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家风

秦水文化
您的位置: 首页>秦水文化

父亲的家风

时间: 2016-06-30 09:50 来源: 泾惠局水利机械有限公司 程莹
       我的父亲一生从事水利事业,对待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待人热情大方。虽然已经离世整整十年了,可是,每当回忆起父亲,依然会泪涌双眼,音容笑貌清晰可见,往事历历在目,犹如昨天。
 
      父亲出生于一个典型的农民家庭,祖父和祖母一字不识,曾养育过五个子女,可是除父亲和姑母外,一一夭折,姑母也只活了三十六岁,离世时留下四个儿女,全部由我的父亲抚养长大。祖父虽然不识字,可是为人处世却深明大义,懂的文化的重要性,发誓要把唯一的儿子培养成才。
 
      父亲虽然是祖父祖母的宝贝疙瘩,凡事都可以尽兴,可是唯有学习,祖父从来都是严格要求的,而且每每都是用现实事例来教育,父亲从来都是孝顺的,从来不曾悖逆过祖父母,经过了许多坎坷的风波,父亲也体会到了只有学习才能改变家庭的窘迫,于是发奋图强,终于跳出农门,考进早年的武功水校,后来由于成绩优异被留校当了教师,后因祖父母年迈,只有父亲一个独子,只好申请调到了泾惠渠,一干就是三十多年。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父亲能“文”能“武”,且为人随和,走到哪里都是受人欢迎的人。他“文”能替人写对联、诉状、写诗作赋,毛笔字钢笔字都是顶呱呱,经常有人来我家找他谈论文学,修改论文。“武”能下地干农活,不但能扶犁耕地,提镰割麦,而且还会撵麦扬场,堆麦秸垛。谁家孩子需要理发,就来找父亲,谁家电器电路有问题,父亲都能随手拈来。因为祖父母身体不好,经常生病,父亲悄悄的自学中医,练得一手好推拿,为了练针灸技术,常常在自己身上扎,功夫不负有心人,父亲终于将针灸练得可以深入浅出,运针自如,还给村里好几个人治好了腰腿疼痛的老毛病呢!
 
      父亲是当年村里唯一的“文化人”,却丝毫没有架子,见人总是笑呵呵的,村里人都喜欢和父亲谈天说地,每次回家,还没进村就有许多人招呼,而父亲于是放下自行车,掏出香烟,随便往地头或者路边一蹲,就和大家聊开了,有人从家端来热茶,有人拿来水果,如同对待上宾一般,父亲总是会和乡党们亲切的聊到很晚才回到家。

 
      小时候,在我的眼里,父亲是全能的,不管是小学的汉语拼音、算术,还是中学的英语史地、数理化,有不会的,只要去问父亲,几乎没有解决不了的。虽然不常回家,可是,只要回来了,哪怕我们都已经进入了梦乡,他也会将我们兄妹四人的作业逐个认真检查,然后写在一张纸上,压在书包边上,有批评、有鼓励、有表扬,偶尔还会有一两颗糖果,那满含父爱的香甜至今犹存。
 
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
 
    工作方面,我了解的不是很多,那高高地一摞证书和奖章,高级工程师的职称足以说明他的敬业和奉献,父亲对待工作的认真态度和过硬的工作作风在管理局是很有名气的,以至于如今有叔辈和我说起父亲,还会竖起大拇指赞不绝口。父亲那么优秀,让我自愧形秽,必须努力做出成绩,不能给父亲丢脸。
 
      父亲是个心思缜密的人,常常教导我们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工作几十年来,他一直就是这样做的,不管是在基层做管理员、当站长、书记,还是在局科教办、双纪办,他对工作从来都是严格要求,一个细节也不放过。记得1992年,管理局举办纪念李仪址诞辰110周年暨泾惠渠建成六十周年纪念活动的时候,父亲负责整理汇编文集和筹备纪念活动,查找资料汇编宣传册,经常熬到深夜,为了更好地完成宣传材料,他还学会了照相洗照片。虽然每天都是那么忙碌,可他脸上始终洋溢着快乐的笑容,有同事劝他悠着点儿,别累着。可他却说:“干了一辈子,都快退休了,这么大的事交给我,可不敢马虎,得给局里留下点念想。”就这样,直到双纪念活动结束,父亲瘦了一圈,头发也花白了许多。
 

 
 
宁吃一毛钱的亏,不占一分钱的便宜
 
 
     从小家境贫寒让父亲养成了节俭朴素的好习惯。那是八八年,他在高陵管理站任站长书记。要给我二哥结婚了,还差十斤棉花,当时的棉花很贵,而且还很难买的到,正在四处托人想办法时,有个管理员趁着天黑送来十斤棉花,悄悄地放在我家院里转身就走,却没想到正好被下乡回来的父亲撞个正着,说什么也不收,直到最后那位管理员收下钱,才放他走了。后来听母亲说,父亲给的钱比当时的卖价要高出许多呢。我去问父亲:“别人白送的,你为什么不收,反而要给钱?”他笑笑说:“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别人的东西也不是白来的。”哥哥又问:“那你为什么要多给他钱?这不是明摆着吃亏吗?”父亲皱了皱眉头说:“那样他以后就不会再做这样的事了,你们也要记住,以后为人处世宁吃一毛钱的亏,也不要占一分钱的便宜,这样,无论什么时候,都会心安的。”
 
 
   “雁过留声,人过留名”,父亲热爱生活,热爱水利事业,将毕生的青春和热情奉献给了水利事业,他清正朴实的走完了他的一生。在我心中,父亲犹如一座巍然屹立的大山,是我的灵魂永远的依靠,他对工作的敬业,他对乡党的热情,和他对追求的执著,都深深地感染着我,有责任无怨无悔的将这份平凡朴实的家风传承下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陕西省水利厅版权所有 Copyright by Shaanxi Province Department of water resources 主办单位: 陕西省水利厅

备案编号: 陕ICP备19016449号 网站标识码: 6100000039 陕公网安备61010202000431号

地址: 西安市尚德路150号 邮编: 710004 电话: 029-61835268 邮箱: sxsl_201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