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桃曲坡,只因那里是全省水利干部培训中心。金秋十月,终于借学习的机会,能有幸走进她,亲眼目睹她的芳容,与魂牵梦萦的桃曲坡有约,确让人心生怀想。
桃曲坡,一个富有诗意的字眼,不由让人浮想联翩,其实,它是个水库名,位于渭北石川河支流沮水河下游,坝址距耀县县城15公里。听说,水库的西南角有一村庄名叫桃曲坡村,故而才有了这么好听的名字,而水库下游的川道叫锦阳川,所以,它还有另外一个颇有意蕴的学名-----锦阳湖水利风景区。
彼日早,天刚蒙蒙亮,我一个人背上简单的行囊,带着一颗朝圣的心,一路向东,朝桃曲坡的方向而去。先前通过查找地图,我明白,自己所处的陇州要到那里需要辗转多地。果不其然,一路上,坐汽车、乘高铁到西安后,本来还要通过赶地铁、挤公交等交通工具后,才能到耀县。幸好,西安的朋友听说我要去铜川,执意开车要相送。
汽车沿着铜川至西安的高速一路疾驰,我们边聊天,边欣赏窗外的风景。阳光灿烂,空气清新,当驶入铜川境地时,一片片果园如影一般呈现在我们的视野中,熟透了的红苹果硕果累累,压弯了枝头,橘红的柿子也毫不逊色,犹如一盏盏鲜艳的小灯笼,在秋风中摇曳生姿,就像一幅徐徐拉开的画卷。放眼望去,土地平整,良田肥沃。欣喜之余,我不由惊叹,铜川的确是一块风水宝地。这时,朋友才告诉我,这些皆因桃曲坡水库的灌溉和滋润,才使昔日的旱塬变成了现在的桑田,有这样喜人的效益啊。朋友的话,无疑让我对心中的桃曲坡更多了一份神往,恨不得早点与它零距离亲近。
可是,美好的东西总是姗姗来迟,不随人意,让人等待的太久,太久。因为我们对路况都不太熟悉,下了高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才和接车的老师联系上了,他热情的告诉我,这次培训全省要200多人,都是从四面八方来的,为了大家方便,他们会统一安排,乘坐大巴车送学员到桃曲坡水库报到的。这样以来,向晚时分,我们最后一批学员才颠簸到目的地。自然,要欣赏桃曲坡的美景只能等到明天了。好在,我高兴的见到很多熟悉的老学员、结识了一起学习的渭南小美女娟儿。
晚饭后,本来我有想出去走走的想法,看看夜色朦胧中的桃曲坡水库,可是,同屋的娟儿说,她们每年都会在这里参加专业技术继续教育培训,对这里算是很熟悉的,要赏景还是等到白天。于是,洗刷完毕,准备休息时,我打开手机,无意中看到群里有人说他们正在“夜游桃曲坡”。夜游?那不是水库吗?我急忙编辑信息,发群:“诸位亲,秋意凉,黑灯瞎火,请务必注意安全啊!”想不到,也正玩手机的娟儿看到后,笑得前合后仰,她对我说:“姐姐,人家是游玩的游,不是游泳呢!”哦,我摸摸生锈的脑袋,顿时,恍然大悟,就在我急忙撤销了刚才的话语时,朋友圈也有人和我一样在傻傻的发表言论:“桃曲坡就是吃胡桃和曲奇的地方,偶想吃!”夜深了,宾馆里不时传来学员们的阵阵欢声笑语,飘散的很远,很远。
翌日清晨,我早早起床,按耐不住急切的心情,忙不迭的下楼走走、看看。出了我们下榻的宾馆楼,沿着曲径通幽的小路一直向前,左面是各种高低不一的花草树种,细细看,叶尖上滚动着的露珠,晶莹剔透,煞是好看。走到观景台,远远望去,“桃曲坡水库”几个大字赫然在眼前,湖光山色尽收眼底,群山连绵不绝,水面宽阔无垠,周围树木成荫,氤氲着薄薄的雾霭,烟波浩渺,让人沉醉不已。和我一起散步的一位学员告诉我,水库水域面积150公顷,湖岸延绵10余公里,桃曲坡生态园区景色宜人,共分为南园区、主园区和北园区三个区,里面累计共有99个不同品种、3万余株花卉植物,“三季有花、四季常绿”,是四邻百姓休闲垂钓、娱乐养生的一处圣地,被誉为渭北旱塬上一颗璀璨明珠,是著名的省级旅游风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站在观景台,遥望的同时,我懂得,我们看到的只是桃曲坡水库的冰山一角,其实,水库总库容5720万立方米,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城市供水、防洪、多种经营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水利工程。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桃曲坡的山到底有多高,水库里的水有多深,我没有探问个究竟,但是,这里实实在在有了“巨龙”。所以,桃曲坡的骨子里就有了无穷的灵气和魅力,这条“巨龙”就是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我们一直向前走,旁边有一座黄色的二层小楼赫然矗立在眼前,在103室,挂着一块醒目的“贾平凹创作室”牌子。原来,24年前,贾平凹先生在这间房子里完成了名著《废都》第一稿的三十万字。伫立在这个简陋的房子的前,我心潮澎湃,感慨万千。啧啧赞叹桃曲坡真是人杰地灵,确是一个出大作,出大师的神奇的地方,不由让人敬畏、仰望。
美好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几天的学习时光很快就结束了。我们离开桃曲坡时,天空下起了淅淅沥沥的秋雨。坐在车里,我深情的凝望渐渐消失在视野中的这片“世外桃源”,竟然有些意犹未尽、依依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