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战北阳山 输送安全水
时间:
2014-01-02 08:45
来源:
柯善方 赵彦东
金秋十月,地处秦岭南麓的陕西省镇安县山披红妆,河展秀色,北阳山上、关坪河畔不时回荡着“马五子阿哥好心肠,白丝布的手帕包冰糖。冰糖放在枕头上,吃不吃(者)你思想”、“爹妈不在家,货郎子笑哈哈,奴到(的)后院去观花”等回汉人民的“花儿”、“渔鼓”情歌声。回民班大爷逢人就说“这下好了,我们再不用吃浑咚咚的苦水了。”西口镇党委书记杨俊说:“自从有了自来水,回族村民服气了,回、汉民族纠纷没有了,镇上也稳定了。”这是陕西省镇安县实施“饮水安全工程”后,给西口、茅坪回族自治镇农村带来的新气象。
情系民生送清泉
镇安县西口、茅坪两个回族自治镇辖18个行政村,2.8万余人,大部分群众居住在海拔1700多米的北阳山上,是镇安典型的高寒缺水地区,群众饮水主要靠露天水池积水,不仅卫生条件差,而且苦涩难咽。近年来,镇安县县委、县政府本着“因地制宜、先急后缓、先重后轻”的原则,在统筹解决全县缺水村组和学校等公益单位的饮水安全问题时,优先安排西口、茅坪两个回族镇的供水项目。县水务局和镇政府多次到这两个镇查看,协商解决办法。据介绍,2010年以来,先后为西口、茅坪民族镇安排饮水安全项目20余个(次),建设雨场、水窖、截渗坝、蓄水池、管网等供水项目,累计投资992.5万元。仅2011年就为茅坪镇五福村安置点投资17万元,建设1个截渗坝,1个沉淀池,1套消毒房及消毒设施,1个40立方米蓄水池,埋设1.7公里的输水管道,使61户300余人用上了自来水。
多措并举抓质量
“要把好事办好,让群众满意,这是县委、县政府的指导思想,也是我们水务部门的奋斗目标。”县水务局局长程云燕在谈到抓水利工程质量时说到,“为了确保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质量,我们从项目建设源头抓起,严格落实项目法人、工程监理、工程招投标、审计报告和工程竣工验收五项工作机制,保证了工程项目的安全性。”
建设合格工程选好施工单位是基础,实行公开招标是保障。该县在实施饮水安全工程时一律实行公开招标制度,分工一名副局长主管工程招投标工作,将项目建设内容、质量标准、企业资质、评标办法、举报电话等内容在水务局信息网、招投标信息网等重要媒体公开,招、投标方案严格按工程建设程序运行,杜绝暗箱操作现象的发生。
建立“三位一体”的工程质量监管体系,把好工程建设的每一个环节。该县通过公开招标,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监理机构驻场监督;抽派专业技术骨干进行质量检查,并对管道对接、试水试压等重要环节跟踪监督、现场把关。同时,每个工程点邀请2~3名村民代表作为质量监督员巡回检查,并授予其工程质量否决权。形成了监理公司、业主单位、村民代表“三位一体”的质量监管体系,多层面保证饮水安全工程质量。四年来,为西口、茅坪修建的20多个饮水工程项目项项合格。
严把验收关,不向用户移交瑕疵工程。他们在项目工程验收时不仅要求审计单位、施工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全部到场,还特别邀请受益村的群众代表参加,对工程质量把好最后一关。对验收不合格的工程不允许投入使用,并责令项目单位进行限期整改,不向用户移交瑕疵工程。四年来,为西口、茅坪修建的20多个饮水工程项目项项合格。
上下联动严管理
为了克服“重建轻管”不良现象,加强农村供水工程建后管理工作,该县制定出台了《镇安县农村供水工程管理办法》和《镇安县农村饮水工程维修基金管理办法》,多次召开会议进行安排部署,并监督检查落实情况。他们着重解决了“有人管”、“有法管”和“有钱管”等三个方面入手:按照国家要求组建县级农村供水工程管理机构,做到机构、编制、人员、经费、职能“五落实”,一个机构统到底,做到“有人管”;以县政府的名义,出台一个农村供水工程管理办法,明确管理内容和要求,一个办法管到底,做到“有法管”;制定一个农村供水工程维修基金提取和使用制度,由当地财政列支和水费计提两个渠道筹集,逐年累计,专户储存、专账管理、专款专用,一个制度用到底,做到“有钱管”。多年来,他们就是通过这些措施来保障农村供水的良性持续运行。
现在当你走进西口、茅坪回族镇,随处可见崭新的水厂、机房,漂亮的入户清水池。约2万人苦尽甘来,告别了肩挑背驮找水吃的历史,用上了干净清亮的自来水。茅坪镇五福村的村支书刘仁信说:“自从村上有了自来水,卫生条件改善了,村上的人生病的人数减少了。小伙子身强体壮,外出务工、就地挣钱增加了家庭收入,日子好过了。老年人身板硬朗,心情舒畅,家庭也和睦了。”
(陕西省镇安县水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