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朵,灼灼其华红粉如佳人,阳光下,百亩芍药竞相开放,蔚为壮观。初夏时节,步入陇县天成镇张家山村那片充满魅力的土地,映入眼帘的便是这一片芍药园。
芍药,是与牡丹如情同手足的孪生姐妹,虽没有牡丹的国色天香,却两者都不是凡花种。传说某年人间瘟疫,花神为救世人盗了王母仙丹撒下人间。结果一些变成木本的牡丹,另一些变成草本的芍药。古人评曰,牡丹第一,芍药第二,谓牡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芍药,被列为“十大名花”之一,又被称为“五月花神”。《诗经》中有“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的记载,故而芍药是爱情之花,深受红尘男女挚爱。
芍药,风姿绰约,清香四溢,古今文人墨客吟诵诗文众多。唐代诗人韩愈写出了最好的诗句:“浩态狂香昔未逢,红灯烁烁绿盘笼。觉来独对情惊恐,身在仙宫第几重。”尽管芍药仙气十足,自带高贵气息,但是在乡间,依然和那些叫不上名儿的卑微花草混迹一起,生不择地,随遇而安。芍药花从某种意义上说,还代表过去的时光,是抚慰乡愁的一剂良方。
小时候,老家的院落里有一片菜地,爱花的祖母常常在菜地周围种一些花草,其中,栽种最多的便是芍药花。就像祖母说的那样,芍药属于多年生花草,好作物,对于生存环境要求不高,就像好伺候的人,理与不理,时令一到,她就扑啦啦入怀,就会给小院增添了一抹艳丽的风景。
人以花为荣。一向对于花草情有独钟的祖母,对盛开的芍药欢欣不已。她虽穿的是补丁摞补丁的旧衣,吃的也是粗茶淡饭,生活的捉襟见肘,可是,每年花开时节,祖母总会尽情观赏那树开得灿烂的芍药,试图想让自己活成一朵花的模样来。记忆中,家里的那树芍药红的透彻、红的纯粹,看上去非常艳丽,站在芍药花前的祖母似乎也像花一样婀娜多姿,年轻了许多。与芍药花对语,祖母颇有感慨,她说:“女人,要就要像芍药花一样清新脱俗,风情万种,活出独有的气质和洒脱!”芍药花,给祖母带来了无限的诗情,还有生活的勇气,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坎坷,她都能从容面对。
而年少懵懂的我,面对一树花开,却不懂花中意,读懂已非年少人。成年后,我走上社会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乡镇兽医站当药剂师,每天与当归、生地、白芍、桃仁、红花等这些熟悉的中草药打交道。特别是闻着白芍那扑鼻的药香味,倏忽间就会想起祖母的芍药花来。芍药,这个花名中都不偏不倚带了一个“药”字呢,原来,芍药,不光有观赏价值,而且很实用,是一种中药材,有良好的养血敛阴、平抑肝阳、柔肝止痛之效。明明可以靠颜值,却偏偏靠才华。彼时,我的心也仿佛变成了一朵摇曳的芍药花,暗自芬芳,清丽如诗,染红了大地,醉了流年。
彼时,我终于明白祖母的别有用心,她是教我要像芍药花一样,活出自我风采和魅力。
在张家山村党支部书记张立虎的陪同下,我和许多赏花的人徜徉在那片芍药园,不由让人惬意。硕大的花朵在微风中点头含笑,空气中飘散着淡淡的清香,惹得蜂儿蝶儿在花丛中翩跹起舞。远远望去,成片的芍药花连成一幅壮美的画卷,游人们禁不住掏出手机采撷这最美的瞬间。
当谈起种芍药的事情来,张支书侃侃而谈:“芍药可是我们的致富花呢,我们全村种植芍药200多亩,带动贫困户169户,685人三年户均收入6000元呢!”看来,芍药花不仅愉悦了乡亲们的心情,陶冶了情操,更鼓足了乡亲们的钱袋子。看着张支书脸上挤成花朵一样的笑容,我能想到,在不久的将来,几十里芍药谷,将成为乡村旅游的绚丽风采,也是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路上的希望之花。
我明白,于关山脚下的陇州人来说,对芍药花有特殊的情感,因为它和土豆花、苜蓿花、苹果花、核桃花一同盛开在陇州父老乡亲的心窝窝里,把陇州人的性格塑造得格外淳朴、善良。花开时节,相约三五好友,赏关山草原美景,看花开花落,别有一番韵味。陇州,因芍药而生财,因芍药而致富。陇州人巧用这壮美的芍药,为“三个陇州”建设,谱写新时代发展的崭新篇章。
芍药花开,花团锦簇,争奇斗艳,令人赏心悦目,芬芳了陇州的崇山峻岭,美醉了一方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