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祉三叹

秦水文化
您的位置: 首页>秦水文化

仪祉三叹

时间: 2017-06-22 10:23 来源: 渭南市洛惠渠管理局:权医平

      布谷传讯,麦熟杏黄。丁酉年端午前夕,洛惠渠同仁前往泾阳县拜祭一代水利大师,业内泰斗——李仪祉先生。先生之道德文章冠冕一代,功德圣绩百世流芳。作为洛惠水利晚辈,同是东秦后辈故人,墓前缅怀,遐思百千,穿越时空,神交古人。绿枝低徘徊,先生何所念?青鸟冢边鸣,先生何所叹?

      《孟子 离娄下》曰:“ 文王视民如伤,望道而未之见。”意思是周文王极其顾恤民众疾苦,矢志不渝,久久为功,无有穷期。故妄揣圣意,先生亦有憾事,约有三叹,姑妄言之。

      一叹故里魂未归,二叹八惠未完成,三叹民生仍多艰。

      一叹故里魂未归。先生生于蒲城县马湖乡富塬村,村北有山曰龙山。当地祖辈相传“龙山马湖,渴死寡妇”俗语,然而附近塬下就是哺育中华文明的重要河流——洛河 。因为塬上塬下落差极大,洛水近在眼前,又远在天边。当地百姓吃水用水极为艰难,更谈不上水利灌溉。先生自幼立下宏愿,效郑国白公故事,兴水利造福桑梓。两度赴德留学,归来报效祖国,投身水利宏图,功泽黄、淮、长江,足迹遍及十七省区,且大力倡导并亲手臂划关中八惠,可谓功业盛大,千秋昭著。

      然而,直至先生撒手人寰之际,地处渭北的故土旱塬依旧,十年九旱,水贵如油,乡亲们还是像世世代代的先民们一样,雨水丰沛之年吃积攒的窖水,多数时间去崎岖边远的河边或附近极少数的深井,牲口驮或架子车拉,或人背肩挑手提取水用。先生因兴水利而著称于世,但幼时宏愿未了,家乡水之殇当为先生心中憾事。

      叶落归根乃人之常情。魂牵梦绕儿时事,何年何月归故里?当是生前第一叹。

      长眠在泾惠渠畔,昂首北望,乡关何在?旧故里草木荒凉,尘沙飞扬,光阴如旧,折煞了赤子故人。老院里的房梁陈迹斑斑,墙皮剥落,房檐下燕窝坚巧如故,鸟去巢空。巷道里,斑驳的土墙下,懒散的黑狗来回逡巡。巷头里,历经岁月磨砺的石碾子苔绿染身,旁边那棵老槐树上,还是须仰望才可见的粗枝搭织的喜鹊窝;树下,系着白腰带的老伯一身黑色旧衣,旁若无人地吼唱,《下河东》,《斩黄袍》,一曲复一曲,悲壮、苍凉、激越,直透云霄,响彻旱塬,震落那老崖上的虚松土岸,跌落成一块块越磕越碎越圆的土蛋蛋,一溜尘烟,土纷纷,向坡下仓惶飞奔。

       洛河岸边,还是童年时一样的跑去玩耍的小伙伴,光着身子淌水,或使劲抡着胳膊,让手中紧紧捏着的石瓦片飞掠水面,涟漪紧相连,滑向河对岸。

      洛水之滨的温塘塔依然矗立,斯塔斯河,相守华年;唯风铃残断,苔藓稀疏;任风雨剥蚀,燕起燕落;看春去春回,花谢花开;观潮起潮落,岸崩堤塌;左右穿梭,自造乾坤;岁月轮回,往来古今。

      蓦然间,村头回荡起,老娘喊你回家吃饭的声音。远望去,泥坯裹着的烟囱余烟袅袅,回家的小路不再崎岖,脚步也格外轻快。老旧发亮的铁锅里,是热了再热的大碗面,还有一个,即使再清苦的岁月,娘也要把面捏成形象逼真,吉祥活泼的馄饨。

      一曲游子吟,家国情怀深。秦韵多高亢,英雄可断肠!

      二叹八惠未完成。周秦汉唐以来,关中乃十三朝京畿重地,史载盛名的“八水绕长安”始于汉代,兴盛于大唐,为这千年古都注入了多少灵动风韵。古先贤八水润长安,君立志八水惠关中,何其壮哉?然而先生去世前,仅泾、渭、洛、梅初具规模,沣、黑、泔、涝尚在筹建。且八惠之中,唯有先生故乡的洛惠渠最最艰难卓绝,牺牲巨大,成为先生锥心之痛。洛工之难,首在高难度,五号洞因流沙潜泉影响,虽多次调整方案,多方聘请国内外顶级专家,仍塌方不断,掘进缓慢。泾惠渠一期工程两年建成并大为受益,而紧随其后的洛惠渠,1933年设计,1934年动工建设,1948年才建成通水,于解放后才真正灌溉受益。二是高牺牲,洛工艰险,举世罕见,通水前共牺牲39人,伤者无数。三是高投入,三百万银元之巨,举全国之力而建,超出了泾惠渠投入的二倍。

       民脂民膏,民血民命,这举国筹措的百万善款,这举世关注的热切目光,何时能引来这昼夜不息的肥沃洛河,惠溉农畴,水裕民生?壮志未酬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难道这五号洞真的成了洛惠渠难以避免的宿命么?难道我辈要重蹈自汉武大帝倡修以来龙首渠屡兴屡废、极难持续受益的历史覆辙么?这连通南北、雄壮威武的龙首坝只能看着这洛水滔滔,白白东流么?这已建成的一、二、三、四号洞要空悲切,白了少年头么?高峻巍峨的曲里渡槽“大旱何须望云至,自有长虹带雨来”的励志题联,要化作这澄城、蒲城、大荔、朝邑、平民五县百姓的相思泪么?

      三叹民生仍多艰。从民国17年(1928)开始,持续3年的北方八省大饥荒,导致1000多万人死亡,而其中又以关中旱灾最为严重,这就是世界史亦罕见的民国十八年馑。蝗灾泛滥,瘟疫流行,饿殍遍野,易子相食,加之兵匪战乱,徭役税捐,让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素有天府之国美称的关中平原瞬间成为惨烈的人间地狱。

      十八年馑成为先生最难忘却也最怕回想的阴影与伤痛。乡亲们用树皮、草根、观音土苟延生命,奄奄一息。百城千巷万人泣,万人坑边悲欲绝。先生的心,与这块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一起在泣血!正是为此,激发了先生与各界有识之士兴修八惠拯百姓于水火的雄心壮志!

       虽然八惠初具规模,舒为可慰,然而对于这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中华民族,亦是杯水车薪,沧海一粟。

      十八年馑余烈未尽,不暇自哀,九一八,九一八,又给这个多难的民族心头插上了一把尖刀!先生悲从中来,回望往昔,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八国入侵,辛亥革命,袁世凯称帝,革命战争,军阀混战……城头变幻大王旗,长路漫漫,何其修远!?

      1938年3月8日,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整整八个月的上午,在这国难当头,民族危亡的时刻,先生溘然长逝!故园失色,风雨如磐,华夏儿女听到了先生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呐喊!热血未冷,薪火相传,炎黄子孙也毅然承继起先生救国救民,兴我中华的宏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陕西省水利厅版权所有 Copyright by Shaanxi Province Department of water resources 主办单位: 陕西省水利厅

备案编号: 陕ICP备19016449号 网站标识码: 6100000039 陕公网安备61010202000431号

地址: 西安市尚德路150号 邮编: 710004 电话: 029-61835268 邮箱: sxsl_201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