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 河

秦水文化
您的位置: 首页>秦水文化

大 河

时间: 2017-03-22 09:52 来源: 省水文局计划建设处 杨永平
      这个世界总让我有许多莫名其妙的感觉。自从我参加水文工作之后,每次见到大大小小的河流,我都要跑到河边看看,盯着河水心里发狂地喜欢着,看着河流目瞪口呆地思索着。人生也许就是这样,因缘而起,因情而暖。

      我是水文职工,我工作了二十多年,在基层水文站呆了十二年。我观测过乾佑河,监测过麻街河,施测过板桥河,也从小在丹江河岸边光着屁股长大。我是看惯了水涨水落,水来水去。在我未到西安来之前,我认为丹江就是我此生见过的最大的河了。然而,在看过黄河和长江之后,我真的要说天外有天,河外有河。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去了韩城。办完事情,我让朋友用车送我去看黄河。在韩城和河津的交界处,我老远就看到了禹门大桥。这座桥是钢架结构的桥,桥的东侧上游有一处禹门口水利枢纽,桥的正东有一尊大禹庙遗址纪念碑。从上游往下游看,黄河的龙身从两山的夹缝中蛇形而出,从禹门口一泻千里,冲破束缚扬长而去。站在桥上,水声如雷,感觉桥身在颤抖。往桥下看,浊浪滔天,黄河水在翻滚,在咆哮,在呼喊。黄河就像是一个潮气蓬勃、真诚坦率的小伙子,他精力充沛,热情高涨,没有丝毫的懦弱卑怯,敢于冲破层层阻力,能与不堪的山路周旋。黄河又像一位春秋鼎盛、年富力强的大力士,浑身都是使不完的力气,在禹门口这里奔泻流淌、粗犷强悍,如同围困已久、急于挣脱樊篱桎梏的洪水猛兽般令人生畏,这就是“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的黄河,这就是诗人所吟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黄河。我倾耳分辨黄河这广漠旷远的水声,这水声里的旋律和节奏,里面似乎有生、旦、净、丑东府的秦腔,时而如凶神恶煞提袍甩袖吹胡瞪眼,“呼喊一声绑帐外”;时而如张飞骑马急急赶,揪心裂肠金戈铁马杀得血流遍地惨........ 正所谓: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噫吁兮,黄河之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又一次机缘巧合,我去了湖北武穴市。那是湖北最东南角的地方。早上六点天就大亮了,我打的奔到了长江岸边,当我第一眼看见长江的时候,我这个中年人情不自禁的发出几声尖叫。这是多么震撼的画面啊。长江的河口足足有十多里,水面的船非常之长,有很多船有四五层。在宽宽的水域里,几百米的大船就像一片树叶漂浮在上面。那些大船一艘又一艘的经过,不时地发出鸣笛声。那个水面,那种场面,那才叫做宏伟和博大啊。我沿着岸边的沙滩地往上游走了一段沙滩路,看见岸边停靠了三四艘大船。这些船用比水文缆道主索粗三四倍的钢丝绳和岸上铁环相连。我看见大船里钻出一个人,沿着甲板走下扶梯上了岸。我连忙上去和他打招呼,听老板说一条船价值一千多万,船身有一百多米,这个船是个货船。我上到驾驶室里,看到了一本航海日志,还有船舵。极目远眺,长江的水不像我想象中的清澈,泛白而浑。但是深水静流,很沉稳,很淡定,很安静的样子。我在想,一条河流是要走过很多路,经历征途中无数突如其来的繁华和苍凉之后,才会变得从容和成熟这样,才能抵达灵魂的最深处。我认为长江就像一个有本事的人,越有本事越没脾气,因为素质、修为、涵养、学识、能力汇总了这条河流的品格。  
     
      逝者如斯夫,我站在长江岸边,蓦然想起很多人和事,事和人,那些已在时光的河流中乘舟而去,消失了踪迹,心中却流淌着跨越了时光河流的温暖和记忆。那些错落在生命河流中的风景,总是匆匆的来,匆匆的去,在这短暂的来去之间,还没有细细体味,却要学会更多的离别,承受更多的擦肩,面对更多的无常,接受我们用心守候却不一定一直拥有太多的失去.........

     作为一个水文人,一个大半生都坚守在河边的水文人,我感慨着这么大的河流。河流维系了生命,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对水文条件认识,对水规律的遵循,催生并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遥想当年的大禹根据洪水调查采取了“因势利导、兴利避害”治水方略。战国时期李冰在都江堰中设石人水尺观测水位。隋朝在黄河和长江沿岸设置了木桩和石碑式刻划水尺(商洛市商南县丹江沿岸有一处遗址)。光绪八年(1882年)《海关报告》上刊布雨量、水位月、年特征值统计表。民国21年(1932年),内政部出版了《全国雨量及水文报告》。故宫档案馆现存1736~1909年较为完整的江河洪水记录和1736年绘制了降水量等值线图。人类文明终究是以大河文明为主线而延伸至今。

      古人云:望之俨然,即之也温。河流的魅力来自丰富、内敛、温情、善良,由内向外散发的一种高贵。不论是黄河,亦或长江,她们示阔于万物,只是想告诉每个生命,走出自我的峡谷,不必为一事一物所拘泥,心无拓动,世界自风烟俱净,这才是大河的品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陕西省水利厅版权所有 Copyright by Shaanxi Province Department of water resources 主办单位: 陕西省水利厅

备案编号: 陕ICP备19016449号 网站标识码: 6100000039 陕公网安备61010202000431号

地址: 西安市尚德路150号 邮编: 710004 电话: 029-61835268 邮箱: sxsl_201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