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 念 母 亲

秦水文化
您的位置: 首页>秦水文化

想 念 母 亲

时间: 2013-05-22 09:21 来源: 溪 水
 

 
      母亲离开我们已经7年多了,却不时的想起她。清明前的一个梦里,我又见到了妈妈。

      母亲如果还健在,今年刚好80岁。有80岁的妈妈在,做儿女的就不会老,子孙三代济济一堂,多么幸福的憧憬。

      母亲辛劳。在儿时的记忆里,都是母亲步履匆匆的身影。那时,父亲外乡教书,哥哥新疆服役,我和二姐上学,全家只有妈妈一个劳动力。那时的生产队,好像总有干不完的农活。除去一年四季的春种秋收,夏忙冬藏,还有没完没了的平整土地,修渠打井,修宝鸡峡,上冯家山,白天忙了一天,还要半夜开会,斗私批修,没有一天的停歇。一天三晌下地回来,又要张罗全家的一日三餐,一阵阵烟熏火燎中,一老碗热腾腾香喷喷的家常饭就递在儿子的手上,虽然缺油少荤,多是玉米黑面,却是香甜可口,至今令人回味。多少回夜半醒来,睡眼惺忪中,在昏暗的煤油灯下,满满的墙壁上,是母亲萤灯夜纺的身影。

      母亲心细。那时干部驻队蹲点,拖拉机碾场耕田,打井拉电线等等对外招待,不是去街道饭馆,通常由队长指定一户厨艺好,里外干净,不占小便宜的人家做饭,那可是一件让人羡慕的差事。这事儿,几乎都由母亲来承担。忙活了一天的客人们由队长陪着,围座在家里的土炕上。眨眼的功夫,蒜苗豆腐炒粉条、臊子肉炒洋芋丝、葱香的烫面油饼、热腾腾的扶风臊子面,就用大红方木盘端了上来。现在想起来,依然嘴馋眼馋。母亲做出的饭菜,是不多不少刚刚好,客人们拍着肚子连声说:“吃好了,吃好了!”,锅里盘里碗里也都干干净净。送走客人,母亲会把余下的菜、面、油收拾停当,打包好了一并交给队长。让一直在旁边搭手干活、虎视眈眈了半天的我连收拾“残局”打扫战场的机会都没有,心里少不了有些许的委屈和失望。有一段时间母亲在公社的社办厂大灶上做饭,我经常在放学时拐弯“顺路”看妈妈,心里想着有机会能蹭点啥东西吃,几年里,不知“顺路”了多少次,可一直到母亲离开那里,也没有机会尝尝社办厂大灶的滋味。在那个全民饿肚子的年代,母亲用她的一言一行告诉子女,不占不属于自己的便宜。

      母亲手巧。队里谁家娶媳妇,都要请妈妈去搭糊房子。一间小小旧旧的土坯偏厦房子,经过妈妈和几位姨们的巧手装扮,像变戏法一样充满喜庆、温馨、浪漫:顶蓬中间圆圆的大红双喜,四角展翅欲飞的蝴蝶,那五彩缤纷,上下左右对称,充满吉祥美满喻意的方格子花窗户,只等着第二天小叔大哥们掩不住内心喜悦迎娶他的新媳妇。每逢谁家男人出门,姑娘出嫁,或临近过年,总有许许多多的街坊邻里、亲戚朋友,夹着不同颜色的平绒条绒、凡立精、的确良、华达尼,上门请妈妈剪裁。往往这时,正是母亲下地回来忙着给全家做饭的时候,听到有人上门,她就赶紧洗净正在和面的双手迎到院子里,一把剪刀,一根木尺,没有粉笔,就掰一块墙上的土疙瘩划线,三下两下,剪裁停当,来人只留下一句“把你麻烦的”,就夹着裁剪好的衣料满意而去。

      往事如烟,有多少事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漠、忘记。唯有母亲给儿女们留下的点点滴滴,在经历风雨岁月的打磨、冲刷后会更加清晰而刻骨铭心。

      子欲养而亲不在,令多少儿女心有不甘,难以释怀。母亲在世时,鲜有人过“母亲节”,今年的母亲节要到了,夜里静静地写一点文字,甜甜地、暖暖地想念母亲,是献给她的康乃馨。

 
                (作者单位:陕西省石头河水库灌溉管理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陕西省水利厅版权所有 Copyright by Shaanxi Province Department of water resources 主办单位: 陕西省水利厅

备案编号: 陕ICP备19016449号 网站标识码: 6100000039 陕公网安备61010202000431号

地址: 西安市尚德路150号 邮编: 710004 电话: 029-61835268 邮箱: sxsl_201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