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路中我的家

秦水文化
您的位置: 首页>秦水文化

我的路中我的家

时间: 2020-03-23 09:08 来源: 渭南二黄太里一级站:崔海珍

      无意间打开空间翻看照片,看到白雪皑皑中美丽的路井中学,思绪一下子回到从前,说不出的怀念!有妈的地方就有爱,有爸的地方就有家,父亲是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由于这个缘故,让我和这所学校有了深深的缘分,上大学前的大部分时间在这里生活,在这里耕耘,奋斗,有过失落迷茫,有过喜悦成功,这里洒满汗水、缀满希望、看着我长大、送我走向远方,如今只能飘落在记忆的天空。我心中永远的家——路井中学!

      父亲一手好字,一笔好文采,常常听到他的同事说,“崔老师一笔好写!”这是我懵懂期间对他的最初印象。在我上小学时,父亲从初中调入仅一墙之隔的高中,我也就从初中搬到高中,随着他在距离不远的小学读书。母亲不在身边,父亲既要上课还协助负责学校管理的日常事务,一天三顿又得给我做饭,总是忙忙碌碌,常常我下课回来一个人吃饭,他匆匆去办公室加班。父亲最拿手的饭是葱炒馍花,晚自习后放学饿了,总是给我做一碗葱炒馍花,外带一杯浓茶,我坐在炉子边端着碗吃,他坐在凳子上笑眯眯地看。上大学、毕业后就业漂泊在外,常常馋嘴于父亲的葱炒馍花,每每在快回家的前夕,电话里他常常说:“快回来,爸给我娃炒馍花!”

      那时候我的感觉,父亲似乎总是很忙,常常在放学回去,房子没有做好的饭菜,只看到了桌子上留的纸条和钱。纸条上常常写着“去西街吃一碗踅面,就一个饼子,多喝面汤!”或者写着“吃一小份豆腐,剩下馍带回来不要乱扔!”等叮嘱,而我内心偷偷窃喜,并不管父亲的命令,想吃啥就买啥,偷偷买了麻辣片、干吃面,吃的不亦乐乎。

      童年里好多记忆也留在了这个校园。我是教师子弟有特权带小伙伴进校,放学后我们便跑进学校,在那个尘土飞扬的大操场里翻单杠,捉迷藏,在花丛里捉蝴蝶,也会蹑手蹑脚乱窜于每一个教室之间,探着头在窗台底下看那些大学生们听课。路井中学一座大铁门,进去两旁是两排槐树,中间是砖铺小路,尘土飞扬的大操场,跑个步就弄的裤腿下全是土,朱红色的快要掉漆的木门,破烂不堪的窗户,教室里几十张墨绿色的课桌簇拥着,三两学生挤在一个大长板凳上……。多次幼稚的问父亲为什么要到高中来工作,也总是抱怨高中没有初中环境好,因为初中有我迷恋的很有特色的六边形教室,父亲总是乐呵呵,一笑了之。

      随着国家对教育投资的不断加大,这座学校的设施也得到不断地更新改造。所有教学设施基本已经实现现代化,高大的教学楼,教室里安装着推拉式黑板,明亮的教室、图书馆、活动室、时尚的电动门,标准的篮球场等等。待我以学生的身份入校去重新面对她时,却突然觉得有一种无形的压力在将我束缚,我不再是之前那个追着蝴蝶满校园跑的小姑娘了,而是一个三年之后面临决定人生命运高考的吃力的学生。我发现我居然开始讨厌这个充满快乐童年的地方。每天早上的密集跑让人厌烦,六点多就得爬起来困的人眼都睁不开;每次考完试后父亲和同事们对比各自孩子的成绩让人厌烦,萦绕于耳的说教使人头皮发麻压力剧增;每次寒暑假教师子女的集中补课——也就是所谓的“开小灶”让人厌烦,因为这占用了我的整个假期....... 总之,我讨厌这个之前我迫不及待想要来的地方了。在好多同学眼里,我是幸福的,有自己独立的“宿舍”,能够享受特权在教师食堂用餐,不但能吃好,还不用排好长的队打饭,哪门课程差一点会有老师专门辅导,当然,这一切都归功于父亲。直到慢慢长大逐渐成熟上大学之后,才想起我真是要感恩这所学校,感恩操场上坐在那里背单词的台阶、感恩凌晨惊醒我美梦的广播,感恩老师唠唠叨叨的说教,没有这些,我就不会跨入大学的门槛,改变我的人生。

      时光斗转星移渐行渐远,有些记忆慢慢淡出意识,而有些记忆却越发清晰的呈现在生活当中。让我最不能忘怀的就是深夜里台灯下,父亲还在忙碌写材料的背影,那时候已经懂事的我,看着父亲为了解乏一根烟接着一根抽,心里满满心酸,可是我又能做些什么?一句贴心的话都说不出口,微不足道的关心显得苍白无力。父亲和普天下关爱子女的父亲一样,为了这个家付出了太多太多,劳心劳力让父亲苍老了,鬓发花白额头上的皱纹越刻越深。父亲深爱着他奉献了30年这方净土,这所纯朴的校园是父亲的家,学生是需要雕琢的花朵他是辛勤的园丁;父亲的家也就是我的家,我的成长离不开这里,我爱这里的点点滴滴。如今,我因考学、参加工作离开了这个家,由于教育改革整合生源,父亲也不得不离开这个撒下了全部青春和激情的家。

     那年,在撤校并校的告别仪式上,我看到了父亲脸上、还有那些和父亲一起拼搏奋斗的同事们脸上同样的、从未有过的忧伤。对他们而言,这里是梦开始的地方,承载着青春年华,壮志雄心,这里映像着他们的大半人生,从青葱岁月到娶妻生子,甚至到孙辈绕膝。而如今,他们像一个个离乡的游子,满怀留恋,登上即将飞驰的列车,看着家乡渐行渐远,不舍沉入心底,泪水溢满眼眶。而我也同样要离开这个早已把她当成了家的地方。无数个夜晚,我仰望星空,不由自主的回想发生在这里的一切,无论欢乐,亦或忧伤,都让人欣慰。我多想再听一次门卫叔叔说一声,“女子,回来了”,多想再次听到老师叔叔和阿姨关心的问候、多想再回到父亲的房子摸摸那些锅碗瓢盆,体验到家的感觉……这些,只能成为我生命中最永恒的记忆了。

     我的路中,我的家,我想再次回到你的怀抱,聆听每一声鸟鸣,静待每一次花开……

      附:父亲为我工作的太里一级站作词一首: 
 

 

沁园春•太里湾引黄枢纽

太里泵站,黄河东绕,北眺福山。西靠沿黄路,直穿东南;胜景毗邻,湿地洽川。河水滔滔,鲤鱼踊跃,稀禽浮动映蓬莲。抬望眼,拔地起宏图,站名高悬。

始终初心不变,把光荣使命挺胸前。昔大禹治水,变堵为疏;郑国造渠,功德彰显。时至西汉,郑白合渠,农灌状况略改观。喜今朝,渭北有东雷,福祉无限。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陕西省水利厅版权所有 Copyright by Shaanxi Province Department of water resources 主办单位: 陕西省水利厅

备案编号: 陕ICP备19016449号 网站标识码: 6100000039 陕公网安备61010202000431号

地址: 西安市尚德路150号 邮编: 710004 电话: 029-61835268 邮箱: sxsl_201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