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的故事

秦水文化
您的位置: 首页>秦水文化

石头的故事

时间: 2016-08-26 08:46 来源: 黄良明
      沿着汉江,东出或西进,在秦头楚尾有座山城,这便是陕西省白河县,一个普普通通的山区,稍留神便看出端倪并使人惊奇不已,从山下到山上,从河边到山地,映入眼帘的全是大大小小、方方圆圆、姿态万千、色泽缤纷的石头,或悬崖峭壁、或河滩散石,都是一幅幅最美的风景,有着说不完的传奇故事。

      有人说上天加工造石,把一些不坚硬不规则无大用的乱石渣堆砌在这里,自然形成了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的独特的地貌环境。没有平原草地,没有传到丘陵,甚至连一块百亩平地都没有。以石头冠名的各种名称自然居多,白石河、红石河、白石滩、木石沟、石梯村、石门村、石庄村,就连白河县也是以白石河之石而齐名。

      记得上小学的时候,顺着一条河去学校或回家,一个叫石庙村的河段中央有一块巨大的磐石高高竖起,是小孩们喜欢攀爬玩耍的地方。传说那是龙王石,一个深夜突发罕见暴雨山洪,一条巨龙从后山卷着怒吼的浪涛去往大海,行至石庙村正遇上鸡鸣,东方黎明,龙王无法前行,变成磐石停留下来,从此知道石头原来是有灵性的。

      “天生我材必有用”,石头们没有委曲,因为广泛运用已经使大量的石头成为资源发挥着重要作用。石板屋、石磨子、石窝子、石凳子、石门坎、石碗碗,几乎所有的生产生活用品都可以取而用之,且不说远古人类“石头取火”的故事,现实生活中处处留着石头的影子。石头的寓意其实是很宽泛的,象征吉祥、正义和坚强的正能量是最常见的,在白河县中厂镇石梯社区,矗立在100户新居门口的大石头成为一道独特风景。每个石头上全部用朱笔丹书镌刻着勤俭、友善、诚信、和谐、宽容等座右铭,传递着石梯人的立家之本、兴家之道、传家之要,更表达了对后世儿孙的期许,希望好家风好家训能固若磐石般代代传承。尽管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曾经的石头角色逐步退出灿烂舞台,如今走进山村院落,却依然能清晰见到石头的震撼景观,倔强的向世人展示曾经的辉煌。

      石头多并成了这里最丰富的资源,以此形成丰富多彩的奇丽景观,古道石梯子、刀削石门子、汉水将军石、汉江白石滩,这些都是闻名远近的自然景观。作为一个水保生态县,注重发展湿地景观和生态水景观,自然是一项重要內容,于是就地取材或因势塑造,在河岸、在塘边、在路旁,在院落,随处可见是石头的形象,有的气势雄伟,有的丰姿秀丽,洋溢着人文气息,散发着神韵灵气。白河山城有一条石头古街名曰“桥儿沟”,沿着石坎一路走过,两旁大大小小的石头古井堪称一道奇观。桥儿沟穿过绣屏山,这是一片树木葱茏鸟语花香的森林,山上蕴藏着丰富的地下水资源,选个方便的位置钻个坑就会溢出泉水来,这是大自然赋予的财富,这条山沟老街便不远处就会有一口老井。这里的古井像这里的人一样讲究身份,响亮的名字听起来都润心,福泉、甘泉、香泉、温泉,…,充满了灵气。有的干脆随着主人称,黄家井、董家井、魏家井、马家井,衷家井、耿家井,…。有的是邻里小院同饮一口井,有的是单家独户一口井,有的建在院子里、有的建在街道旁,还有的建在自家房子里,这老井间的距离少者几米多者几十米,这些古井的泉水没有干枯过,街坊邻居哪里方便就去哪里打水,老街的人生活像泉水一样平静而热情。石头不仅是一道眩目的风景,更是一种精神源泉融进了人们的生活。

      白河人最擅长于做石头文章,用石头修造水平梯田,打造“石坎坎金婉婉”神话,在石头堆里创造“三苦精神”。走近这里的山山水水,处处是如画的层层梯田。一道道用石块垒砌的石头坎,整齐匀称光滑,依着山势,一眼看不见尽头的石侃侃就像飘动的线条,一根线条一层梯田,自下而上均匀的铺展着,原本是陡峭的荒山坡,现在变成了平坦的水平梯田。过去,一个秦巴山区普普通通的穷困县,山大沟深,地碎土瘦,自然匮乏,环境恶劣,是国家级贫困县,曾有专家论断为不宜于人类生存的地方。面对困境,勤劳勇敢的白河人民没有听天由命,坚持几十年修田造地不止,战酷暑、斗严寒,开山取石、肩挑背驮,修成等高石坎水平梯地数十万亩,累计砌石坎长相当于七个万里长城。从下往上看是城墙,从上往下看是粮仓,白河人在石头上创伟业,让人民走出贫困,过上幸福生活,石头是白河人永远讲不完的美丽故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陕西省水利厅版权所有 Copyright by Shaanxi Province Department of water resources 主办单位: 陕西省水利厅

备案编号: 陕ICP备19016449号 网站标识码: 6100000039 陕公网安备61010202000431号

地址: 西安市尚德路150号 邮编: 710004 电话: 029-61835268 邮箱: sxsl_201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