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老县城

秦水文化
您的位置: 首页>秦水文化

也说老县城

时间: 2014-07-22 09:38 来源: 孙满江/文 陈信宏/图

      周至老县城自揭开神秘的面纱以来,吸引更多的驴友乃或游客,不顾路途遥远,从周至县马召镇沿108国道走进黑河森林公园,过厚畛子,翻秦岭山顶,目睹老县城的真容,去探寻人间“世外桃源”。


 

      之前,我因工作关系曾经去过老县城,时间短暂,未留下深刻印象。几年过去了,时间未冲淡一切,反倒更增添了我对老县城的牵念和向往。前段时日一次机会,始得成行,了却心愿。手头有一本西安出版社发行的陕西名作家叶广芩所著《老县城》,精美全彩图文版,纪实文学游记如导游手册。我敢说,未去过老县城的人,若读此书,仿佛身临其境。

      老县城的历史,从书中或文管所工作人员的讲解中均可得到答案:1826年清朝在此修建县城,设佛坪厅,是衙门所在地。1913年民国二年由佛坪厅改为佛坪县。1922年,新老两位县长交接,被土匪所掳,拉出绑架杀害,从此佛坪县长不敢在城内久居。 1926年,老县城所有衙门机构全部搬迁至袁家庄,从此老县城结束了百年县衙史,又成为老县城村。1958年佛坪县撤销,一度划入周至县管辖。1961年,恢复佛坪县建制,袁家庄作为佛坪县县城,老县城村再度归为佛坪县。1962年,老县城村又一次划归周至县管辖,至今未变。在老县城文管所,收集了众多的铭文石碑,作为老县城历史变迁的见证。

      老县城不大,地处秦岭腹地,在太白山南麓湑水河畔。整个区域东西长7.5公里,南北宽50米到100米不等,四周群山环绕,有人形容整个老县城盆地像汪洋大海中的一条船,城墙形状则像船上的一叶帆。老县城不到40户200口人,有文庙、城隍庙,药王神洞,有除朱鹮外的“秦岭四宝”中的大熊猫、羚牛、金丝猴“三宝”,还有血雉、锦鸡、黑熊、野猪等飞禽走兽,更有太白红豆杉、独叶草世界上独有的珍奇物种。因此被誉为“北方的香格里拉”,让人心驰神往。

      老县城东、南、西三面有城门修复尚存,唯独北面朝向大山且临湑水河,无城门,显得不完整。如《老县城》一书所说:“回过头来再看老县城的风水,城的北面没有门,城墙外头是湑水河,河水自东南向西北逆向而流,犯了大忌。不管水流总的趋势如何,至少在这里,它是背时的。罗圈椅纵然很舒服,却是靠不得,背倚青山的城,屁股后头坐了一条流动的水……”这条河自东往西,转而折向东南一直流到汉江。老县城的衰败与这风水究竟有多大关系,只有天知道。

      20世纪末、21世纪初,在世纪交替之时,老县城村迎来了春天,焕发了生机,看到了光明和希望。先是媒体记者的全方位大量报道,使老县城声名大振。《老县城》书籍发行,《佛坪》电视剧播放,使外界对老县城有了进一步的了解。2006年,西安市引湑济黑调水工程建管处进驻厚畛子镇,实施南水北调,从老县城村地区穿秦岭凿隧洞引湑水河水济黑河,汇聚金盆水库,作为西安城市供水的重要补充水源。这一来,老县城的面貌变了,建管处协调当地政府及电力部门,给老县城村输送了电,带来光明,结束了祖祖辈辈点油灯的历史。又将通往老县城的道路拓宽,在湑水河上废弃吊索桥,新建通车桥,打通了老县城通往外界封闭的大门。天堑变通途,山路不再难于上青天。

引湑济黑调水工程拦水低坝


     如今,在老县城,除了有野生动物保护站和文物管理所等官办机构外,又添了一个新成员,这就是西安市引湑济黑调水工程都督门管理站。它坐落于老县城西都督门外一处高地,群山环抱,犹如莲花拱卫的莲蓬。附近是引湑济黑调水工程枢纽,修建的拦河低坝把清澈见底的湑水河、泗郎泉水通过进水口导入6252米长的秦岭输水隧洞,自流入黑河。跨河拱桥上“西安市引湑济黑调水工程”十一个金色大字,光彩夺目。枢纽工程建造精美,大气壮观,成为老县城地区一道亮丽的风景。

泗郎泉


      秦岭深山的输水人呵护着龙脉,守卫着生命之源。对于他们的坚守,饮水思源,与之打交道的人们由衷地表达敬佩、敬意之情。

      今年6月下旬,我随八水润西安记者采访团进老县城,作为陪同的工作人员,特意在老县城留驻一晚。接待的同行很热心,陪我们在管理站办公大院转悠。院子整洁,房子被花、草、树包围。一棵高高的树上特意放置了鸟巢,玫瑰、虞美人和不知名的小花,在竞相开放。体会到这里的主人尊重生命、热爱生活的心意。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到老县城村拍照。路上热心的朋友介绍这里发生的趣事。说是有一天有只大熊猫跑进老县城,上了棵大松树,消息照片见了报。晚上有几个人在树下照看,还是让大熊猫悄无声息地溜走了,看守的人硬是没发觉。还有一次,一群羚牛大约有十几头从山坡经过,离工作人员很近,有人趁机将其作为背景,与羚牛合影留念……


      第一次清早踏在老县城的土地上,满眼绿色,清新的空气夹杂青草的气息,由不得人长吸一口。没有汽车的喧嚣,山野是静寂的。十来头黄牛甩着尾巴悠闲地在草地上吃草,鸡群与牛群相伴,夹杂期间,好不惬意!有袅袅青烟从农舍而出,徐徐上升。久居闹市的人,喜欢来这里清心洗肺。不是周末,游客也不多,四处环顾拍照,尽兴而归。当地人在农舍挂出了“农家乐”的招牌。有香港西安商会的捐资在此搞建设。我有个心愿,但愿老县城面貌的改变不要丢掉“老”字,不要破坏原生态,保一方净土。否则,农家也乐不起来,还有谁会大老远跑到这深山里来呢?(西安市水务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陕西省水利厅版权所有 Copyright by Shaanxi Province Department of water resources 主办单位: 陕西省水利厅

备案编号: 陕ICP备19016449号 网站标识码: 6100000039 陕公网安备61010202000431号

地址: 西安市尚德路150号 邮编: 710004 电话: 029-61835268 邮箱: sxsl_201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