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寒烟衰草凝绿

秦水文化
您的位置: 首页>秦水文化

但寒烟衰草凝绿

时间: 2016-10-19 09:10 来源: 周至县水务局:刘驰军
      年青时进修,闲暇际,手捧宋词选艰涩阅览。一次读词正酣,西安城里那个自诩身份尊贵、处处讨嫌的同龄胖太阳同学,跑来打趣,考查“碧云天,黄叶地”句的出处。彼时鄙夷说道秦少游,并与坚持认定作者为范仲淹、词牌为“苏幕遮”的同学打赌。待查证后颇为自己的浅薄而悔懊,对平日里嘻哈轻浮的同龄男孩升腾起钦仰。

      其后两年,生活困顿的我辗转至武汉谋生,经黄鹤楼时,竟误认为崔颢诗中仙去楼空、杳然云烟的黄鹤楼,即是三百年后,诞生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所在。

      后来写作,又张冠李戴地把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轻率地投放给欧阳修。

      长久的混淆中,阻隔范仲淹与我之间的,何止是“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的寒烟凄迷中,所隐抒的去国之情;又何止是“燕然未勒归无计”的衰飒之辞中,所生发出的英勇气慨。我以为,是无喜无悲的览物之情下,那种无可逾越的胸怀天下、心系苍生而夙夜忧患的深刻与襟袍。

      多年后,重读经典,不再为好读书而读书时,放任思想在范仲淹系国之安危、时之重望于一身的生涯里遨游。其施政方略,有议修泰州海堰,使农田不为海潮所淹;有出知苏州,开浚“五河”,积水导流太湖、注海,根除时患,泽被后世;有建言“十事疏”,整吏治,行新政,开北宋改革风气之先。戍边西北,屯田久守,筑城修寨防御,西夏谓之“胸中有数万甲兵”,相戒不敢犯边,西北边疆重现和平。其教育方略,作为宋学开山、士林领袖,兴学、重名器,开风气之先,文章论议,必本儒宗仁义,以其人格魅力言传身教,一生孜孜于传道授业,悉心培养和荐拔人才。其文学方略,提出宗经复古、文质相救、厚其风化主张。诗歌主张“范围一气”、与时消息,着墨于军旅生活的词作“渔家傲”,开宋代豪放词之先声。

      我无法逐一列举出范仲淹文韬武略的佐证,当他怀慷慨兼济天下的抱负,始有令人仰望的忧民忧君之庄严,进则居庙堂之高,犹有“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的悲悯;退则处江湖之远,忧国忧民,因此有封建士大夫“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的凛然大义。

      与范仲淹相似,我尚未亲眼见证岳阳楼盛境。尽管前人述备,我心目中的岳阳楼之盛境,仍然等同于范仲淹笔下广义上宏阔的洞庭湖之大场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我以为不拘泥于细述岳阳楼的精雕细琢,不落窠臼聊述政绩之歌舞升平,通过岳阳楼周围气象万千的景色,方可反衬“迁客骚人”的两种“览物之情”,才能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忧国忧民的胸襟。

      那么,当拥有这样一种无可比肩的襟怀时,目线何限于一个岳阳楼,也许黄鹤楼,滕王阁,鹳雀楼,甚至于一处凉亭,均可直抒“家国天下”胸臆。

      丙申年九月,逢迎《岳阳楼记》这一传世经典,诞生970周年。970年过去,王权消弭,专制已远矣。在政通人和、万物欣荣的今天,范仲淹所倡导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和乐观精神,仍经世致用。

      历史跋涉至今,如何承传并接力“先忧后乐”, 以造福天下。无论是霪雨霏霏,还是春和景明,览物之情不应异乎,秉仁人志士之节操,以天下为己任,以利民为宗旨,常怀敬畏、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

      季秋时节,秋风飒飒,云山尚苍苍,江水也泱泱。引用步范仲淹变法后尘的“熙宁变法”推行者王安石之名句:“但寒烟衰草凝绿”,我想,这应是范仲淹、王安石等高远之士乐于倾属的……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陕西省水利厅版权所有 Copyright by Shaanxi Province Department of water resources 主办单位: 陕西省水利厅

备案编号: 陕ICP备19016449号 网站标识码: 6100000039 陕公网安备61010202000431号

地址: 西安市尚德路150号 邮编: 710004 电话: 029-61835268 邮箱: sxsl_201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