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渭南市以“三巩固、三提升、三创新”为抓手,全面落实省水利厅“亮剑护河2024”专项整治部署,常态化规范化纵深推动河湖库“清四乱”工作,总结完善“三严四联五张网”河道采砂管理经验,稳步推进河湖生态环境不断提升,全面维护河湖健康生命。
巩固治水成果,推动实现河湖“常治”“长治”。一是巩固巡查督查成效。全市2254名河湖长积极履职,年均巡查河湖3万人次,用心守护河湖“最前哨”。常态化规范化推进河湖“清四乱”和妨碍河道行洪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每季度开展1次市级暗访检查,每半年开展1次联合大检查,2024年先后开展市级督导执法活动7次,交办各类违规违法涉河事项21个,河湖乱象得到有力遏制。二是巩固依法打击实效。成立全市执法工作队伍,强化与公安、检察等部门协作联动,多轮次开展常态化巡查和不定期夜间巡查。先后查处案件11起,刑事立案1起,河道非法采砂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三是巩固执纪问责质效。健全完善提示约谈通报制度,推动构建打击非法采砂奖惩机制,累计对沿渭河有违规采砂点的县区行政处罚400万元,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约谈。
提升治水效能,推动河湖治理能力现代化。一是提升智慧河湖水平。编制完成渭南智慧水利规划,布设“空天地水工”感知站点,建立起智慧水利智慧河湖管理平台,对重点管辖范围内的侵占岸线、非法采砂等破坏河湖生态的行为实现动态监控,推动水域管理的全面覆盖和高效运作。二是提升部门协作能力。加强行刑检衔接,大力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加强采砂监管和非法采砂打击力度,形成河湖保护治理强大合力。三是提升水土保持功能。制定印发《渭南市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若干措施》,明确目标要求和重点任务,形成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水土保持工作格局。全市水土保持率达到83.59%,居于全省前列。
创新治水机制,推动生态保护取得新成效。一是创新水安全机制。制定印发《渭南市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规划》,定期开展饮水安全动态监测,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项目,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9.32%,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农村人口比例达67.5%。二是创新水资源管理。相继出台《渭南市水资源管理办法》《渭南市地下水保护管理办法》《关于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的实施意见》等规章制度,着力以刚性约束推动水资源集约利用。“十四五”以来,全市用水总量连年控制在15.98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0年分别下降10.7%、28.3%,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72,渭河华县站、北洛河状头站连年生态流量达标率100%。三是创新水文化建设。联合多部门开展“保护水环境,守护母亲河”宣传活动,拍摄华阴老腔《节水秦川颂》及“节水渭南”系列宣传短视频,打造“节水渭南”宣传品牌,有效提升节水宣教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积极营造全社会群防群治、共同维护河湖健康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