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守护一方碧水 绘就生态画卷——陕西汉中市高质量推进汉江幸福河湖建设

媒体聚焦
您的位置: 首页>媒体聚焦

中国水利:守护一方碧水 绘就生态画卷——陕西汉中市高质量推进汉江幸福河湖建设

时间: 2025-03-13 09:31 来源: 中国水利

      汉江,长江最大的支流,自西向东蜿蜒流淌,孕育了汉中的千年文明。如今,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涵养地,汉江承担着“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的政治责任。近年来,陕西省汉中市以建设“河安湖晏、水清鱼跃、岸绿景美、宜居宜业、人水和谐”的幸福河湖为目标,从“夯实责任、强化管护、系统治理”三方面精准发力,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治水路径。

      河长领责

      构建全域治水“责任链”

      “过去的河道治理是‘九龙治水’,现在,在河湖长制的统领下,河湖治理保护每个环节都有人盯、有人管。”汉中市水利局负责人说。

      汉中市创新构建“党政主导、司法协同、全员参与”的责任体系,实现河湖长制从“有名有责”向“有能有效”转变。

      汉中市将管水治水责任融入党政负责的职责体系,每年召开总河湖长会,签发市总河湖长令,部署河湖治理保护重点任务。汉中市水利局与市检察院联合印发《河湖长+检察长协作机制》,建立了信息共享、线索移送、专项行动、联席会议等机制,加强了行政执法与检察公益诉讼的协作,提高了治水工作的质效。汉中市实施“河湖长+”机制,形成“河湖长统筹、责任单位落实、河湖警长执法、检察长协作、水政执法人员巡查、河长办督办、专职人员保洁、监督员监督”工作体系。

      通过在17条跨省河流建立联合河长制,汉中市着力营造了跨界河湖联防联控联治的良好工作氛围。

      汉中市还积极发挥社会力量,持续健全“巡河员、义务监督员、‘民间河湖长’、青年志愿者”巡河队伍,让群众体会到自己既是河湖管理保护的受益者,也是管水治水的参与者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践行者。截至目前,汉中市护河志愿者人数接近3000人。

      系统治理

      下好生态修复“一盘棋”

      冬日清晨,汉中市天汉湿地公园内,数千只红嘴鸥翩然起舞,打破了汉江水面的宁静。这些从西伯利亚远道而来的候鸟,已连续多年选择汉江作为它们的越冬栖息地。从2008年的零星几只,到如今聚集数千只,红嘴鸥的光临成为当地百姓口中河湖保护成效的见证。

      近年来,汉中市统筹水灾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综合治理,谋划实施“幸福河湖建设”三年行动。汉中市强化河湖岸线保护利用,划定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河道管理范围,沿汉江37个重点镇污水处理设施建成投运;汉江流域水环境热点网格监管平台上线运行,汉江中心城区黑臭水体保持零记录,出境水质稳定达到Ⅱ类标准。荒滩变公园、江景成美景,越来越多的居民选择在江边亲水区休闲娱乐。

      强化管护

      打造智慧监管“一张网”

      站在汉中市汉江综合管理智慧平台大屏前,河道采砂、排污口、漂浮物等情况一目了然。“我们给汉江装上了‘千里眼’‘顺风耳’。”工作人员一边展示系统功能一边介绍。

      以数字化建设为抓手,汉中市推动河湖管护向智能化、精细化转型。当地开展智慧监管体系建设,全面启用了汉中市河湖长“智慧巡河”App(应用程序),运用大数据+智能化,为每一条河流搭建智慧平台,切实解决河湖管护“最后一公里”难题。河湖长对每条河道、每个水库开展巡查时,可以借助一部手机随时随地通过文字、照片等方式分类记录巡河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极大提高了便捷度和工作效率。汉中市还在市重点河段和关键区域,安装了智能监控设备,如高清摄像头、热成像双光谱球机等,这些设备能够24小时监控河湖动态,及时发现非法排污、采砂等违法行为。

      如今的汉江,岸绿景美,幸福和谐,汉江干支流水质优良比例达100%,出陕断面水质保持Ⅱ类以上。迁徙越冬的候鸟,是生态修复的见证,人水和谐的汉江,是幸福生活的象征。汉中市将持续守护汉江,让幸福汉江更好造福汉中人民。

      中国水利:http://www.chinawater.com.cn/df/sx_19471/202503/t20250311_1062932.html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陕西省水利厅版权所有 Copyright by Shaanxi Province Department of water resources 主办单位: 陕西省水利厅

备案编号: 陕ICP备19016449号 网站标识码: 6100000039 陕公网安备61010202000431号

地址: 西安市尚德路150号 邮编: 710004 电话: 029-61835268 邮箱: sxsl_201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