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说,善待河流其实就是善待人类自己!
——题记
一
因为渭河,我爱这世上的每一条河流;因为母亲,我爱这世上的每一位母亲。我家住在渭河岸边宝鸡市的一座农村,我是喝着渭河水长大的。母亲养育了四个孩子,我是家中的长子,下边有俩个妹妹和一个弟弟。
渭河边长大的我,自小对河流就有一种深深的敬畏;农村长大的我,自小就饱尝了生活的种种艰辛。记得小时候,家里人口多,地里收成也不好,一到七、八月份青黄不接时,家里时常会揭不开锅。为了生计,每到那种窘境,父亲就带着我们到河里去捞鱼。湍急的渭河水,捞鱼对我们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深的地方有危险,我们不敢去,父亲只允许我们卷起裤管,光着脚丫在浅滩处捞鱼,那样子无异于守株待兔,有时一天也捞不到一条鱼。
农业时代日子清苦,但最大的好处就是没有污染,所以那时的渭河水非常洁净,不仅水量充沛,河里的鱼也多。活人总不至于被尿憋死吧,看着一条条鱼从我们的眼前游过,我们就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想着如何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捞到最多的鱼。父亲是个憨实的农民,脑子不太灵活,捞鱼的本事和种地差不多,总是不及别人家的男人。有些事情,譬如捞鱼,全靠我们几个毛孩子出主意。我做了一个网兜和大妹妹俩头拉着在河里走,鱼多的时候走上几步就有鱼钻进了网兜里。村民们也跟着学起来,并且都夸我脑子好,长大了一定是读大学的苗子。
母亲的厨艺特别好,一条小鱼也能做得鲜嫩可口,吃起来津津有味。苦难的童年,好像对肉食的记忆只有对鱼肉的唯一记忆,猪肉只有过年时才买一小点,尽管父母舍不得吃,但到了我们四个孩子嘴里,也就勉强能打个牙祭。至于牛、羊肉就更是奢望了,对它们的憧憬,感觉跟想吃龙、凤肉差不多,实在是可望而不可及。或许正是因了鱼儿们在那个贫穷的年代所做出的不平凡的贡献,成年后的我就再也不吃鱼了。确切地说,不知从哪一天开始,我发现河里已经没有鱼了,渭河的皮肤看上去比父亲还要黝黑,河水比母亲的泪水还要浑浊。如果遇上枯水期,河床比母亲的乳房还要干瘪。
二
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夜,母亲的眼泪,就像被重度污染的渭河水,时而痛苦地咆哮,时而幽咽地呻吟。天亮的时候,母亲把我带到渭河岸边,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孩子,这大学别上了,咱家真得供不起。这个穷困的家庭,就像这条喘息的河流一样,再也经不起折腾了。
我从心里承认自己的自私,作为家中的长子,我本应该像别的家庭的长子一样,作为家中的顶梁柱,出外打工挣钱撑起那些即将支离破碎的日子。为了我,两个妹妹小学没有毕业就不上学了,大妹妹去了县城一家服装厂打工,小妹妹在一家饭店做服务员,微薄的收入都供我读了高中。其实我更知道只要自己读完大学,家庭的命运立刻就会改变,可是母亲却要砸碎我的大学梦。
决定离家出走的那一刻,我一口气跑到渭河边,痛痛快快地哭了一场,我知道即使我的泪水再干净,也不足以能将一条饱受污染的河流洗干净,因为我的力量是那么微薄,我的哭喊是那么无力,没有人能理解我胸怀的大志,就像没有一个人能聆听到一条生病的河流骨子里的疼痛。
离家出走的日子里,我知道自己一定伤透了母亲的心。不敢回家的我,是因为不敢正视母亲的眼睛,就像陕西人不敢正视渭河的眼睛。河流其实也有眼睛,昨天的我,分明从渭河的眼睛里读出了痛苦和委屈,亦或愤怒和怨恨。而我,更怕从母亲失望的眼睛里,再也看不到过往的慈爱和宽容。
我到大学办理了一年的休学手续,一年后勉强攒够了一年的学费,从此就开始了边工边读的日子。那些年,什么样的苦和累我都受过,就像我从骨子里敬畏的渭河,经受了工业化时代各种工业和生活废水、二氧化硫、工业粉尘等诸多环境污染的不幸,但它还在顽强地活着。有时候,我真得感觉,自己就是爬行的渭河在物欲的喧嚣中直立行走的影子。
三
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了河北一座滨海城市的环保局工作。那时的环保局,工作单调清闲,收入也一般,因为国家对环保事业还没有引起高度重视,所以大家都在捧着个铁饭碗混日子,虽然吃不饱但也饿不死。而我离家整整五年,尽管没有向家中要过一分钱,可也没给家中挣过一分钱。我时常站在赤潮泛滥的渤海岸边,不敢想象这些年家中的日子是否也被赤潮般疯长贫穷所覆盖。
一位黑龙江籍的同事也是我大学的同班同学问我,好容易甩掉了书本,还成天宝贝似的抱着啃个球啊?难不成是在找颜如玉?我说在找黄金屋。行了,兄弟,上学的时候看你就苦得要命,比俺这个黑土地上种地的农村孩子还苦,现在终于熬成了城里人,对自己好一点儿吧。唉,我说我何尝不想对自己好一点儿,可我对自己好一点儿,就是对亲人最大的罪过呀。我母亲把我养大不容易,我还没有挣钱回报她呢,虽然现在挣工资了,可我欠同学们的钱还没有还完。
的确,在最初上班的两年里,我的工资除了自己省吃俭用的花销几乎都还了债,根本就没给家中寄过一分钱。我之所以上班了每天依旧拼命地学习,是因为看中了市里的一所大学,国内唯一一所专门从事环境保护教育的大学。想调工作不是易事,必须要在某一领域有很高的建树,本科时我学的是环境监理,属于管理类学科,没有太大的发展空间,于是我就专门研究生态环境保护专业,并且在一些知名期刊上发表了不少论文,有的还获了奖。
两年后,我带着那些辛苦耕耘收获的成果,终于调入了那所心仪的大学,成了一名大学教师。做了教师以后,收入比以前多了一些,学术上也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除了能改善家庭经济,我的另一个梦想也终于可以付诸实施了,因为国家要斥巨资重点对渭河进行水污染防治
四
当我以环保学者的身份出现在渭河岸边,父亲说母亲看着宝鸡电视台新闻画面里的我眼泪像旧时的渭河水一样汹涌地奔腾。我惭愧地跪在母亲的面前,从心里乞求她的原谅,父亲说,其实母亲早就原谅了我。原来,那位黑龙江籍的同事偷偷地给我欠钱的那些同学写了信,告诉了他们我工作后的状况,同学们都上班挣钱了,大家就把我还的钱按照通讯录上的地址又寄到了我的老家。也就是说,那些钱寄来的时候正好解了家中的燃眉之急,因为我的小弟弟刚刚考上了大学。
弟弟一直感恩地说,如果没有哥哥,他恐怕这辈子也上不了大学了,因为父母越来越老了,他没有我当年能赌气离家出走的勇气,但他从心里知道我也是为了这个家好。其实弟弟并不欠我什么,作为家中的长子,我有为父母分担沉重的家庭经济责无旁贷的义务,就像每一个陕西人,都有保护母亲河——渭河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在我心里,除了父母,我一直对俩个妹妹心存愧疚。无论如何,我和弟弟都上了大学,而俩个妹妹却依旧生活在社会底层,她们曾经遭受的苦难,就像遭受重度污染的渭河一样深重。很多时候我一直在想,对亲人的愧疚其实也是我对母亲河的愧疚,对母亲河的敬畏让我对亲人更加心存感恩。
渭河,一条孕育亲情的河流,多少年来,始终在每一个乡愁的夜晚,闪耀成我心头一盏温暖的明灯。渭河,今夜请允许我满含泪水归来,带着一颗陕西人圈圈的赤子之心。夜里,母亲亲切地对我说,其实在我离家的这些年,从中央到地方就已经开始对治理渭河的水污染高度重视,只是这治理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就像隔壁的张大妈前些年患了乳腺癌,手术后通过几年的化疗、康复治疗现在看起来和健康人没什么区别。是啊,这一点我也发现了,渭河水正在变清,如同农村人的生活正过得越来越好。
在农村老家发生的最可喜的变化就是,村民们从少到老都具备了朴素的环保意识,孩子们吃完雪糕自觉地把包装袋装进了书包,秋收结束村民们不再在地里烟熏火燎地焚烧秸秆儿,发展低碳经济和倡导低碳生活的理念正在逐步深入人心。母亲说,善待河流其实就是善待人类自己。早些年若不是靠着渭河里的鱼接济,青黄不接时家家户户都得饿肚子。是啊,母亲说到渭河里的鱼,我突然开始馋鱼了,上大学时因为没钱吃不起鱼,参加工作以后却只想吃渭河里的鱼,那一刻我也从灵魂深处理解了一句古诗的含义,什么叫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五
在渭河宝鸡段进行生态考察的那段日子,我几乎徒步走遍了渭河沿岸,在不同地段认真地取样,那些装着水样的小瓶子,怎么看都像是装着一条河和一群人血脉相潆的历史。是啊,那些瓶子里装着一条河过往的辉煌和苦难,也装着每一位陕西儿女追求美好生活,建设生态家园的激情。
考察结束之后,一家人都来送我,我想给俩个妹妹留一些钱,却被她们生气地拒绝了。用她们朴素地却让我感动的话说,父母是我们大家的父母,就算父母有一百个孩子,九十九个不孝顺,我们也要尽起为人子女的责任和赡养父母的义务,就像弟弟没学环保专业,一天天不也牵挂着渭河,为渭河的明天奉献着自己的绵薄之力吗?
是啊,这些年来,渭河的生态复苏似乎关乎着我们全家人的幸福,母亲一直渴望着,有生之年还能喝一口清粼粼的渭河水,给我们做一顿鲜嫩可口的渭河里的鱼,然后幸福地看着渭河沿岸长满大片大片的绿荫。唉,真没想到,以往司空见惯的事物,一朝变成愿望竟是那么奢侈,这就叫失去了才知道后悔,拥有时不懂得珍惜。母亲说这话时我明显能感觉到她已经老了,老了的母亲不再数落憨实的父亲,我看着她们二老在风中相互搀扶,突然明白了什么叫患难与共,生死相依,就像渭河一直以一颗忠贞的心,紧紧拥吻着陕西这片爱得深沉的土地。
母亲身体不好,贫穷给她最大的伤害就是落下了一身的病,什么风湿病,糖尿病,如同污染严重的渭河水,说出来都是泪。我对母亲说现在医疗技术发达了,您的身体会好起来的,更大的晚福正等着您呢。我对渭河说现在国家对环保重视了,你一定能走出污染的炼狱。重生的渭河,它洁净的皮肤,依然会闪现出宝石的光泽,它的血液,依然会有纯净水优良的质地。远远地,当渭河水湿透了我朦胧的双眼,冥冥中,我仿佛又嗅到了童年时它原生态幸福的气息。
六
近年来,陕西省县级以上的环保局长和业务骨干不断来到我们学院取经交流或深造学习,每每看到那一张张亲切的笑脸,总像是看到旧时渭河的浪花一样亲,询问他们渭河水污染防治的近况似乎已经成了一个习惯,就像我每次给俩个妹妹打电话,总要询问父母的身体。好,好,好,当这些欣慰的字眼总是快乐地萦绕在我的耳边,我总是以一颗感恩的心,拥抱每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
就在今年五一节,当我再一次回到宝鸡老家,简直被眼前的一幅幅美景惊呆了,一颗心直感到无比的震撼。如火如荼的新农村建设,让农村老家的面貌焕然一新,村里铺了水泥路,村民们住上了漂亮的楼房,夜晚走在霓虹闪耀的街道上,幸福的节奏就像皮鞋和水泥的接吻声嘎嘎作响。
清晨站在宽敞明亮的阳台上,眺望蜿蜒流淌的渭河宝鸡段,两岸的绿树映衬着一条匍匐的巨龙,形成一道美丽的生态屏障。更让我感到惊喜的是,河水里居然有了鱼,有鱼的河流就像有人的村庄一样,只要有生命的律动,就会有幸福的气息。我决意这一生不再吃鱼,因为就在那一刻,我突然对那些鱼儿心生一种莫名的敬畏,就像对那些固守着村庄,保护着渭河的乡亲们一样发自骨子里的敬重。如果说河流是村庄幸福的图腾,那么鱼儿就是河流幸福的图腾。作为一种幸福的象征,鱼儿,就是一个科学发展的时代,一片创新进取的土地,最具魅力的形象大使,是一条患病深重的河流,病去如抽丝的最有力的证词。母亲看起来也是红光满面,精神矍铄,她是生态复苏的渭河折射在尘世中最美丽的影子。
亲亲的渭河,亲亲的母亲。当母亲穿着我买给她的那一袭碎格子的绿衣站在渭河岸边,我仿佛又看到了她年轻时美丽的样子。母亲到老了也是个美女,只是苦难的生活曾经一度掩盖了她美丽的气息。那一刻,当我像儿时一样甜甜地叫了一声妈妈,母亲突然转过头来,她的眸子晶莹透亮,满脸挂着幸福的泪水。母亲的回眸,多像是渭河美丽地转身,让一片土地重新漾满了无尽的诗意。
七
呵,如今的日子真好,天瓦蓝瓦蓝的,云朵白得像棉花,阳光灿烂地像金子,河水亮得像水晶,树木绿得像绿松石,渭河儿女一颗颗低碳的心,绿得比绿树还要滴翠,是因为民生在一片生态安然的光芒里,就像渭河美丽转身的样子。
渭河,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作为一名感恩的渭河儿女,我一直像爱着母亲一样,深沉地爱着你!愿你早一天重回原生态的模样,继续哺育一代代勤劳善良的渭河儿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