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祉三慰

秦水文化
您的位置: 首页>秦水文化

仪祉三慰

时间: 2017-06-22 10:31 来源: 渭南市洛惠渠管理局:权医平

      端午前后,赴李仪祉先生纪念馆瞻仰拜祭者纷至沓来,络绎不绝。“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七十九载,世纪相望;天翻地覆,沧海桑田;小康当前,大同可期;炎黄同心同德,华夏复兴在即。叹问之余,抚今追昔,先生当倍感欣慰矣。

      一慰安葬泾惠渠畔,亲见秦中膏腴。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病重之际,先生自置田地,避风顺水,定陵于这王桥塬上,泾惠渠畔。彼时,泾惠渠已建设受益,灌溉田地65万多亩,八惠中四惠初具规模,灌地180万亩,既是八百里秦川数百万民众的救命渠,也成为抗击日本侵略的大粮仓!听着、望着这郑白一脉的清清泾水从脚下流淌,浪花嬉戏,滔滔东流;溉我禾黍,润我良田;花红树绿,缀美两岸;林回路转,旖旎田园;风清境幽,耕读自适,于斯自当安心长眠。

      谁言斯人独憔悴?仁心到处是家乡。去世之时,同为陕西三杰的于右任先生为君题词“殊功早入河渠志,遗宅仍规水竹居”,然造化难测,于先生其后终身羁留海峡彼岸,其诗作“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道尽万般无奈,隔海相望,遥相托付,君且替右任兄守卫先祖魂灵,祈福秦中热土,任时光流逝,等于兄归来。与君携手筹建八惠的蒲城同乡杨虎城将军,兵谏抗日,居功奇伟,后羁押重庆,杀身成仁,寿与君齐,命也,运也?君百年之后,省府颁令公葬,西安万人同悼,泾阳、三原、高陵三县百姓自发随棺送葬、负土为坟者五千余人,各界凭吊,天人同悲,泾水相伴,翠竹环绕,大丈夫葬礼如斯,有何憾哉?

      二慰初心感召日月,八惠终得始终。先生倾注无数心血,亲手设计谋划八惠,视八惠如自己的子女。曾笑着对夫人张孟淑说:“正因为咱没有女孩子,我才认了三个干女儿:大女泾惠(渠),二女洛惠(渠),三女渭惠(渠)。我们要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去爱她们。”先生生前,仅泾、渭、洛、梅初具规模,其中洛工艰险异常,耗费巨大,通水遥遥无期,沣、黑、泔、涝尚在筹建。临终前,先生最放不下的就是待字闺中或尚在襁褓的爱女,吩咐说:"未竟及尚未着手之水利工程,应竭尽人力财力,以求于短期内逐渐完成。”

      先生百年后,我三秦儿女继承遗愿,勠力同心,炮火无阻,共克时艰,九载之内,沣、黑、泔、涝悉数建成受益,泾、渭、梅亦修缮扩灌。最牵挂的二女儿洛惠五易施工方案,历经艰辛13年,终以“工作井工作洞法”于1946年11月26日贯通全洞。1947年12月12日,时任水利部长薛笃弼亲莅工地主持放水典礼和殉职员工追悼会,其时灌区并未受益。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宣告成立,当日洛惠渠工程处亦正式成立,掀起建设高潮。1950年4月10日,举行放水庆典,至此,八惠姊妹可谓花开八朵,芬芳三秦。60年代又扩建了洛西灌区,将相故里的蒲城通水灌溉,终于可以告慰先生和杨虎城将军的在天之灵。洛惠大力推行计划用水和引洪淤灌,夺得全国科学大会奖状,至1980年,灌溉面积达到77.7万亩,气象日新,盛况空前。而今,八惠姊妹亦各负使命,蓬勃发展,农业灌溉、工业供水、生态补水千帆竞发;水润三秦、水美三秦、水富三秦百舸争流!泾河东庄、黄河古贤水库将相继上马,锦上添花;郑国渠喜获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国门之外,享誉美名;三秦治水,于斯为盛;先生有知,亦当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三慰国家繁荣昌盛,民族复兴在即。先生自幼亲历满清政府之昏庸腐朽,列强入侵,民族饱经忧患,备受欺凌,故以治水为业,矢志救国救民。生前国运萧瑟,前途未卜。然先生之精神不朽,浩气长存;我后来者前赴后继,驱逐鞑虏;踔厉风发,海内一统;民族独立,旭日东升;聚力发展,一日千里;革故除弊,百业俱兴;风清政和,鸿猷大展!世纪之交,中华民族复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水兴国兴,水安民安;水畅其流,和美家园!当此之时,黄河小浪底与长江三峡已建成受益,双星闪耀;南水北调,三线齐发;东西贯通,河湖相连;渔舟晚唱,水清河晏;彩云追月,江河安澜;丝绸之路,海陆并进;大唐盛世,如在眼前。于是时也,先生当悦心开颜,得偿所愿;福佑中华,国泰民安;江山永固,亿万斯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陕西省水利厅版权所有 Copyright by Shaanxi Province Department of water resources 主办单位: 陕西省水利厅

备案编号: 陕ICP备19016449号 网站标识码: 6100000039 陕公网安备61010202000431号

地址: 西安市尚德路150号 邮编: 710004 电话: 029-61835268 邮箱: sxsl_201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