据相关预测分析,引汉济渭来水进入关中后,与本地水源共同构成大水网,满足工业和城市发展水资源需求。每年以退水的方式直接有效补充渭河干流及其支流水量6至7 亿m³,有效退还被挤占的农业用水和生态用水2.5亿m³,压采地下水量2.58亿m³,还可改善受水区渭河干流及其支流的水生态环境质量,保证水生物多样性。
“期待引汉济渭工程建成后,河道能绿水长流,孩子们能够找到父辈们儿时的欢乐,在城市发展的我们回到家乡能够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李明感叹道。
引汉济渭二期工程建设的号角已经奏响,汉水奔流而来涛声愈来愈近,一幅水润秦川的盛世画卷正在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