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陪女儿参加高考,亲自体验了一次高考父母的艰辛,个中滋味真是一言难尽。
女儿从小乖巧聪慧,中考考入了省五大名校——铁一中就读。她平时住校,偶尔周末我和媳妇过去陪她吃顿饭、鼓鼓劲。毫不夸张地说,女儿成绩一直较好,每年都是三好学生,学习上让我和媳妇省心不少。
受户籍政策所限,高考女儿只能回原籍眉县参加考试。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干净舒适的环境,我和媳妇提前一周回眉县房子打扫卫生,清洗床上和生活用品,重新采购油盐酱醋,还特地向单位请假,为她保驾护航,提胆壮神。
6月5日晚接女儿回眉县,6月6日上午看考场,下午英语听力试听。高考前夜,下了场阵雨,驱走了热浪,空气凉爽舒适。可我心里七上八下,一直忐忑不安。下午给女儿买了爱吃的零食和水果,不知是西瓜、火龙果不新鲜的原因,还是女儿紧张的缘故,晚上她不停腹泻上厕所。焦头烂额之际,想到了在眉县中医院工作的老同学,还好他晚上值班,简短说明情况后,他给开了药,吃完药女儿早点睡了。我却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一晚上担心她第二天的状态,迷迷糊糊地刚睡一小会儿,起床的闹钟就响了。我和妻子分工明确,她负责早餐,我的任务是准备好孩子喝的水,按时叫女儿起床。女儿起床后,不跑厕所了,精神状态好多了,悬着的心才放松些。
吃过早饭,又叮嘱她吃了药,就急忙送她去考场。“可怜天下父母心”,考场外已挤满了人,好像此去不是考试而是出征。女儿却丝毫不在意我和媳妇的叮嘱,和同学说笑着进考场了。时间好像比平时慢了许多,肆意地折磨着一颗颗焦虑的心,家长们把着红线眼巴巴地望着考试大楼。在漫长的等待期盼中,交卷的铃声响彻空中,嘈杂的人群反而安静了,一个个伸长脖子搜寻着自己的孩子。女儿终于出现了,我向她招招手,她跑了过来,从表情看不出我要的答案。虽然很想知道她考的好坏,但终究没问。女儿静静地坐在后排,车上难得的沉默。“我语文可能要挂了!”,突然蹦出的话语,使我心里一沉。尽管失望。为不影响下午的考试,我只能安慰说后面还有三场,考过去了就不要再纠结。
可能受上午考试的影响,习惯午休的女儿吃过饭反而没瞌睡了,一直翻看资料,我和妻子劝了几次也没用,尽管窝火,却不能表露出来。下午考数学,是她的强项,我想一定没问题,结果却往往出人意料。一出考场女儿就沮丧着脸说一时粗心,一道很简单的大题竟然答错了,等发现时,时间已不够了,只改了一半。女儿越说越紧张,媳妇也开始担心了。我暗暗埋怨女儿粗心,更觉惋惜,可木已成舟,一切都无法挽回,除了安慰鼓励,一切都显多余,只能期盼她后面能发挥好些。第一天的考试在失望中度过,女儿一直看书到凌晨一点才心事重重地睡着了。
我躺在床上暗暗地祷告佛祖保佑,让孩子一觉睡到八点,但愿她把今天的事忘记,全身心投入到明天的考试中去。明天上午考理综,是她的弱项……,理综考完,女儿一直阴沉着脸,直到英语考完,她才露出了难得的笑容。两天的考试就在期盼遗憾中结束了,“十年磨一剑”,不管你是否愿意,高考给每个考生一个总结。就像运动员,无论你平时如何优秀,排名如何靠前,可是大赛失利,一切都归于零。
等待成绩的日子漫长而又焦虑,尽管女儿估了分,成绩不太理想,也没我想的那么糟,心里稍许有些安慰,绷着的心却丝毫放松不下来。还好,成绩公布后,女儿估分没太大出入。俗话说的好,孩子不参加高考,不知道父母的亲戚朋友有多少。出成绩这天,我和媳妇的手机几乎成了热线,快打爆了。报完成绩,基本都说考得好祝福一类的话。我心里却矛盾的很,说考的好吧,离孩子平时的成绩差些,说不好吧,又怕别人说显摆。为了不落话柄,我每次都回答还好。
“高考考学生,志愿考家长”,说的一点没错。为了填好志愿,我和妻子除了平时的点滴学习外,还参加了几期高考志愿填报培训班和大学开放日活动,每天抽空补习志愿填报基础知识,《统计年报》、《报考指南》被我们翻了几十遍,先根据全省排名位次把有可能考上的学校一一列表,最后再把各个学校的专业分一一查看。最后选定了几所学校和热门专业。可女儿对我们的“成果”并不满意,她坚持要学财务管理专业,我们的苦口婆心丝毫不能打动她,经过一昼夜的僵持,我和媳妇身心疲惫,不得不做出妥协,毕竟大学还是她自己上,自己的路还得自己走。志愿填完提交后,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也累得半死。
等录取的日子轻松多了,女儿的成绩比报考的学校和专业分高出好多,录取她喜欢的专业无任何悬念。7月24日,天津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姗姗而至。再过一个月,女儿将背起行囊,去圆她的大学梦。从此后,我们只能目送她的背影,看她逐渐走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