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 善同游

秦水文化
您的位置: 首页>秦水文化

父母在 善同游

时间: 2017-05-16 09:44 来源: 子 茵

 
    “桂林山水甲天下”——缘于小学课本中的这句话,有了长大后去桂林看看的想法;源于曾经不经意的一句承诺,在心底深藏了去桂林的约定;原于想让自己从琐碎的生活中短暂的走出,在自由的时间和空间中舒畅的呼吸------。于是,远方不再遥远,带着一颗想走即走的心,这个五一,和爸妈一起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终日蹉跎碎梦间,浮生偷得半日闲。三张机票、一个背包、一个旅行箱,开启我和父母的桂林之行。初到桂林的日子风和日丽,清新爽朗,桂林因满城的桂树而得名,干净、湿润的空气中弥漫着四季桂和一些叫不上名字的花的香味。这里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放眼望去,湛蓝的天空下,一座座秀气的山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形态万千,一朵朵松软的云朵投映在碧绿的漓江上,江水萦山而动,如一条丝带漂向未知的远方。一座奇山,一泓碧水,水如罗带山如屏,满眼绿茵,就像是流落凡间的绝美胜境,又或是一位清奇俊秀的伊人,在水一方。当轻轻的风儿滑过脸颊,心神怡然,整个人感觉轻松了许多,从西安带来的烦躁,此刻也悄然消去,左手挽着老爸,右手拉着老妈,一起融入桂林的温和之中。

    第一站,我们选择了古东瀑布景区,这里的瀑布是由地下涌泉形成的多级串连瀑布,瀑水如布,水纹清晰可鉴,没有北方瀑布一泻千里的雄壮,即可近观,也可亵玩也,是我见过的唯一可亲近、可攀岩的瀑布。迎着不断下泻的水帘,游客们头戴盔帽、身着雨衣、脚登草鞋,一个个手抓铁链,沿着水与石面之间的石窝奋力向上攀岩,时不时有人脚下滑空,引起一片哗然,重新踩实,继续攀岩,就像是在迎战人生的一次挑战。父母上了年纪,对此类活动望而生畏,我自是收起自己那蠢蠢欲动的小心思,随着父母拾阶而上,漫步青云,悠闲自得,乐在其中。

    次日晨起,当第一缕阳光洒在江面上时,我们从兴坪古镇乘船游漓江,舟行江上,顺流而下,驶入一片波光粼粼之中,秀美的桂林山水画卷就此徐徐展开。恰时,我与母亲站在船的围栏处,我的父亲依窗而坐,凝神注视着不断扑入眼帘的山山水水,阳光不紧不慢地照在他的脸上,点亮了他专注的眼神,我分明看到他平日里不拘言笑的脸舒展了开来,那些岁月篆刻在他脸上的沟壑在阳光下也清浅了许多。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就这样陪他们一起慢慢变老,时光流年静好,岁月安然不变,这一刻是上帝最好的安排。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是我小学语文课《桂林山水》一文中的一段,这个意境在我这个北方姑娘的脑海中盘旋了二十多年,总不能勾勒出这么美的水,今方得一见,果不其然。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站在船的甲板上,我们仿佛穿越到了盛唐,此刻,犹如与李白同舟,在“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的景象中下漓江。七仙山、拇指山、手套山、现在用的二十元人民币的背面实景等一一呈现,山水一色,天然浑成,质朴无华,真是大自然的匠心之作。

    夜宿阳朔,与父母一同观看了大型实景剧《印象刘三姐》,此剧以刘三姐的传说为背景,2公里的漓江水面作舞台,十二座山峰以及天空作为背景,600多当地渔民和学生共同参与,阵势浩大,灯光影像效果及佳。说实话,我只是对此剧的阵势为至惊叹,剧情没怎么看懂,刘三姐类的人物只是在父母辈的脑海中比较清晰吧。然,父亲大肆批判,看过《长恨歌》演出的父亲认为此剧剧情不实,无论是演出水平,还是实景、效果上都无法与《长恨歌》相媲美,叹惜门票钱白花了,还是母亲一语解围:“不花这钱、不看这剧,咋知道不如《长恨歌》呢”。我暗自窃笑,这真是一场走心的观看。少时求学离家之后,与父母聚少离多,像这样的交流越来越少,我知道父亲那个时代的思想和认识很难与当下宣扬的文化、艺术相融合,但父亲的批判说明他有思想、有思考、有学识,我的父亲真的不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民,至少也是一个知识型的农民,从对三个孩子的教育上便可看出。

    随团入住的条件自是不必说,结束团游之后,我精心挑选了一家位于訾洲公园内的酒店,一面临漓江,与象鼻山隔江相望;三面园林围绕,满眼绿意红花;屋后一池温泉水,轻挑纱帐洗困倦;屋前溪在竹间流,鸟语花香入梦来。我特别喜欢酒店外一条条曲径通幽的林荫道,晨间漫步于此,仿佛与唐朝诗人人常建一同晨游古寺,他的“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万籁此皆寂,惟闻钟磬音”从心底悄然涌现。走着走着,蒙蒙细雨随风潜入,划过脸庞,轻轻抚上我的发梢,我独立桂林烟雨之中,一时间竟不知今朝是何年。

    父母在,善同游,是一种朴素的陪伴,是以后每每想起时的一种甜美的回忆和一份感动,不在乎去了哪里,看了多少美丽的风景,吃了多少风味的小吃,而是我们不早也不晚,在正好的时光里共同领略岁月安好。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此去他日还,幽约有佳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陕西省水利厅版权所有 Copyright by Shaanxi Province Department of water resources 主办单位: 陕西省水利厅

备案编号: 陕ICP备19016449号 网站标识码: 6100000039 陕公网安备61010202000431号

地址: 西安市尚德路150号 邮编: 710004 电话: 029-61835268 邮箱: sxsl_201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