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路上的旗帜

秦水文化
您的位置: 首页>秦水文化

扶贫路上的旗帜

时间: 2017-06-29 09:44 来源: 陕西陇县水利局 文雪梅


      自从精准扶贫的春风吹遍陇州大地时,身边有很多优秀共产党员自动请缨,脱离舒适的工作单位,远离亲人,扎根贫困村,与贫困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帮助穷困老百姓谋发展,他们用满腔热血书写了一曲壮丽的共产党员赞歌。

      高晓东,陇县城关镇穆家寨村扶贫第一书记。他的故事是我从老公的口中听来的,当得知我要写扶贫党员时,老公毫不犹豫的向我推荐了他。其实,最近我参与编写《扶贫第一书记故事》一书时,我早就知道高晓东的大名了。

      高晓东是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宝鸡分公司的经理,自从担任穆家寨的扶贫第一书记后,这位堂堂大经理变成了“村官”,他整天穿梭在贫困户中间,走进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用真心,动真情,踏踏实实帮助穆家寨的父老乡亲发家致富,奔小康。

      他白天走访贫困户,晚上则伏案劳作,废寝忘食填写扶贫资料,完善档案,忙得焦头烂额。在前一阶段的数据清洗工作中,好个月都没有回家的高书记在电话中得知七十多岁的老母亲突发疾病,住进了医院,可是,因为那时正是扶贫关键时期,他抽不出一刻半钟回家探望下,只是叮嘱妻子:“好好给妈看病!”就挂断了电话。

      陇县距离宝鸡的家有多远?也不过70多公里,开车就是一个多小时,他能有多忙?谁知道他在村上干什么呢?妻子以为高书记在说谎骗她,于是,第二天,就没有打招呼,悄悄驱车来穆家寨村“查岗”了。想不到,眼前的一幕让她湿润了眼睛。

      只见,高书记正在村委会给贫困户津津有味的讲解扶贫政策,他明显瘦了一大圈,妻子看着,很是心疼。后来,当妻子提起让他回家看看时,高书记却说:“我是党员,又是村上的扶贫第一书记,现在扶贫工作是攻坚拔寨的关键阶段,全村52户,136位贫困户都需要我!共产党员就要为老百姓脱贫致富作出榜样!”

       如今,走进穆家寨村,一排排整齐的新房、一条条宽阔的大道、干净整洁的环境、自来水哗哗淌、高大上的太阳能路灯,让人简直不敢相信这就是一个贫困村面貌。这一切都凝聚着高书记的心血和汗水,就像村里的一位贫困所说:“高书记是位扑下身子,实实在在为贫困户着想的扶贫第一书记,他不仅帮我们买树苗、卖菜,还给我们安灯、修路。你们看看咱村洋气了很多,和县城一样‘靓’了。没有高书记,就没有穆家寨的今天啊!”这是我采访时村上的一位穷困户发自肺腑的话。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高晓东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位扶贫共产党员的本色。

     李新龙,陇县东风镇焦家坡扶贫主任。认识李新龙是今年在市上参加人代会时,四十出头的他灰头土脸,穿着朴素,黑黝黝的皮肤,诈眼一看,以为是哪个村上的贫困户呢!其实,他是县果业局的下派来的扶贫干部。我们闲余时间在一起讨论时,他三句话不离本行,全是果树嫁接、修剪、水果贮存等方面的知识。我知道,他的心里一直装着老百姓,惦记村里的事情。

      今年四月份的,我要写一个扶贫约稿,性急之下想到了李新龙。可是,当我说出我的意思时,他在电话里就着急了:“我正在果树地里帮穷困户修剪核桃树呢!忙得不可开交!”

      焦家坡村位于一个山坳坳里,特别是去位于山上的万亩核桃示范园区时,蜿蜒崎岖的山路盘旋而上,看着都让人提心吊胆。我坐在车里,吓得心都要快崩出来了,不由喊道:“停车,我要下来走!”李主任却笑着说:“放心吧,我开习惯了,安全呢,这段路的项目已经争取到了,马上就实施了!”就这样,我们爬上了山顶,低头一看,都成了土人了。

     在我采访的时候,每每遇见贫困户,他们都高兴地笑着说:“党的扶贫干部就是好样的,‘山间撒下摇钱树,一把剪刀暖民心。’有了李主任,我们的日子有盼头了!”我知道,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那就是共产党员和贫困老百姓的鱼水情深。

      扶贫路上,无数的共产党员是一面鲜艳的旗帜,他们披肝沥胆、真帮实干,始终走在扶贫的最前列,怀揣着像磬石一样的坚定不移的信念,点燃扶贫的烈火,带领老百姓致富奔小康,迈上幸福、美好的明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陕西省水利厅版权所有 Copyright by Shaanxi Province Department of water resources 主办单位: 陕西省水利厅

备案编号: 陕ICP备19016449号 网站标识码: 6100000039 陕公网安备61010202000431号

地址: 西安市尚德路150号 邮编: 710004 电话: 029-61835268 邮箱: sxsl_201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