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 水

秦水文化
您的位置: 首页>秦水文化

洪 水

时间: 2017-08-18 10:45 来源: 陕西省水文局 杨永平

       绥德洪水过去了。当我把央视制作的《未曾间断的水文测报》短片连看六遍之后,眼泪已是婆娑难掩。我是水文职工,我想我不是在看热闹,我是因为看懂了水文才流的眼泪。

      得知“水漫绥德”的那一刹那,我的灵魂就飞快地跑,一下子就跑到了2010年7月24日那一天。站在2017年这个节点上,去说2010年的水文故事,我的用意并非是要用颂赞掩盖水文测报的艰辛,我只是想从我亲眼目睹的场面里,去寻找水文曾经为民生、为公众所做出的努力。

       就在绥德洪水发生的当日,很多人在微信群里发了很多视频:携带多辆汽车的洪水从街道飞驰而下的画面,四层楼房在洪水的冲刷中和人们的惊呼声中轰然倒塌的画面,有人站在房顶上看见落水的人大喊着让他抱住树枝的画面,还有大理河的滔天洪水在绥德城中四处奔袭的画面。最悲壮的是,洪水发生前夕,绥德水文站的职工拉响了警报,反复喊话让全城群众撤离。当群众全部安全转移后,水文职工在万分危险的境地里,从始至终坚守工作岗位,未曾间断水文测报工作。当围困水文站房的洪水逐渐回落的时候,水文职工才从缆道主索上攀援逃生。那一刻,我想起一句话:“任何不能置你于死地的,都将让你更坚强,所以不要因为眼前的困难就选择屈服,人生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

      发一场水,淹一座城,这是我所看到绥德洪水的模样。这不由得让我想起2010年7月24日武关水文站的样子。当时丹凤发生了200年一遇的暴雨,武关水文站出现了100年一遇的洪水,也是和绥德一样,通讯中断、电力瘫痪、道路冲毁,武关和商洛水文局失去联系。我清楚地记得,我是黎明时分跟随抢险队到武关增援。车走到丹江漂流附近的时候,312国道就被管制,说是武关、竹林关等道路完全水毁,部分路段已被泥石流堵死。抢险队在上级指示下,徒步往武关进发。

       一路上,看到洪水将公路、民房淘刷悬空;沿途树倒地冲,路毁桥断,房屋倾塌,电杆折腰,泥石流倾泻。在铁峪铺那里,原来人水争地,围河造田的建筑房屋,被洪水冲的残垣断壁,洪水又跑回原来的老河道。

       记得24日那天下着中雨。我们所走的路很危险,几乎每走20米便有一股从泥石流山上蜂拥而下,那种情况就好比你进入森林不时有兔子突然串进你的视线一样。到铁峪铺大桥附近的时候,有一处公路完全被洪水冲断。我们只能从山上玉米地绕行。那一段路让我终生难忘。山上大块大块的泥石流往下坠,我们从正在趟着泥石流的田地里穿行。脚一着地,马上就陷入齐腰的淤泥当中,拔出左腿,右腿陷入,如此反复。后来灵机一动翻滚着往前爬行,我当时带着相机,我用衣服裹着相机,但相机还是进了很多泥水。什么叫做“过草地”?我是体验过了的。现在想起来,当时那种满身是泥、连爬带滚、狼狈不堪样子会有多悲壮,可惜当时只顾逃命,未来得及拍下哪怕一张照片。等我们到武关大桥的时候,看到站上的两名同志正骑着摩托拿着手机不停地在寻找有信号的地方发报。到站上后,我们抓紧恢复测报设施,用卫星电话发送雨水情电报。洪水回落的时候,我们就返回局机关了。

      有些场面如果没有亲身经历,是很难去凭空想象的。25日一大早,高速路管制刚刚被解除,我就跟随局长一行前往竹林关和过凤楼。高速路上,沿途不时会出现交通管理部门用铲车清理塌方和泥石流的场面。车子出了竹林关高速路口,因为路毁桥断,所以只能步行前往了。

      你所见到的现在酷似世外桃源的竹林关,在当时那是触目心惊,满目苍夷啊。新街和老街全部被泥石流封堵,街道上每走几步就有几吨重的大石头,大量的泥石流几乎把新、老街道一街两行的房子全部灌实。站在街道上,伸手可及二楼房顶,原来繁华的街道代之而来的是乱石滩和尚未完全退去奔腾的山洪。在大柴沟口,有几个足足有十吨以上的山石被洪水冲的倾斜在哪里。新街入口处有齐腰深的泥浆水,村民们正在淤泥中艰难的来往穿行,两台大型挖掘机正在清除杂物,许多武警在忙活着救人,有几个人抬着洪灾中死去人的尸体往前奔走,很多地方泥浆如海,寸步难行。和站上同志失去联系当时超过17个小时,局长一行带着很多吃的到站的时候,站上的同志激动地哭了。

      从竹林关出来,我们向过凤楼方向疾驰,那里的灾情也超出所料,原来从高速路直接通往过凤楼水文站的公路被洪水冲的不见踪影,原来的沙场、民房、河堤等全部成了乱石滩,较高处的许多玉米倒伏在田地里,沙堆里沙场的设备隐约露出出一点痕迹。我们沿着刚刚被村民踩踏出的一条淤泥路徒步前进。路上看到许多耕地被冲毁的情景,民房前足足有8米高的树枝上挂着杂草漂浮物,洪水漫过三楼砖墙的水痕清晰可见,当时的水量之大,让人不敢想象……

      到站上的时候,已是满身的泥浆,鞋子也扯烂了,脚上也打了泡,浑身上下尽是泥。过风楼水文站的二楼里都是泥浆,在站上听说职工冀伟在洪水中救人的事情和设施冲毁后的工作情况。

      看到央视焦点访谈的绥德水文站的测报事迹,我就想起了我们商洛2010年7月25日遭受洪水重创的情景,灾情虽大,但因为水文报汛及时,人员伤亡极少。我在想,如果不是那场洪水,2010年秦岭里最美的地方依然会山清水秀,绿树葱葱,流水潺潺,如诗如画;如果不是那场洪水,2010年家乡的父老仍然会悠然自足,吐故纳新,过着虽然并不富足但却快乐的生活啊。

      关于绥德洪水,官方已经厘定绥德水文站四名职工未曾间断的水文测报传递了水利“正能量”,水文人在关键时刻用最大的善意去面对这个世界,这份举动感人肺腑令人尊重。然而,直面洪水,人人会心生不安,因为它来源于一种面对灾难时的无力感。我认为,无论那场洪水,不仅仅是新闻宣传的扑面而来,不仅仅是所有媒体抢拍和编辑的一场冲动的宣传,代之而来的,更应该是一场沉痛的反思。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陕西省水利厅版权所有 Copyright by Shaanxi Province Department of water resources 主办单位: 陕西省水利厅

备案编号: 陕ICP备19016449号 网站标识码: 6100000039 陕公网安备61010202000431号

地址: 西安市尚德路150号 邮编: 710004 电话: 029-61835268 邮箱: sxsl_201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