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寺

秦水文化
您的位置: 首页>秦水文化

金陵寺

时间: 2015-09-09 16:57 来源: 杨永平
      金陵寺曾经是一座宏大的寺院,但现在却只是一个镇的名字。
   
      初秋时分,我们去金陵寺做山洪灾害入户调查,对金陵寺杨口村、樵湾村300多户群众和企业进行了逐个走访,并用GPS手簿拍了照片,测了经纬度。这是一个工作程序简单,但数量庞大的事情,不仅要对沿河地带群众调查,而且要对低洼地带地毯式登记录入有关数据。我们顶着烈日的爱抚和汗液的沐浴马不停蹄的工作着.......
   
      我是商州土著人,早年就来过金陵寺,但对此地的风土人情,地物地貌尚不十分熟悉。
   
      我们每到一个地方,都会联系乡镇干部,由乡镇干部联系村干部配合调查。到杨口村调查的时候,因为南京古称金陵的缘故,我就问村干部,金陵寺的那个庙在哪里?金陵寺和南京有啥关连?村干部因此才说了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金陵寺原来有着非常庞大的庙宇,有上殿、中殿、下殿之分,因为庙里的主持曾经是朱元璋的叔父定慧禅师而声名远播。村干部说,元末战乱,民不聊生,安徽淮河一带旱蝗连年,百姓饿死倒毙者十之五六。农家子弟朱元璋的父母兄长半月内相继死去,家破人亡,只好投靠黄觉寺的叔父。然而乱世大灾,黄觉寺被灾民吃得水断粮绝,寺僧随之云流星散,叔侄二人云游乞讨。三年之后,叔父把侄儿又送回黄觉寺栖身,自己到了商州上秦川——今金陵寺化缘。朱元璋叔父来到此地,见一古庙没于慌草,虽久经旷废,却场地俨然,遂披荆斩棘,除茅结寺,焚香洁戒,修举废坠。这个苦僧就是朱元璋的叔父定慧禅师。定慧禅师崇尚俭朴,热衷民间公益,修官道,筑河堤,栽柏树,挖水井。十七年后,投奔郭子兴的朱元璋做了皇帝,遂号令天下人寻找叔父,让其到金陵(南京)享荣华富贵,但叔父不允,只得同意仍留在上秦川做主持,朱元璋亲题“金陵古刹”匾额,撰一对联“长空天镜佛陀自在大乘车,高台白云香露永存密宗盘”,并题一牌位“如朕亲近”,字迹端庄古拙,赫然耀目,州官县令遇见均磕头参拜,御赐很多土地为庙产,兼理农耕,一时香火复兴,金陵寺声名远播。自朱元璋之后,商州各方主持羽化之后皆葬于此。村干部说,六七十年代的时候,商州城里到处流传金陵寺庙有四个金玲,于是鸡鸣狗盗之士在庙里到处寻找,据说有两只金玲被杨口村住庙的人偷了去。我听了这个传说心里蹉叹不已,小小的乡镇竟有如此由来。
   
      我们调查完杨口村,便一刻不停地来到了樵湾村。樵湾村河床地带比降相对较大,冲淤变化明显,主槽摇摆不定,所以才形成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水文地质现象,说是“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其实每年的汛期一旦涨了大洪水,年年都会有主流忽北忽南的情况。当我们到一位樵姓人家住户调查时,我注意到了这户人家的独特之处。一座青砖青瓦的门楼,一个普通的两扇松木木门,木门上房刻有“以平为福”的字样。未进门时,我问村干部这户人家是不是很有学问,他说是个退休教师,而且还是个地理先生。

      进得门来,这户人家屋内摆设很是一般,但是朴素干净整齐。堂屋敬奉着关公。因为入户调查几近结束,就剩了三四家了,我们就和先生拉了一阵家常。
   
      我问先生,关公在道家是尊神,在佛家也被奉为上座,是不是因为关公义薄云天,人品节操好的缘故。我这一句话,引得这位地理先生有了很大的兴趣。他说关云长是忠义之士,被孙权部下所害后,为天台宗的智善大师在玉泉山弘法时所收,智善大师给关公开示,四大原无我,五蕴本来空,关公听了智善大师的开示以后,发誓从此以后要护法安僧。在道教中关公被称“关圣帝君”,因为关公最重义气和信用,关公信义俱全,故尊奉之。

      金陵寺有熊耳山、有商州最高的山——秦望山,还有商州最大的石灰窑,还有很多很多。在金陵寺跑了两天,但这两天里让我明白了金陵寺的底蕴和文化,由此知晓了商州文化,这种文化就像水文观测的河流一样有着深层的潜流,她有力量,但表面不起波浪。

      金陵寺像一本厚重的书,我一片片捡拾着零零落落神游的心情,细心地梳理着,如同鸟儿梳理着零乱的羽毛,试图捧出一颗更加饱满、更加丰盈、更加温软也更加坚挺的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陕西省水利厅版权所有 Copyright by Shaanxi Province Department of water resources 主办单位: 陕西省水利厅

备案编号: 陕ICP备19016449号 网站标识码: 6100000039 陕公网安备61010202000431号

地址: 西安市尚德路150号 邮编: 710004 电话: 029-61835268 邮箱: sxsl_201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