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的美食

秦水文化
您的位置: 首页>秦水文化

女儿的美食

时间: 2020-04-03 11:53 来源: 渭南市石堡川水库管理中心:李剑锋


       将近年关,女儿从杭州坐高铁回家,原本打算在家只呆十来天,正月初六一过,就回浙江大学准备来年的研究生毕业论文,谁料一场疫情突如其来,女儿回校计划落空,成全了许多年不曾有过的陪伴,一门心思呆在家中准备自己的研究生毕业论文。

       老爸老妈也是腊月二十三从西安回到县城,和我们住在一起,在疫情防控的日子里,正是一年一度的春节,所有小区封闭管理,所有人员居家防疫,让原本热闹的春节变得异常安静,透过阳台窗户,小区在阳光明媚里静悄悄的。

      父母二人每天呆在自己房间里,电视剧是一集一集地看,看得他们头昏眼花,在女儿劝诫下,二人生活有了规律,早晨老爸在阳台走来走去,锻炼一阵子后坐在阳台靠椅上,津津有味地拿着手机看抖音,看视频,老妈则呆在厨房里,准备着一家五口的午饭,有时妻劝老妈休息一下,等会一起在做,老妈说:闲着也是闲着,还不如找个活干,还能打发一下时间。等到午饭一过,老爸老妈又回到房间,开始他们追剧历程。看上三五个钟头,老爸上床睡觉老妈又钻进厨房,准备晚饭,从日出到日暮,一天就这样悄悄无聊中过去了。

      妻是对卫生十分讲究的人。一觉睡到自然醒,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把每个房室角角落落卫生打扫一遍,要不感觉这天少了什么,随后帮母亲在厨房做饭,饭后在客厅打开电视,看着电视剧津汛有味地收看在线购物产品的介绍,看电视看累了,就对着小米智能音箱说句:“小爱同学,播放《为你祈祷》”,那音箱传来妻点的歌曲,女儿不时从自己房间走出来去客厅热水机前接水,一边接水一边说:烦死了,嘴里嘟囔着论文的事,而我窝在自己的房子里,看着关月的《回到明朝当王爷》,阳光透过窗户,我沉浸在穿越故事的玄幻之中。

      女儿说:今年的春节过得真无聊,呆在家里写论文的日子真难受。羡慕我在澄馨苑小区防控值班的日子,每天还有段时间出去透透气,在疫情紧张的日子里,每每我从外面回家,女儿如临大敌,第一时间就嚷着让我进行全身消毒。

      窗外阳光依旧明媚,母亲有时呆在厨房里望着窗外,目光里充满了迷恋,阳光近在眼前,伸手可摸,却又与她咫尺天涯,问我什么时候能解禁,回到西安让他们再呆段时间。她不停念叨:单元楼里住着一家三代五口人,生活起来难免有些疙疙瘩瘩。

      后来疫情不似以前紧张,小区允许居民出入,母亲办了张出入证,三五天出去一次买些菜回来,女儿的论文也接近尾声,心情不似以前那样糟糕,话儿也越来越多,她就筹划着她的美食,施展着从手机上学来的技艺。

      牛轧糖是女儿每年春节都要做的一道“美食”。女儿将花生核桃切碎,将奶油和白糖倒进锅,点火慢煮,然后将花生核桃和糖浆一起煨,直至将糖浆熬得粘糊糊,待到温热时将其倒入准备好的模具中,女儿因生疏动作显得笨拙,却又做得一丝不苟。

     糖浆粘糊糊,杆和切有些费劲,女儿就喊:老爸,这会该你出手了,她在一旁监督指导,因糖浆过硬,每每杆到手酸,切到手疼,女儿就好言鼓舞,女儿将切好的牛轧糖用糖纸包好放入盘中,忙不迭失送给老爸老妈,送给妻,我也拿了块像模像样的牛轧糖,使劲嚼起来,奶味和花生的香味顿时弥漫在舌尖,吃一个还觉得不过瘾,看到我们吃的贪像,女儿一个劲地问:味道比起上海冠生园的牛轧糖,如何。

     随着元宵节快要来临,外面疫情一阵紧似一阵,妻提议呆在家里自己做汤圆,女儿附和,母女俩商量着用什么馅做汤圆,黑芝麻花生是常规馅,妻提议用水果做馅,母女俩商商量量,一起做着甜甜糯糯的汤圆,妻杆得汤圆衣子薄,馅装得多,有时装两勺子多,汤圆是个大馅多,卖相虽然一般,但看起来实在。等端上桌后,欣赏着碗里汤圆,用筷子轻轻一夹,筷子便陷在柔软汤圆衣里,用筷子轻挑,舌头一接,香馅下肚,深一呼吸,韵味悠长。

     女儿毕业论文交给导师修改后,她闲的时间越来越多,多年前女儿便有一个甜点梦,在家的日子里总爱鼓捣些“甜点”出来,这几年女儿在外上校,回到家中偶尔也动手做些甜点,虽然味道不敢恭维,但是做的兴致一次高过一次。她翻出以前做甜点工具,翻看手机开始做起了甜点。我提议她每天跟着老妈学做些家常饭,免得将来管不住丈夫的胃。女儿说:以后工作多忙,那有时间做饭,结婚后我们家点外卖,吃西点,我说:小心把你家老公吃成小胖子。

     女儿第一件作品就是蛋挞。她有以前剩料,做起来轻车熟路,把奶油、牛奶、糖和面粉放在碗里,搅拌均匀,然后加入蛋黄,搅拌均匀。将蛋挞皮摆好,然后把蛋黄液一个个的浇进去,把蛋挞放进烤箱。
在烤的过程中香味飘散出来,女儿说:“闻见蛋挞的味了!”中间去看了两次,刚出炉就迫不及待地炫耀起来。女儿做的蛋挞虽然是速成版,却丝毫不影响它的口味,妻尝后说道:味道还可以,就是糖放多了,并告诫女儿:这种甜点还是少吃点才好,要不就糖放少点,尤其是像老爸老妈这些上了年纪的人只能是尝一尝。老爸尝后和女儿打趣道:读研时你专业选错了,不应该读市政工程,应该读美食专业,女儿听后乐荷荷一笑。

      为了做得更精致,女儿从网上购买小电子秤,严格按照克数和操作步骤制做西点,霍霍完家里的鸡蛋,女儿又将魔爪伸向咸鸭蛋,用面粉、黄油、玉米油、紫薯、牛奶、咸蛋黄、糖粉、冬瓜凤梨和蛋黄液做起老婆饼,女儿做时,妻在客厅看电视剧《完美关系》,老爸老妈在房间追剧,我呆在自己房间继续沉迷在美文之中,她则忙忙碌碌在厨房里,进进出出在餐厅。

      制做三五个钟头,老婆饼一出空气炸锅,饼皮疏松化渣、馅心滋润软滑、味道甜而不腻,女儿骄傲地告诉们:做老婆饼她没有使用猪油,使得是黄油。油酥中黄油的配比使它能达到极佳的起酥效果,口感上更是增加了一份黄油独有的馥郁香气,妻告诉女儿馅心还可以添加南瓜或紫薯之类的果蔬,口感也相当不错哦,女儿极力劝说妻在朋友圈推介她的“作品”,妻算着成本给女儿规划着在网上如何推销她的“美食”,我说还是自己留着吃,要照她这样做,不只把时间搭上,还得把这个家败了。

     疫情一天好似一天,空中弥漫的紧张气氛越来越淡薄,女儿制做“西点”的热情却一浪高过一浪,她说要做个“网红”,让我拿出三脚架,帮她调好角度,她夹好手机,准备直播制做过程,女儿说:先做几个牛角包,她还告诉我们:这是真正意义上的面包,也是款很经典的酥皮面包。制做过程虽然复杂了点,女儿就制作视频看了一两个钟头。

     女儿从妻那儿学用酵母发面,妻教她先将温水和生酵母在不锈钢盆中合一下,然后倒入高筋面粉和盐,揉和面成团,揉面时面粘手,女儿一边揉一边说:这面让我享受到一塌糊涂的人生。待面揉得光滑后女儿将其放在盆里,发酵两个小时后放进冰箱,到第二天女儿才开始制做烘烤,女儿做得一丝不苟,不时地喊累,手却没有停下来,她把最后成型的牛角包放进烤箱里,隔着烤箱玻璃,她看见白白的面包胚在慢慢地涨大变黄,中间有时还是忍不住打开烤箱的门,女儿跑到客厅告诉妻:她听见黄油在面包体内,在高温下快乐地嗞嗞地唱着歌。

      一番辛劳一番等待,女儿好不容易做出了五个牛角包,女儿嘴里喊着麻烦,眼巴巴地望着我们嘴里的表扬声。女儿“美食”总是在晚上十来点出炉,那时正是要上床休息时间,她的面包只能近瞧不敢下嘴去尝,第二天那些“美食”多数成了我的早餐,慢慢地家里每个人都成了她的“小白鼠”。

      美食,或许是平凡生活的实象。对美食渴望,是女儿对生活的热情,也是不断寻找自我的过程。女儿的美食不是什么山珍海味,一旦触及味蕾的引线,想象就会漫天飞舞,尤其是在疫情防控在家蜗居单调的日子里。而她做的美食却不是自己很想吃,觉得做得过程才是有趣的,而自己享受的是精神上愉悦,当女儿双手捧着她的美味,每每看着美食进入家人肚内,当收获一句赞扬后,女儿眼角便挂满了美滋滋,快乐溢于言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陕西省水利厅版权所有 Copyright by Shaanxi Province Department of water resources 主办单位: 陕西省水利厅

备案编号: 陕ICP备19016449号 网站标识码: 6100000039 陕公网安备61010202000431号

地址: 西安市尚德路150号 邮编: 710004 电话: 029-61835268 邮箱: sxsl_201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