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情缘

秦水文化
您的位置: 首页>秦水文化

水利情缘

时间: 2018-08-16 08:41 来源: 渭南市东雷二期抽黄工程管理局:高杨斌

        缘分是说不清道不明的,正如我与水利的缘分。

       我出生的那块地方,名义上属于渭北高原,实际上群山环抱,沟壑纵横,地貌早已融入了陕北的黄土高原。水对这里来讲,是上天的一种施舍。过去,人们对水的吝啬程度简直到了难以启齿的地步。话说有个新媳妇,在结婚头一天到灶房打了半脸盆水准备洗脸,被眼尖手快的婆婆看见了,婆婆嘴上都来不及喊叫,就直接跑过去端起盆将水倒出了一半。

       远望群山环抱的高原,贫瘠的地表看不到水的一丝活力,感觉不到水的一丝灵动。然而,只要走进大山深处,只要踏入沟壑之中,大自然的神奇足以激发起人们对水开发的种种幻想。清澈的泉水从山岩上汩汩流出,不断汇集,汇成了小溪,汇成了小河,在陡峭的地势下发出潺潺的响声,让万亿年的沟壑在沉睡中不再寂寞。

       小时候,村子里人多,茶余饭后大家都爱聚在一起拉家常。有的讲土匪的事,有的讲国民党的事,有的讲抗美援朝的事,不管讲什么,我都听的非常入神,因为那时候的我坚定的认为这些事都是他们亲身经历过的。当然,听的最多的、最生动的还是关于修曹家河水库的一些故事。他们讲到人们是多么的积极、多么的辛苦,工程是多么的浩大、多么的艰难,尽管我痴痴地听着,但没有丝毫的感觉,至于他们讲到的滚水坝、涵洞、水泵等等,我更不知是何神器。那年月,电视剧《西游记》正在热播,年幼的我分不清戏里戏外,竟然想到了水帘洞、想到了龙王、想到了虾兵蟹将。这种美好的幻想一直持续到我上小学三年级。当年,学校组织我们春游,第一站便是曹家河。水库就夹在大山中间,东西并不宽,大约有两公里长,但水很蓝,蓝的发黑。雀跃的小朋友们之间纷纷传开了,只有很深的水才会发蓝发黑,于是没人再敢靠近河边了。这个时候,我才真真切切地看到了滚水坝的美丽壮观、看到了涵洞的深邃阴暗、看到了水泵的威力无边……在老师的耐心讲解下,我终于体会到了“上水利”的含义,体会到了水利工程的艰难,体会到了父辈们的艰辛。此时此刻,我眼前的一幕幕不再是《西游记》中的美丽与神奇,而是父辈们以血肉之躯炸石开洞、推土筑坝、引水入塬的英雄壮举。

       改革开放的春雷响彻神州,偏僻的家乡也蠢蠢欲动起来。人们渐渐改变传统观念,不再单独经营粮食作物,苹果、辣椒等经济作物遍布田野,与此同时对水的渴望也愈加强烈起来。勤劳的父亲不甘贫困,顿时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他想把村西沟里的河水抽上塬,彻底解决经济作物的灌溉问题。想法大胆而现实,但要实施起来谈何容易。一向沉默寡言的父亲此时变得无比坚定,他首先从村中觅得了几个志同道合者。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集体的智慧也是无穷的。父亲一帮人,起早贪黑,远赴华县、铜川买水泵、买钢管、买电线,亲自建机房、铺管道、架电线,终于将长年流淌在深山中的河水抽上了高塬,引导了田间。河水上塬的当年,村里农业的景象立即变了样。这方贫瘠的土地,从来没有喝足过水,一旦能量得到补充,它会突然迸发出了惊人的力量。当年地里的辣椒树长到了半人高,辣椒长到了一尺长,乐坏了祖祖辈辈靠天吃饭的乡亲们。特别是优良的红富士苹果,长得又大又圆,吸引了众多客商云集村中,南腔北调充斥在地畔巷中,群众的收入一下翻了几番。

       好梦不长,父亲的水利梦再次破灭了。由于电的问题、渠系的问题仅靠几家几户难以解决,再加上管理上的困难,父亲不得不放弃抽水站。“屋漏更遭连阴雨,行船又遇顶头风。”我清楚的记得,抽水站关停后的几年里连遇大旱,村里的苹果质量严重下滑,加之市场的原因,果农们对苹果产业失去了信心和勇气。父亲心中的痛,没有写在脸上,他开始不停地砍伐果树,家里十来亩果树不到三五年所剩无几了。多年来,看着面朝黄土背朝天,永远靠天吃饭的父辈们的辛勤付出,我心里一直很内疚、很惭愧,我多么期盼我有一种超能量帮助乡亲们解决好这一困难,让他们不再为干旱而烦恼,不再为辛勤付出得不到回报而痛苦。

       道可道,非常道。自从走上工作岗位,我与水利的缘分变得愈来愈近。曾几何时,我身在兵位、胸为帅谋,多次书写调研文章,反映农村水利现状,呼吁党委政府重视水利建设。而今日,我切切实实地变为了一名水利人,开始直接服务于灌溉生产,并且有了一个特殊的名字——二黄人。

        我原本是个旱鸭子,小溪小河倒也见过,但像长江黄河这样的大江大河还没有近距离观察过,突然就要与黄河直接打交道,说实在话,心里发虚。二黄,是二期抽黄工程的简称,顾名思义,以前已经有抽黄工程了。尽管对水利一直情有独钟,但真正融入水利、融入黄河、融入灌溉,也需要一段时间,需要一个过程的。经过多次调研,多方了解,我开始爱上了他,喜欢上了他,并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他。在二黄工作的几年里,我经常深入灌区、深入泵站厂房,每每被灌区工程的宏大所吸引,时时被一线职工的劳动精神所感染,夜阑人静时,不胜感叹,遂作赋一篇:

       母亲黄河,源远流长,出昆仑、越高原,曲曲莽莽,成奔腾汹涌之势。二黄人,响国之号召,躬身水利,建水站,筑涵洞,修渡槽,干支斗引,依次分流,润泽万顷良田,安康一方家园。

       忆往昔,关中平原,土壤贫瘠,雨降不濡物,良田起黄埃。洛河两岸,大旱云霓、旱魃为虐、稼穑艰难;乔山之麓,蝉喘雷干、焦金流石、举目蒿莱;秦东百姓,唇焦舌敝、脸呈菜色,万人流冗。

       初建共和,百废待兴,安黎民、稳基础,治水当先。抽黄大计,荟萃三秦之英才,指点旱塬之蓝图,激荡千年之梦魇。勘察设计,东雷选址;调研论证,工程肇始;战天斗地,屡克难关;呕心沥血,渠成水到。

       饱览工程,引人入胜,精伦设计,惊叹不已。自关雎之地,引河向东,西接泾惠,南入洛渭,北上高原、大蒲富三县百万亩土地,囊括其中。俯瞰秦东、泵站如星,瞭望灌区、渡槽如虹,干支分流、龙腾虎跃,水网密布、南国水乡。

       廿载运营,筚路蓝缕,灌区景象,日新月异。八百同仁,不忘初心,观天地之玄黄,查土壤之墒情,送甘露于百姓,保秦东之丰稔。三清两修、运行畅通,泵改节改、基础坚牢;四个一流、管理创新,水价公开、廉政惠民,斗口引水、灌区之首,各界精英、点赞好评。

       时代进步,改革倒逼,灌区发展,使命新增。6S管理、应运而生,聚力脱贫、使命光荣。且看今日之灌区,良田丰茂、林荫遮蔽,和谐稼穑动人魂;工业突起、用水急遽,惊现供水新常态;治水思路,高瞻远瞩、空间均衡,二黄扬帆再征程!

       与水利结缘是我人生的起点,与二黄结缘给了我人生前进的动力,我将在水利的这条航船上勇往直前,并希望与水的缘分能再续百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陕西省水利厅版权所有 Copyright by Shaanxi Province Department of water resources 主办单位: 陕西省水利厅

备案编号: 陕ICP备19016449号 网站标识码: 6100000039 陕公网安备61010202000431号

地址: 西安市尚德路150号 邮编: 710004 电话: 029-61835268 邮箱: sxsl_201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