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我是博物馆的一名讲解员,那么今天就和大家一起分享我思考过从事讲解工作的“心路”和“情绪”。
时间荏苒,不知不觉从事陕西水利博物馆讲解工作已有3个春夏秋冬,多多少少算是有点收获或感慨。
虽说之前是水利专业毕业的,但由于当年为了应试高考选择学习理科而忽视了文史知识的涉猎,导致自身文化修养不高、历史知识储备量小、文字功底比较差、口齿不那么伶俐、脑袋瓜也没想象的那么灵活,所以自打一开始应聘了讲解员这个岗位,心里那可真是“没底”,好长一段时间都是诚惶诚恐,偶尔听着“老人手”指点迷津,有时甚至感到更是迷茫......
记得刚一入职,分管领导要求我两周内熟练背诵展馆一二楼的讲解词,半个月后进行实地考核。那时,我第一次感受到了职场的无形压力,逐字逐句反复地背,吃饭、走路、睡觉脑子里满是那些被别人提前组织好写下来的解说词,生怕把哪个词哪句话记错了,经常背着背着前后混淆、张冠李戴。尽管如此,为了顺利得到这份工作,我不分昼夜,死记硬背,算是如期按要求勉强完成了节点任务。在接受了第一次考核听到领导肯定的话语时,心底里有一种莫名的安慰,很受鼓舞。
第一次带团队讲解时,心里扑通扑通直跳,一个开场白竟然两次张口结舌,当时全身直冒冷汗,整个人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后来通过循序渐进的学习,从刚开始懵懵懂懂到现在的熟练讲解,从第一次磕磕绊绊到现在的应对自如,一路走来,感觉博物馆讲解工作是一份极具魅力的工作,从事博物馆社教工作是一项崇高的事业,我深深地爱上了这份工作,并暗自决心,力争做一名资深且有内涵的学者型、专家型讲解员。
可能在部分人看来,讲解员的工作很简单,不就是背背讲解词、照本宣科吗?是,讲解员貌似很好当,可以机械的、死板的、草率的、不会被太多认可的应付完成每次的讲解任务。可是,要做一名真正意义上好的讲解员,需要不断地塑造自己、提升自己,迫使自己通过每次的讲解充分体现作为一名文化传播者的价值。经历了这3年讲解岗位的摸爬滚打,我深切感受到做一名优秀讲解员,并不那么简单,需要付出无限极的努力。那么,现在就和大家分享我对博物馆讲解工作的几点领悟。
首先,背诵讲解词是从事讲解工作最基本的。对于一个博物馆讲解职场的小白来说,是从最初的背诵讲解词做起,才让我对博物馆的整个展陈有了一个最基础、最基本的认识。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先是通过不断的学习,弄清展陈背后的信息,接着系统梳理陕西从古至今的治水历史和脉络,同时做到时刻更新某些知识点;抓住每一次“请进来”“走出去”的专业培训机会,学习掌握讲解规律和技能技巧;积极参加文博行业有关讲解方面的文化展示和技能比武等活动,以开拓眼界、增进交流、提升能力。同时,在实际宣教过程中,我会循着每一处陈列的基本介绍,反复历练并加以思考和拓展。总的体会是,只有先背过讲解词,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再去琢磨,才能达到融会贯通,才能自如准确地把展陈背后的知识信息传授给广大受众。我是以“背”为基础,最大可能地把馆内陈列“讲”给受众听。是“讲”出来的,而是“背”出来的。
其次,一场好的讲解内涵是丰富的。我的每一次讲解,首先直观展现给大家的是自我的仪容仪态。虽然我个子不高,而且也不漂亮,但我有一副自信的表情;虽然我身材不够理想,但我身着工装,提起了讲解员的精气神;虽然我普通话讲的不那么标准,但我做到了深刻地吐字。所以,每次讲解一开始,我都能很好地吸引所有来宾的目光。那么接下来的关键,就是如何来把控好我的讲解内容。在每接到一个参观团队时,我首先会对这个团队做一个简单的情况了解,然后敏捷地判断他们的年龄区段、知识层次和参观需求,如果是预约接待,我更会提前做些功课,讲解时采用较为合适的方式、风格和特点,并结合自我特长尽我所能,深入浅出地讲出适合每一批受众感兴趣陈列背后的知识点和故事,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者,讲解气场对一次成功的讲解至关重要。上面我讲了,讲解是要因人施讲,可是做到这一点何谈容易?我在博物馆做了3年的讲解工作,我现在已经克服了一味地、机械地、照本宣科地背讲解词,因为我清楚我的讲解气场是要建立在丰富专业知识和个人气质魅力基础之上,所以我无时无刻不在学习,无时无刻不在修炼。我担心“对着聋子唱歌”“当着瞎子跳舞”,我心存忧患,怕被降级,怕被淘汰,怕被受众指点。每次讲解过后,我都会独自思考,回头看讲解过程中有没有存在不足,以利于日后改进提高;总结并找出能够激发受众兴趣和引起受众共鸣的关键点,以利于日后呈现出更加出色、更加完美的讲解。同时,我心怀“在这里,我就是专家,我讲你们听”的淡定,所以以我现在的知识水平和解说能力,已基本能够做到因人施讲。
还有,一场热烈的讲解离不开与观众的互动。一场有魅力的、活力四射的讲解,除了讲解员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良好的讲解技巧等基本能力以外,与观众互动不可缺少。一种情况是,讲解过程中,我会边讲边观察参观受众感兴趣的点,适时提问,这种情况下的互动很容易营造求知氛围,使得现场气氛热烈。另一种情况是,我从不惧怕观众提问我,知道答案的我会耐心解答;不知道的,我会主动询问愿不愿意留下联系方式,等我知道答案后再为您解答,同时送上“谢谢理解”,这样一般不会造成尴尬局面。还有一种情况,就是遇到了真正的专家,当他们有对某个领域有所研究时,可能会说出他们的见解,这时我一定会虚心学习,甚或请教其它不解的问题,讲解结束,我还会仔细查阅资料,进一步查证和研究。
一句话,做一名博物馆优秀的讲解员,本以为多学、多练、多请教、勤于总结、善于思考是王道。
(题:一直以来,对于提升博物馆讲解水平都有所思考,指导后仍是收效甚微。迫于想改变现状,便站在讲解员本位,谈出了自己对如何做一名优秀讲解员的身心感悟和拙见,愿与我同仁共同学习、交流和提高,同时希望能有所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