涝池的故事

秦水文化
您的位置: 首页>秦水文化

涝池的故事

时间: 2017-02-17 10:02 来源: 陕西省水电物资总公司党委书记 崔天怀
        春节对中国人来说是最隆重的日子,在外的游子一年到头无论再忙也要回家与父母和亲人团聚。象往年一样,我是正月初二回老家的,看到家门前的早已干涸多年的涝池,变成了垃圾坑,涝池惨不忍睹的样子,使我的心里突然难过起来,禁不住勾起了我对儿时涝池的美好记忆。

(一)涝池的记忆

        我的家乡位于陕西省凤翔县最南端的豆家凹村,南接陈仓区第四村和第五村。涝池就在村子的中心偏南一点,形状为三角形,三条边是通向村子里的路。

        涝池也是村子里最低洼的地方,每逢下大雨,水就从四面八方汇聚到涝池来了,涝池就成了村子里天然的洪水收纳池,承担起了全村防洪的任务。记得1976年8月多,雨下了40多天,涝池的水溢了出来,顺着院墙外路边的排水沟流到了南边的沟壕里去了,多亏我家院子的地基比涝池边的路面高出1米多,才避免了院墙坍塌的危险。

        涝池边有许多柳树,粗的直径足足有1米多,用合抱之木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立春过后,是涝池边的柳树吐出的鹅黄鹅黄的柳芽,给位于八百里秦川西端渭北台原上的村庄带来了初春的消息。

        夏天来了,涝池边庞大的树冠,就像撑起的硕大无比的伞,给人们带来了凉爽。绿阴下也成了劳作后人们中午纳凉休憩的最佳场所。端着大老碗咥了两三碗干面后还不忍离去的人们,要坐在绿阴下,享受着吹来的习习凉风,还要谝上半天。早上和下午不太热的时候,村里的小媳妇和大姑娘蹲在涝池边洗衣服,她们一边洗,一边东家长西家短地说着话,不时还会传来阵阵嬉笑声。

        最高兴的要数孩子们了,在涝池边玩耍嬉闹,有些胆子大一些的,还象跳水运动员一样,在涝池岸边摆出一个POSE,突然扎个猛子跳进涝池,一会就从另一个岸边露出头来,这里俨然已经成了孩子们的水上乐园。我自小胆子小,虽然下过几次水,但由于母亲怕危险经常阻拦,终究还是没有学会游泳,成为旱鸭子。这也对于后来学水利专业,大学毕业后从事水利工作的我来说,成为了我内心无法抹去的一个遗憾。

        夏天的天虽然黑的晚,但当夜幕降临后,此起彼伏的蛙鸣声就会从涝池传来,成了村庄夏夜的天籁之音。这时,才让人体会出了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美妙和词人的匠心独运。

        冬季来了,涝池的水面上会结一层厚厚的冰。成群结队的孩子们放学后,就跑到上面去溜冰,滚铁环,追打嬉闹,享受着城里的孩子从未有过的快乐。

        (二)涝池的变迁

        1986年9月,我离开了家乡求学,到后来在西安参加工作,就渐渐疏远了家乡的涝池。

        后来随着村里打了机井,通上了自来水,再也不用涝池的水喂牲口和洗衣服了,涝池的实用功能慢慢就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退化了。涝池也没有人管护了,岸边的柳树被急功近利的人们在包产到户分东西时砍伐完了,涝池的水也干涸了,变成了垃圾坑,被生活垃圾逐渐填埋,也成为了直排生活污水的臭水坑,昔日的涝池美景和人们的嬉笑声,也被逐渐丰富发达的物质生活“淘汰”了,成为了我们这代人的成长记忆。

(三)邻村的涝池

        村干部知道我是学水利的,在省水利厅工作,又因村上解决自来水时我帮忙联系过,知道我是个热心人,就跑来给我说邻村陈仓区第四村涝池修复的故事。

        陈仓区慕仪镇第四村因地势较低,曾多次发生内涝。据村里老人回忆,上世纪 80年代末,一次大雨过后,村里的积水已没过成人膝盖,灌进了房屋,还有一些土房险些被水泡塌,造成了不小的损失。此次村里涝池修复治理,主要把功能定位于防洪排涝,清淤 8000多立方米,库容增至 18900立方米。同时新建了排水管道,可将多余的水排到村西侧低洼沟里,彻底解决了防洪排涝问题。

        只有一池清水,才能重现水清鱼肥花草美的昔日美景。为此,涝池的修复治理突出了“净”水理念,第四村涝池就采用了格栅、沉砂池、厌氧池、人工湿地、雨污分流等方式净化水质。同时,给涝池增加补水、排水设施,让涝池的水“活起来”,一改原来补水靠下雨、排水靠蒸发的情况,并加大水生植物种植密度,通过综合措施确保水质干净。

        为保持涝池水质清洁,由宝鸡峡灌区渠道接入引水管,并配建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重建的涝池不仅修复了蓄排水功能,还在周边建设了休闲广场、人行步道、草皮护坡、文化墙、观景亭等设施,供村民休憩娱乐。“原来村民都躲着涝池走,现在大家没事就爱围着涝池转。”村干部说。

        村干部介绍完邻村的涝池修复,焦急地问我:“咱们村的涝池什么时候修复?”我说:“省委省政府已经确定了刚性治水向柔性治水的转变,要修复包括涝池在内的关中水系,让山水林田湖成为生命共同体,恢复生态环境,所以我们村的涝池肯定会修复的。”村干部满意地点头说:“好!”

(四)涝池的意义

        涝池虽小,但它是关中水系的“细胞”和“毛细血管”,是我省推进柔性治水、水系连通的有效载体,事关农村水系治理,是改善民生的大事。有了它,处于干旱少雨的内陆省份的三秦大地,就会涌动水的灵气,就会重启一代代人儿时的美好记忆,就会成为游子们魂牵梦绕的念想,就会成为处在喧嚣的水泥森林里的都市人在追求物质文明的同时,内心向往的精神家园,就会成为每一个现代人心灵深处的诗和远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陕西省水利厅版权所有 Copyright by Shaanxi Province Department of water resources 主办单位: 陕西省水利厅

备案编号: 陕ICP备19016449号 网站标识码: 6100000039 陕公网安备61010202000431号

地址: 西安市尚德路150号 邮编: 710004 电话: 029-61835268 邮箱: sxsl_201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