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古城

秦水文化
您的位置: 首页>秦水文化

夏日古城

时间: 2016-06-27 10:19 来源: 陕西省水利厅
    古城西安的夏天并不像商州那样清凉。

    站在太白立交桥上,虽然是下午七点多钟,但是太阳的余晖依然让人灼热。空气中的热浪比澡堂子的热气还咄咄逼人,西安这个古城比商州砖窑还要发烧,温度让人浑身冒汗。

    立交桥下,主干道上车来车往。人行道上,忙忙碌碌低头赶路的人相撞而行。走在桥上的几个学生,使劲地用手上的书闪着脸为自己降温。有好事者描述今天的温度:西安气温,千里清蒸,万里红烧;望古城西安,热浪涛涛,太白立交,各个街道,基本烤焦;屋内桑拿,汗水洗澡,躺下就是铁板烧.....

    我看着那栋很高很高的省水文局大楼,突然就想起了城市水文。

    电视上说,南方好几个地方又遭水灾了。说起洪水,最让我深刻的是商洛市丹凤县宽坪村6小时40分降下了1300毫米的世界内陆极值暴雨。不仅如此,这两年动辄就是北京城里可以看“海”了,厦门市民当街可以抓鱼了。

    我是水文工作者,我知道“水文”这个行当在不发生大洪水,没有大灾情的时候,总是淡出人们的视线。但其实我们的所处的环境正在发生着非常大的变化,西安早已不是原来的那种“自然”状态了。西安和陕南一样,这几年城市化进程高歌猛进,大片耕地和天然植被为积木般的高楼所替代,西安周遭原来的下垫面的滞水性、渗透性、热力状况早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原有的地表天然调蓄能力减弱,地面不透水面积逐年大幅递增。地下布满了蜘蛛网一样的排水管道的市区,截留、填洼、下渗的损失水量愈来愈少,如果汛期遭遇暴雨,雨水在地表及下水道中汇流历时和滞后时间将大大缩短,从水文专业角度上看,径流系数和集流速度将会迅速增大,这样就极容易形成大面积积水现象。

    我是从事水文工作的。我绝对能预测到未来的西安在强降雨的情况下,会是一种怎么样的状况。我想,在西安看海的情景不会太遥远。因为我知道现在的很多工程,特别是公共基础型建筑工程都对水文论证和水文计算漠然视之,岂不知术业有专攻。

     老实说,我们水文人在水文长序列的记载中,我们尊重自然,我们遵循真实,我们恪守真理,讲真话才是真正的好话。因为水文知识面前来不得半点虚假,和大自然是永远开不得玩笑的。

     桥下的广场上,一个老人手拉着二胡,用沙哑的声音吼出了一句“呼喊一声绑帐外,不由得豪杰恸悲哀”的戏词。那个人的那声秦腔,悲壮高昂,振奋人心,就好比水文站上三五人千军万马测洪报汛的场景。

    我看着省水文局那个大楼,在太阳的余晖下,显得那么庄重而威武。西安是个有精神底子,有文脉,有高贵血统的地方。这栋楼和这个地方让我莫名其妙地感觉到古城西安的夏日是这样的风情万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陕西省水利厅版权所有 Copyright by Shaanxi Province Department of water resources 主办单位: 陕西省水利厅

备案编号: 陕ICP备19016449号 网站标识码: 6100000039 陕公网安备61010202000431号

地址: 西安市尚德路150号 邮编: 710004 电话: 029-61835268 邮箱: sxsl_201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