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享随感

秦水文化
您的位置: 首页>秦水文化

读享随感

时间: 2020-08-11 08:21 来源: 巴漠


       我知道自己是个彻头彻尾的读书快乐者,独自浸在其间,乐不思返。参加过二黄系统兴镇和荆姚两个总站组织的五月读书分享会,我更觉得,这种快乐原是可以共享的,这在人心浮躁的当下,确乎可贵。

      前往参加这个读书会时,我怀揣着一种期待,甚或兴奋,在那阳光的金灿里,愈加鲜亮。进得水站院落,只觉得一股浓浓的书香,盈在每个人的眉宇间,尽是水与书的觉知,在这片天地构出舒心的笑意,多着润泽与墨香。是的,在这疫情以来到如今,还未见过如此明媚的源自肺腑的爽笑,与这读书分享会,同样暖心,豁然饶着深层的蕴意与情致。我在心底感慨,我们二黄人,不只是田地里默然灌溉者,还在那心田蓄有读书的情趣,见在田野渠水里,融在庄稼啜饮与农人的期盼中,吟咏出无边的诗情画意,让人流连,满怀豪情。

      因了室内聚集的顾忌,这初夏的读书分享会场地便放在了后院车棚下,见出简易与朴拙。置身其间,目染这么多读书爱好者,不以其简而自卑,心头拂着阵阵感动,觉到我们二黄人的喜读乐享,溢出融融的普乐。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我那过往自得的独乐,一下子浴在这普乐里,愈加感念起昔年许多痴读的往事。记得幼时,我不大喜欢念书,可爱看书,每晚煤油灯下的昏黄里,如饥似渴地读着,有着袁枚般的惴惴不安,因为书是借来的,限期要还。就在这样的情态里,借阅完了村里人的所有藏书,文笔随之渐好。上初中后,语文老师常常将我写的作文当作范文,在他带的两个班展念,我便成了年级的小秀才,进而在读书中找到了乐趣与动力,爱起了学习,成绩渐渐好起来。上高中后,有同学姊妹几下,皆爱看书,我便于暑期,卧读于他家的土炕上,读完了《东方》、《李自成》、《四世同堂》等名著,还有他们订阅的杂志。上大学后,图书馆便是我的最好去处,读过许多世界名著,眼界一下子开阔起来。不只求学阶段,参加工作后,我更是把读书作为一种习惯和自觉,每有空暇,便心无旁鹜,手不释卷地读着写着,不息与书为伴,逶迤出人生书径卷路,充实而又自在。

      回想着往岁书缘,这陋朴的场地也生出了无限韵致,正浓郁着分享的乐趣。每个读书分享者,那么自信舒展,让我仿佛回到了那些嗜书如命的日子,对这读书分享会,有了来自内心的迥然感受。一者,别开生面。在我的印记里,这样别致的读书分享会,从未见到和参与过,它的方式和场面大众化、自娱化,不刻意做作,随心所欲,处处展现着二黄人勤奋上进,孜孜不倦,个中况味,自然而然,也见创新,不落俗套。二者,别有书香。我们二黄人,不是只会引水浇地的事务者,而是心中有美,钟爱着书本,或散文,或小说,都能品出文字后的内涵,有着独特的体悟,且饱蘸声情,让这书香在车棚闪烁,在每个人心头绽放芳芬。三者,别样风采。他们不只分享美文,还切着实际,激情创作,有诗词,有短文,有情景短剧,再现二黄人防疫抗旱与日常工作的平凡瞬间,具象化地绽出风彩,让我不由赞叹:这厚实质纯的二黄人,洇染书香,书写自我,委实存蓄着大的格局与境界。

      让我欣喜的是,疫情期间的一篇散文拙作《二黄人在频阳大地上的吟咏》,也被一男一女两个年轻人朗诵分享了。他们那饱含情感,富有磁性的音色,一开口便让我讶异,我不由闭上了眼睛,陶醉在其间了。说实话,我从未在大庭广众之下,听过别人朗诵自个的文章,因而于那闭眼里,这时分时合的吟诵,抑扬顿挫,让文字成了流动的话语,水波般柔触着我那情感的软弦,我似乎听到了田间的汩汩渠水声,农人戴着口罩浇地挥锨的劳作声,还有夕归去,阳下二黄人被拉长的忙碌身影,竟被自个的文章感染了,眼底潮湿。真没想到,这个信手之作,也有如此意境。看来这三分文章七分读,绝不是诳语,因而由衷地感谢两位诵读者,让这篇文章美在了田间地头,化在了我和二黄人的血液里。

     此情此景,让多年的读书情怀细雨似地飘洒在心田,润得湿软,漫在了无边遐思中,更蓄了一腔读书情怀。我想那读书恰如雨水,只有在大量阅览里,才会润泽片片心地,听到幼苗拔节般的声息。不要只一味地去写,乃至地干苗枯,谬莫大焉。因之我往往能从一个人的文章里看出他的阅读量。读书不只有益于写,也丰沛着精神家园,让你怡然如归,正如作家麦家所言:读书就是回家。我味这回家,当是一种心灵归位。书犹药也,可以疗心救伤,也许你正经受着心灵的创伤与苦痛,设若你试着读过百本小说,假定每本有一个主人公,你就会遍阅一百人的人生,感性体会到他们的心路历程,共着斯人的痛苦或磨难,就会悟出人生南北多歧路,坎坷磨难寻常事,自个所历的这些又算什么呢!?自会调剂心理,用时间抚平创伤,复归平静与坦然。不只这些,那些书上文字,还能不时磨砺你的思想,让你成熟强大。因为书中那些用文字结出的哲理,深烙着的生活底色与生命气息,只要你悉心品悟,必当烛亮你人生前行的路,让你不再迷茫与徬徨,安妥心境与灵魂,发觉真实的自己,生就本真的我,不再流离失怙。

      沈复在《浮生六记》中说,读书乃人生修为的第一途境,我深然之。读书让人知晓个体的渺小,懂得自谦与进取。有段时间,我自以为嗜书如命,读的颇多,沾沾自喜,可在微信朋友圈,看过我仰慕的师长著名作家冯积歧读过的书籍,文史哲多有涉猎,而且他看过的这些书,几乎我一本也没听过名字,我才知道自个的浅薄,不由汗颜背湿,明白我之自矜与狭窄了,在大家面前,我只能望其项背,还差着十万八千里。遂托人想法从网上找寻这些书,逐本认真读之,不断充盈着自己。其外,读书还可以让人脱俗,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即是,书读多了,言行举止见出雅致,识记念想也不同流俗,境界也会随之阔大。千古通达文人苏东坡之所以羁绊不气馁,事事见境界,多因其满腹经纶,懂得生在不易,沧桑本有,是故“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诸如陆放翁、欧阳公、沈复等人的人生轨迹与志趣所在,我们都能在书中读到,因了他们的昭示,就会不再汲汲于名,攘攘于利,自会站在高处,望到远处,不在小我里纠结百肠,发着牢骚,怨声连连矣。

      读书最终也是一种自我追寻。这追寻,一在静心。心止如水,气定颜怡,手捧一本书,目漾馥郁,身心泊在一片静谧里,不就是一种极致的享受么?一在入脑。切莫有装饰门面的杂念,只在字句里,会出潜蕴,有所收获,即便脑海闪过一个想法,一个灵顿,也会挂出痕迹,生出心灵的翅膀,萦徊新的意境,也是无涯涘的乐观了。一在动手。不动笔墨不读书,数十年来,我正是在一本本书里,细味了人生的许多章节,奏弹自个书样的人生竖琴,倏忽间诉诸笔端。只要在书的世界里读起来,日日读,必天天得,虽未蔚为大观,可也冶了性情,有着裨益,也不失为一种幸运的追寻吧。一在致用。将读书所得,用之处事思悟,运之人情百态,管得自家墨香里,胸中日月常新美。随着累积,你会发现,拓拔不俗,气质非凡,正因着你的追寻,悄然而临,让你惊喜。

     真没想到,这场貌似简易的读书分享会,竟让我生发这么多感想,真是始料未及。

     我想这终归是众乐的必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陕西省水利厅版权所有 Copyright by Shaanxi Province Department of water resources 主办单位: 陕西省水利厅

备案编号: 陕ICP备19016449号 网站标识码: 6100000039 陕公网安备61010202000431号

地址: 西安市尚德路150号 邮编: 710004 电话: 029-61835268 邮箱: sxsl_201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