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辈人

秦水文化
您的位置: 首页>秦水文化

父辈人

时间: 2016-09-26 09:22 来源: 水利建设管理局:吕昌

 
      我和妻子都是70后,在家里排行老三。父辈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或一九四九年前后出生的,现在已经七十出头了。


(一)


      我的父亲去世的早,母亲一手把我们兄弟仨拉扯大。在那个缺衣少食,没有经济来源的年代里,母亲硬是在几亩薄田里刨食,撑了过来。后来,日子渐渐好起来了。老大、老二相继成家,我高中毕业后,参军入伍了。

      儿子们一个个成了家,老人又挑起了管孩子的“重任”。那些年,老大在县城,母亲斗大的字不识一个,东南西北也分不清,却要跟着管孩子直到上了幼儿园。

      我有了女儿后,母亲在老家的孙子孙女都已经上学了。也因为我和妻子不在一起,孩子自然需要老人来照看。远离故土,举目无亲,母亲身边连一个说话的伴儿也没有。母亲照顾着我们的饮食起居,还要伺候女儿。再想想车流穿梭的大马路,母亲领着女儿上下学,是怎样的一种心理煎熬。那些年,我因为工作调动,单搬家就有六次,母亲随我们,辗转几百里,舟车劳顿,身体、精神上的辛苦对于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来讲,力渐不支。然而母亲依然顽强的支撑着,没有叫一声苦、累,直到女儿上了小学一年级。

      母亲和我们在一起的日子里,也常常操心老家。在我们去上班后,她经常给老家的老大、老二打打电话,叮嘱家里的这事那事。有时候,叮嘱的一些琐事,妻子在傍边听到了,也常常打电话给我讲,说母亲怎么在我们这边,还惦记着那么多的家里事。

      有一次,老家有事了,需要母亲回去几日,我只好请假在家里照看女儿。在我照看女儿的几日里,母亲人虽在老家,但几乎天天给我电话,叮嘱该让女儿喝水了,该给吃饭了……等等。

      母亲在我们这儿时,惦记着家里。在老家时,又惦记着我们。看似大有在那一边都有分心的意思。其实,细细想来,母亲是割舍不下任何一个孩子,割舍不下任何一份儿爱。在对儿女爱的天平上,不论距离、空间,她那一边都不想也不曾偏斜。

 

(二)


      去年,我有一年的空闲时间,正好可以放松放松身心,调整调整状态。有一段时间,我每天跑跑步,看看书,感觉日子很惬意。

      5月份时,岳母打电话来,说岳父膝盖疼,影响到了平常走路。于是,我便将岳父接了过来,每周一次,带他去医院看大夫。大夫叮嘱要每天坚持多走路,这样好的快。我每天陪岳父到外面走走路,回来后看看电视,打扫收拾做饭。

      这样的日子,过了大概一个多月。疼痛有所减轻后,因为放心不下家里的农活儿,岳父执意要回去。临走时,岳父硬塞给我五百元钱。他说,带他看病就可以了,钱不多,算是看病钱吧。其实,岳父每周一次的看病钱,也不全是我掏的,有几次他自己抢先付给了大夫。

      送岳父回到老家,我要留钱给她们。岳父岳母怎么也不肯收,她们说,我们有果树、有花椒树,每年有一些收入,不要你们的钱。城里干什么能不要钱?你们留着用吧。

      这么多年,我们忙于工作,很少照顾家里,照顾老人。现在有时间了,也有这个经济能力,想尽尽这份儿孝心,而她们,却把本该享受的这份儿“孝”,视作了给孩子们的“麻烦”。都说:“养儿防老”。尽量少添“麻烦”,不添“麻烦”,临老了,她们却是这样的想法。
 

 

(三)


       终于有自己的房子了,不再像以前,租住在五六十平的房子里,有老有小,很局促。我们装修好新房后,欣喜地邀请岳父岳母来住。

      岳母是高小毕业,当年还当过大队里的老师。来到我们这里后,她便补补平时因为农忙而不曾看的电视剧,有时,她们一起还看看老秦腔《墙头记》、《三娘教子》等等。跟着她们,我也被普及了一些戏曲常识。

      和以前明显不一样的感觉是,以前孩子小的时候,虽是租住的房子,但岳父母她们,忙前忙后,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给我们招呼吃喝,洗涮。而现在,她们发展自己的“爱好”,该吃了,该喝了,爱吃啥喝啥,你们自己做。

      我一有空闲时间,也喜欢在厨房做做饭。她们来了,我也很想展示展示。有好几次,我开口问她们想吃些什么时,她们便说,你看孩子想吃些啥,就做啥。意思是不要在乎我们,我们吃啥都行。

       “知母莫若女”。有一次和妻子聊这些感受时,妻子说,这些变化缘于家里的变化。现在锅灶和以前不一样了,煤气灶不会开,炒锅重端不起来,更是你的女儿,要吃的东西母亲不会做。房子装好了,她们这儿不敢动,那儿也不敢动的,只好什么也不做。

      以前,只要老家没有事儿,她们是愿意在我们这里多待些日子的。其实,是为了帮我们带带孩子,帮衬我们。现在,条件好了,孩子大了,她们也老了,本可以多待些时日,怎么说条件比乡村好啊。然而,每次不到一个月,她们便要求回去了。她们心里想,在这里什么忙也帮不上,多留些日子还要孩子们管吃管喝,多不自在啊!

      这就是我的父辈,自强自立,大爱无疆,勤劳吃苦的一代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陕西省水利厅版权所有 Copyright by Shaanxi Province Department of water resources 主办单位: 陕西省水利厅

备案编号: 陕ICP备19016449号 网站标识码: 6100000039 陕公网安备61010202000431号

地址: 西安市尚德路150号 邮编: 710004 电话: 029-61835268 邮箱: sxsl_201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