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明珠—桥儿沟

秦水文化
您的位置: 首页>秦水文化

汉江明珠—桥儿沟

时间: 2015-11-06 17:19 来源: 黄良明
      白河县城是汉江东出三秦大地最后一座山城,除了河街以汉江为伴,就只有山了,狮子山、魁星山、绣屏山,一座接一座,一座比一座俊俏。而隐藏在山城里的桥儿沟、清风沟却是最金贵繁华的风景,尤以桥儿沟的古朴幽静和典雅美丽让这座山城充满了传奇色彩。

      有沟就有水,有水就有桥,有桥就有人。对于一座城市,水就是品质,水更是城市的生命,桥儿沟的泉水就像一首生命的乐曲,传唱着桥儿沟人的美丽故事,如水一样,清澈,温馨,活跃。

      桥儿沟首先想到是桥,沟两岸住满了人户,一方石条就搭起一座桥,就是一条路。其实桥儿沟的桥很讲究,古朴精致,画面构图,颇有艺术风格,明清时建的古桥有长春桥、临江桥、观澜桥、邀月桥等,更多的是简易的石头桥、木桥。形态风格各异,它们或古老、或年轻、或曲拱、或玲珑,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风景画卷。人在桥上走,水在桥下流,桥儿沟的人很珍惜这股清泉,不向沟里排污,不向沟里扔垃圾,他们怀着最虔诚的心共同守护着山泉的圣洁。

      古井是桥儿沟又一奇观,桥儿沟穿过绣屏山,这是一片树木葱茏鸟语花香的森林,山上蕴藏着丰富的地下水资源,选个方便的位置钻个坑就会溢出泉水来,这是大自然赋予的财富,这条山沟老街便不远处就会有一口老井。古井名字听起来都润心,福泉、甘泉、香泉、温泉,…,充满了灵气。有的干脆随着主人称,黄家井、董家井、魏家井、马家井,衷家井、耿家井,…。有的是邻里小院同饮一口井,有的是单家独户一口井,有的建在院子里、有的建在街道旁,还有的建在自家房子里,古井的泉水没有干枯过,街坊邻居哪里方便就去哪里打水,老街的人生活像泉水一样平静而热情。古井的泉水养育着世代桥儿沟的儿女,更孕育出了灿烂的山城文化。

      蟠曲婀娜的石阶使桥儿沟显得曲径幽雅,桥儿沟是典型的步行街,一头连着汉江水,另一头通向山顶,中间曲曲折折全是石头台阶,主街道沿路巷道,长的短的,深的浅的,宽的窄的,走出这道弯,又拐进另一个弯,宛如迷宫。一路都是石阶踏步,结实匀称光润,那是行人的脚步和蹉跎岁月打磨成的诗画作品,浪漫而多情。挑担子是桥儿沟一道特殊的风景,这条石阶虽然弯多陡峭,毕竟是进城内的一条近道,大多是进城卖菜做生意的,挑着满满两筐鲜活的蔬菜,迈着坚实的步子,每上一步台阶,嘴里“嗯哼”一声,不紧不慢地就进了城。卖完了菜兜里有钱了,一脸笑容,浑身轻松,挑着空竹筐,像跳舞一样一路返回。那舞步,那跳动的竹筐,那欢快的神情,是何等的和谐而有韵律,这条石阶路上永远回响着这种美妙的声音。

      古朴风貌装点着传统文化。城门洞是山城妇孺皆知的古外城北门,横跨龙岗、魁星两山之间,护南锁北,青砖巨石,古朴沧桑。门顶“天池关键”刻字圆润流畅,门侧崖壁有两处摩崖石刻,清晰记录着城门的身世。桥儿沟的街道穿过城门,过往行人随时体验着远古之气。桥儿沟没有商业大厦,没有机关大楼,就连购物商场都没有,始终保存着历史的痕迹。长椿寺、福音堂、耿家大院、同善堂等古民居,或深宅大院,或玲珑典雅,透着一种气场和富贵,充满了浓厚的传统文化色彩。

      淳朴的民风让桥儿沟有着很高的人气,桥儿沟的人待人很热情,过往的行人如果不急着赶路,路边门前与人搭上话步子就挪不开了,一条街的人似乎都是三生难寻的知音。下象棋的人总爱在门前摆弄着棋子,“杀一盘”,常会向路过的人发出挑战。有户沈家院,父子四人都是围棋迷,棋友遍山城,这里也成了围棋休闲的乐园,人们茶余饭后也总爱三三两两走进桥儿沟,寻找一份安静和轻松。

      白河县实施汉江综合整治,以桥儿沟明清古建筑风格为基础,以水景观为背景,打造滨江旅游古镇。当地政府对现有的古建筑进行了统一修缮保护,对居民房舍进行了仿古改造,进一步提升文化品位和旅游品质,让桥儿沟成为汉江水岸一颗明珠,更加光彩夺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陕西省水利厅版权所有 Copyright by Shaanxi Province Department of water resources 主办单位: 陕西省水利厅

备案编号: 陕ICP备19016449号 网站标识码: 6100000039 陕公网安备61010202000431号

地址: 西安市尚德路150号 邮编: 710004 电话: 029-61835268 邮箱: sxsl_201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