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遥远的岭底沟

秦水文化
您的位置: 首页>秦水文化

那遥远的岭底沟

时间: 2020-04-15 09:52 来源: 桃曲坡水库灌溉管理局:赵军政

 
      在我参加工作两年后,一次偶然的机会,组织上安排我到马栏引水庙湾指挥所工作,从而开启了一段全新的工地生活,两年时光虽短,但却刻骨铭心、弥足珍贵。

      一九九四年初冬的一天,我收拾起简单的行李,乘坐单位的工具车,向我人生的另一个陌生进发。

      山里的天气越发冷了起来,玉门川道里延伸着一条弯弯曲曲深深浅浅的河滩路,路面夹杂有形状各异的鹅卵石,车行其上面颠簸的厉害,卷起的尘土向四周飞扬,沿途的住户零零落落依路而居,少有院墙,敞开着,没有什么遮掩。低矮的土坯屋,隔着车窗玻璃向屋内望去,光线昏暗,黑乎乎一片,像是被长年烟熏火燎一般。屋外有根挂了玉米棒子的杆子,直挺挺立于屋前,门口有老人坐在小凳上东张西望,一个人晒暖暖,见了我们的车子,茫然的目光中透露出一丝惊奇。土墙上依旧能见到驳落残留的计划生育口号,我当初也是被震撼了,这里的贫困与落后恍若隔世。

      起初,我被短暂的安排在玉门这边工地,现在想起来,也许是有意安排,让我先熟悉进而适应一下环境。

      过了一周后,我被安排到二号斜井的工地,去那儿要经过一个叫岭底的小村落,工地离岭底还有三四里路。

      那时候,我们和工程施工公司的人们一同驻扎在深山大沟里,依据仅有的地势七零八落地建有简易工棚,施工的队伍是给排水七公司,人员以四川人居多,当时的沟道里整天机器轰鸣,车辆来来往往穿梭不停,一副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工程建设初期,工作条件十分艰苦,建设者们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披荆斩棘,跋山涉水,搞测量、勘探满怀激情与干劲,举全局之力,一定要完成这个“兴陕二十项工程”之一的饮水工程。

      当时没有通讯设备、少有交通车辆。整日头顶一线天,脚踏一沟地。我的工作除了整理内业资料以外,就要下隧洞,穿着工作服,工作服就是那些年流行的蓝色牛仔衣,说白了就是耐脏、耐磨而已,脚上穿的高腰雨鞋,洞子里地下水很丰富,常常是像淋着雨一样行进在巷道里,随着掌子面掘进的延伸,每次工作的路线都在延长增加,脚下是深一脚浅一脚的稀泥,走起路来确实是很困难的事儿。有时,遇到掌子面通风不畅,巷道里残留的烟尘呛得人无法呼吸,赶快向空气好一点的地方退让。

      当时,为加快工程进度,指挥部决定实行跟班作业。一个班下来六七个小时,毕竟是在地下隧洞,二十五六岁的自已感觉还是有点吃不消,特别是当拖着疲惫的身子吃力的行走在斜井巷道的时候,脚下的雨鞋似乎更沉重了,肩上、脖子上淋着冰凉的地下水,脸上、身上流淌着热汗,又饿又累又渴,于是,会拼尽最后的力气,走出洞口,重见天日。有时还会在洞口找个地方休息一会,才慢腾腾地走回工棚。

      我只能说,我曾在这里流汗过,坚持过,思考过,流泪过,忍耐过,历练过……
岭底沟的春天是美丽的,山桃花、山杏花、连翘花、黄刺玫次第绽放,天空虽说只有一线,却像是漂洗过的洁净,云儿朵朵慢悠悠的在自由飘荡,不知名的鸟儿也在春风中鸣唱,像是奏响阵阵悦耳的乐曲,随风飘向远方。

      工作之余,我也常会揣一本书,钻进身后的一片小树林里读书,或者躺在山坡上,阳光暖暖的照在身上,呼吸着山里清新而自由的空气,伴随着鸟儿鸣叫,望着天空独自发呆,思考我的未来…

      夏天,山谷的风吹起来很凉爽,满目苍翠,景色浓郁了许多,只是多了一些牛虻,工地上没有牛儿可叮咬,常常袭击毫无防备的我们,当感觉到刺痛的时候,才迅速慌乱的去拍打。

      最难熬的是冬季,山大沟深,山野的寒风刮起来像刀子一样锋利,工棚里的火炉轻易不敢熄灭,陈家山煤炭质量好,一旦烧起来,整个工棚温暖如春。

      印象最深的,记得有一次,我孤身一人在雪夜里,从陈家山沿着沟道一直步行到工地,路程最少也十五里路,时有野猪等动物出没,但那次我狠了心,练了胆,勇敢了一回。

      来回路过的村庄叫岭底,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穿村而过,四季常流不息,村子四周自然风光旖旎,简直就是世外桃源。我们经常去一个叫田耕德的人家喝水歇脚,我们便熟悉起来,老田很热情豪爽,当兵出身,喜欢爬山打猎。

      两年后我离开了岭底沟,我喜欢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些淳朴善良的人们。

     在二零一一年的七月,我终于又回到了心心念念的玉门川、岭底沟,依山旁水的玉门川已经大变样,随着西川煤矿的建设发展,通村道路宽阔平坦,玉门村发挥自然风光秀丽的资源优势,发展休闲旅游业,在党和政府富民政策的指引下,村民的日子越来越红火。

      当然也去了岭底沟,可惜去工地的路已经悄然消失,自然生态的修复恢复了大山里原本的宁静,我只好静静地站在路中央,向沟里面的方向深情的凝望了许久,久久不肯离去……

      有幸也见了田耕德,老田看起来依然年轻的样子,当然也很高兴,谈论属于我们之间的故事。

      两年时光成为我人生中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也是我永远的精神财富,想念那一段虽苦犹甜的青春时光,怀念那些一起战斗过的人们,无论时间如何变幻,那遥远的岭底沟时常令人追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陕西省水利厅版权所有 Copyright by Shaanxi Province Department of water resources 主办单位: 陕西省水利厅

备案编号: 陕ICP备19016449号 网站标识码: 6100000039 陕公网安备61010202000431号

地址: 西安市尚德路150号 邮编: 710004 电话: 029-61835268 邮箱: sxsl_201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