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鸡娃菜

秦水文化
您的位置: 首页>秦水文化

初识鸡娃菜

时间: 2019-05-05 10:29 来源: 岐山县水电工作队:于萍

       初识鸡娃菜,纯属扶贫路上的偶然。

       一切缘于2018年3月,我即将要去一个叫鸡坡的村子扶贫。

       当时身边好多朋友关心地问我:“你知道鸡坡有多远吗?那可是在秦岭里面哩,过了斜峪关还要往南山好好走上半天呢!”我们当地人都习惯把秦岭北麓称为南山。我嘿嘿一笑道:“南山我刚么逛过,权当进山看风景哩。”

       正所谓无知者无畏,因为蜗居县城、蹲机关时间太久,全然不知道此次扶贫会如此的艰难。我和同事一行早上整8点从单位出发,我们乘坐的面包车已整整服役18个年头了,好在司机师傅经常检修,车况还是良好的。一路上途经蔡家坡、五丈原、落星堡,期间因为有同事晕车,车子行至石头河水库边,我们停下来休息了一会儿。此时,我们已经走了40多公里,耗时近一个半小时,大家皆是人困马乏,无暇顾及悠然见南山的美景。

       我环顾着眼前的石头河水库和无边的大山,很想知道鸡坡到底还有多远。司机师傅开玩笑说:“等大家休息好了,咱就开始鸡上架。”所谓的鸡上架,其实是因为我们即将穿越一段坡度在60度以上的山路,方能到达此行的目的地——鸡坡村。

       看来,惊险刺激之旅才刚刚开始。路陡、坡大、弯多,车子沿着山路一圈圈盘旋而上,一直紧贴着石头河水库右岸海拔直线升高,我们终于有幸俯瞰到了石头河水库的全貌,胆子小的同事吓得不敢从车窗往下看。终于,好不容易来到一处平坦之地,鸡坡村的路牌赫然映入眼帘,大家悬着的一颗心才放回了肚子里。

       鸡坡村属于岐山县最南端的一个村子,深处秦岭北麓,东临眉县,南接太白县,民间曾流传的“鸡鸣一声响三县”,恰恰说明了鸡坡独特的地理坐标。我们在废弃的小学改造后的村委会见到了关主任,关主任是个大高个,脸色消瘦黝黑,看到我们一行这么多人,眼睛里掩饰不住欣喜,只是一个劲地招呼我们:“快坐下歇歇,一路上辛苦你们了。”和关主任简单地了解过情况后,大家的心又悬了起来。

       原来我们结对帮扶的贫困户在鸡坡不假,但属于鸡坡村四组——寺峪,需要继续往山里面走。关主任告诉我们,至少还得再走十几里山路,而且只有一条路,一面紧挨大山峭壁,一面凌驾于石头河水库边缘。还有更为夸张的,再往里走将无通讯信号,手机全部没法联系。前路凶险,我们该如何决断?大家一时陷入了静寂。后来不知谁说了一句:碌碡都掀半山了,走呗!

       再次坐回面包车里,没有人再嘻嘻哈哈地说话,车内的空气仿佛在一瞬间凝固了一样。看着深邃的石头河被车子拐过几个急弯后远远地甩在身后,我的内心那一刻绝对是忐忑不安,甚至有点后悔,真不该到这种地方扶贫,这简直是提着命扶贫来了。

       沿着石头河慢慢地向深山前进,看汹涌的河道一点点由宽变窄,直至变成一条欢快的溪流,我的心情才莫名地好了起来。早春的三月,深山的色彩只是轻轻地泛出一丝新绿,虽说已过了惊蛰,万物复苏的迹象还未铺天盖地的涌现。当我正在为早春的萧瑟伤感时,一大片新绿忽然就惊现在眼前。那是一片鲜绿的竹林,清新自然,美好浓郁,朝气蓬勃,更像是一个天然氧吧。刚才的那点不安情绪霎时被一扫而光,紧接着又在心中暗自揣测,这方景致莫不是竹林七贤的归隐之所?

       车子刚好在路边适时地停了下来,竹林里竟真的藏着一户人家。穿过竹林间的小路,缓缓上行,刚刚看见显露出来的一间土屋,一阵阵急促的犬吠声,又吓得我们驻足不敢前行。“咬啥哩咬,卧下!”在主人的呵斥声中,我们看见一个清瘦的老人从屋里走了出来,约莫60岁左右,精神矍铄,双眼似乎有些迷惘。询问后得知老人姓张,应该是我们此行对接上的第一个贫困户,因病致贫,双目近乎失明,视力只有0.1。山里住户分散,能找到一户实属不易,毕竟我们是第一次进秦岭北麓。行至此处,已是下午1点,我们已奔波近50多公里,肚子早就咕咕叫了,但大家还是很欣喜,甚至有人打趣道:手机信号极度微弱,恐怕叫不到外卖了。

       稍事休息了片刻,同事们开始围着老人叽叽喳喳了解情况、收集资料,我把需要的资料记录完后,远远看见溪流边有个男子,背着蛇皮袋,在枯草间寻找着什么。

       “大哥,你寻啥哩?”我朝他喊了一声。

       “鸡娃菜。”他应道。

       鸡娃菜?好有意思的名字。男子告诉我,鸡娃菜是深山里一种特有的美味野菜,山下关上(斜峪关)的饭馆都稀罕的很,一盘能卖几十块钱,一年中就这几天能吃得上。我问他多钱给饭馆卖,男子说最多十元,关键是鸡娃菜真的不好寻。我就蹲在楞坎边远远地看着男子掐鸡娃菜,有一句没一句的和他搭着话。他得知我是扶贫干部,还要向深山里再走后,索性走到我跟前来,从蛇皮袋里拿出几支鸡娃菜送给我,叮咛说:“你把这味野菜好好地认下,到了寺峪多的是。”我笑着感谢他的纯朴和直爽。随后,他挥挥手沿着溪流越走越远,目送着男子的身影消失不见,我开始认真地观察起了鸡娃菜。

       鸡娃菜真是奇特!按理说这个时节,野菜里当属香椿是王道,从小到大我也就只认识荠菜、苜蓿、小蒜等野菜,鸡娃菜确实罕见。嫩绿的叶子蜷缩在菜尖尖,像极了鸡蛋壳里面刚孵出来的小鸡娃,顾名思义,鸡娃菜也只能是这种野味的俗称了。听男子说吃法也极其简单,焯水、加调料、热油泼、拌匀装盘即可食用,香味比起香椿有过之而无不及。一想到这些,我的那个口水啊止不住地流,终于想起今天错过午饭太久了。我赶紧拿出保温杯,把一根鸡娃菜放到里面烫了几分钟,一拧开盖子,一股奇异的鲜香直冲心田。鸡娃菜,果然名不虚传。

        我细细地咀嚼着那根鸡娃菜,又想起了男子刚刚说过的那句话:寺峪多的是鸡娃菜。突然间豁然开朗,可不,山里的宝贝多着呢?美味野菜、香甜山果、珍贵草药、土蜂蜜……哪一样不是秦岭的馈赠、山民的造化?人常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不就是这个理嘛。只要我们因地制宜,精准实施党的脱贫惠民政策,加上贫困户自身内在勤劳致富的动力,不愁打不赢这场脱贫攻坚战。
想到这里,我竟莫名的有些激动。

       大山,我来了;寺峪,等着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陕西省水利厅版权所有 Copyright by Shaanxi Province Department of water resources 主办单位: 陕西省水利厅

备案编号: 陕ICP备19016449号 网站标识码: 6100000039 陕公网安备61010202000431号

地址: 西安市尚德路150号 邮编: 710004 电话: 029-61835268 邮箱: sxsl_201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