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灾寺之行

秦水文化
您的位置: 首页>秦水文化

消灾寺之行

时间: 2016-05-30 09:09 来源: 泾惠渠管理局 孙宏梅
     在陕西省凤县凤州古城内有一座消灾寺,因唐玄宗李隆基曾在此祈福消灾而闻明天下,历代以来香火旺盛。

      消灾寺建于西汉兴盛于隋唐,距今有一千多年历史,在豆积山的千米绝壁上既有张果老隐居修炼的洞穴遗迹,又有供奉释迦牟尼佛和众位菩萨的殿堂,还有现存的孔子文庙与之遥相呼应,使之成为“儒释道”三教同聚的圣地。前几日,我有幸游历了这座古寺。

       当步入占地100多亩的赐福广场时,我顿时被四周播放器里传出的佛音梵唱洗彻心底的尘埃。十二生肖本尊菩萨威严的矗立在广场上,使人不由自主升起敬畏之心。自动旋转升降的莲花台上盘坐着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我双手合十,不为宗教信仰,只为她许下的普渡众生,让众生脱离苦难的弘愿而虔诚顶礼。

     穿过广场,走过长廊,踏在连接嘉陵江两岸的索道铁桥上,突然想起了《西游记》里,唐僧过“凌云渡”的情景。想起了划船的菩萨对无底船上略显恐惧的唐朝圣僧的那番话。仿佛觉得这嘉陵江的水也能洗净我凡世的种种尘埃,而后做一个身心清净之人。索道的尽头,是一位满面笑容的观音菩萨雕像。抬眉时与观音菩萨对望,只是刹那,我竟然多情的以为,她如此执着的等待仿佛为了我的到来。顶礼完菩萨,踏上了118层台阶来到了“药师宝殿”。据佛教传说,药师佛行菩萨道时,发了十二个大愿,每愿都为了满众生愿,拔众生苦,医众生病,所以故又称为医王善逝或消灾延寿药师佛。既然是“传说”就无从考证。但我还是为这位佛发的大愿而感动,心里默默祈祷:愿佛佑苍生远离疾病,远离灾难!
 
   药师宝殿后面是千佛崖。这里彩绘了以佛家教主释迦牟尼为首的千尊佛像。这位教主当初放弃了尊贵的王子身份,放弃了荣华富贵,离开了襁褓中的儿子为了寻求探索人生的真谛,毅然出家修道。在经历了种种磨难后,这位王子终于参透了宇宙的真相,修成正果。单就这份决心、这份毅力就让世代的人们敬仰! 

      沿着千佛崖右边的石阶我登上豆积山。穿行在山林路径,两畔的苍松古柏,因为侵染了香火,也做着禅意的沉思。播音器里传出的梵音浇醉了我原本浮躁的思想,使眼前的风景也洁净无尘。遥望远山碧水,近观佛影禅林,只是短暂的瞬间,昨天的怅惘已换作了今日的通透。风景是静止的,而思想却在流动,连同步履继续前行。石阶的尽头就是古消灾寺。

      带着万分敬仰的心情我游览了大雄宝殿(内奉释迦摩尼佛)、圆通殿(内奉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音菩萨)、罗汉堂(内奉迦叶、阿难、玄奘)、三清殿(内奉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太上老君)、孔子殿(内奉孔子及部分儒家弟子)、药王殿(内奉药王孙思邈,)、八仙洞、铁棋亭(张果老与神仙对弈之地)。。。。这时的我完全被这方圣地洗彻尘埃,纵然自己是凡胎俗骨,也觉得灵魂洁净如莲。我敲响了古寺旁的大钟,并大声祈祷:一愿众生离苦得安乐;二愿五谷丰登人畜兴旺;三愿天下远离战争永享太平!

      钟声是一种召唤,也是一种挥别,这儿的时光似乎不容许我过多地停留。一次历程见证一段超越,多年以后,记忆里的古寺依旧风物如昨。

     感谢这次旅行,让我不必诚然地追寻宁静,就可以感受到庙宇的出尘,我也无需刻意去拥有宽容就可以深悟莲花的慈悲。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陕西省水利厅版权所有 Copyright by Shaanxi Province Department of water resources 主办单位: 陕西省水利厅

备案编号: 陕ICP备19016449号 网站标识码: 6100000039 陕公网安备61010202000431号

地址: 西安市尚德路150号 邮编: 710004 电话: 029-61835268 邮箱: sxsl_201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