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以来,铜川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多措并举、务实重干,大力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2021-2023年累计投资1.75亿元,其中争取中央投资1.4亿元,通过集中连片治理,建设旱作梯田8.7万亩。14个项目区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持续呈现“双下降”良好态势。
一是坚持规划引领,积极争取项目落地。开展全市坡耕地现状调查,制定全市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方案,积极主动作为,强化与省发展改革委、省水利厅等部门的对接,将全市12个项目区纳入全省黄河流域淤地坝建设和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十四五”实施方案,建设规模和投资位列关中地区之首。同时,紧紧抓住实施方案中期调整之机,新增6个项目区。“十四五”期间,将争取中央投资1.75亿元,建设旱作梯田10.9万亩。
二是加强组织领导,构建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市水务部门将项目建设纳入对各区县的年度水土保持目标责任考核当中,并组建工作专班,强化对项目的检查、指导和督促。有关项目县把工程建设摆上重要工作日程,建立健全工程建设目标责任制,严格目标考核,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各级水务部门加强与发展改革、财政、自然资源等相关部门的主动衔接和协调配合,研究解决工程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积极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全力推进项目建设。
三是强化建设管理,全面提升质量和效益。在项目前期工作中,市、区县水务部门择优选择技术力量强、信誉好的技术单位开展项目初步设计编制工作,及早办理项目建设前置条件手续,确保前期工作质量。在项目建设中,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等项目管理制度,落实资金保障制、工程建设公示制,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信息化管理、检查验收等制度,确保按期完成年度建设任务。
通过项目实施,项目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水土资源得到进一步保护和利用,农业基础条件明显改善。据测算,耕地平均单产较治理前提高40%以上,农业人均产粮提高20%以上,昔日“跑土、跑水、跑肥”的“三跑田”变为“保水、保土、保产”的“三保田”,为推进全市乡村振兴,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防洪安全等作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