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涉及我省7市1区13.36万平方公里,其中,水土流失面积近10万平方公里。近年来,针对不同地域,我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综合施策,形成不同的治理模式,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秋日的午后,铜川市宜君县哭泉旱作梯田层叠起伏,风景如画,地膜玉米丰收在望。山脚下的淌泥河梯田民俗客栈里,村民亢光明正忙碌着接待前来观光的客人。
2019年,在外打工20年的亢光明发现家乡依托梯田景区,把原有小山村打造成为黄土高原上农耕文明的“活化石”,他毅然决定回乡发展。

▲ 亢光明
依托梯田发展旅游,这也挺好,我就发展这个民宿,一年收入下来就是50万(元)左右吧。
淌泥河村地处陕北黄土高原与关中平原的结合部,正像它的名字一样,淌泥河村曾经是严重水土流失区。2018年,宜川县实施了哭泉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结合当地实际建起旱作梯田水土保持示范园。

▲ 赵龙
通过机修、机械平整(修成梯田),然后人工修筑地边埂,减少因暴雨对地面冲刷形成的水土流失。

旱作梯田水土保持项目的实施,不仅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还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借助旱作梯田景观带来的超高人气,淌泥河村把农业发展与旅游资源开发相结合,大力发展民宿、农家乐和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为村民脱贫致富找到了新的出路。

▲亢润红
现在梯田建好以后,游客一多,现在一年下来好的话,(农家乐纯收入)就是十来万块钱一年。

去年我们统计的话,我们的人均纯收入就已经达到了10884元。

距离哭泉旱作梯田一百公里以外的咸阳市泾阳县龙泉公社,掩映在青山绿水间,美丽的乡村风光吸引了不少游客。而就在多年以前,这里还是一个不起眼的荒山沟。

龙泉公社所在的麦秸沟,地处黄河最大支流渭河水系的泾河流域,属于黄土残塬沟壑地貌,长期以来植被稀缺,水土流失严重。

▲刘玮
过去有雨季就有泥石流,把我们村上的基本农田就淹没很多,大的有时候淹没两、三千亩。

经过多年的小流域治理,麦秸沟的生态得到彻底修复,成为“国家水土保持项目园区”和“国家级小流域治理示范区”。依托治理成果,当地发展起生态经济,建设了以乡村旅游、民俗餐饮、休闲娱乐等为一体的龙泉公社现代农业观光园。

2019年我们的游客达到290万人次了,今年我们的奋斗目标要超过300万,这个村上过去人均收入几百块钱,现在达到17000多块钱了。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地带,为了保护好黄河流域生态,陕西针对不同地域和各地实际,采取差异化保护发展,陕北突出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发展特色产业;关中突出水系水土保持生态恢复,抓好水资源综合利用和城市水保试点。
西安汉城湖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是城市水保的典范。汉城湖的前身是西安市团结水库,下游通过漕渠连接渭河,运行40多年来,污泥淤积,垃圾遍布,库水变黑发臭,土方流失91万立方米。

通过实施城市水保工程,汉城湖旧貌换新颜,消除了水土流失灾害,同时兼备水库防洪功能,一个水绿岸青、风景优美的生态公园展现在世人面前。

▲ 何文虹
我们进行了三大工程建设,一个是进行了清淤,第二是从30多公里外,引沣河清水入城,第三个在此基础上,咱们开始了水土保持绿化美化和景观化。

九月的黄土高原,秋高气爽,延安市安塞区南沟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里苹果飘香,即将迎来丰收。

▲ 张润生
2019年我们人均收入达到了15800(元),主要收入来源就是务工、苹果入股分红、停车场分红,像今年我们加上苹果产业,应该要在一万八、九以上。

南沟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从2015年建设以来,通过山水田林路村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9平方公里,发展以山地苹果为特色的经济林1000多亩,如今,这里已经打造成水保科技示范、现代农业展示、生态旅游度假等综合性示范园区,带动了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

据介绍,近年来,我省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优势特色产业,在黄土高原因地制宜建成15个国家级、37个省级水土保持示范园区。这些示范园区的建设,引领和带动了我省黄河领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在打造黄土高原水保示范园区的同时,我省在全国率先开展监督执法试点,加大能源开采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力度,有效遏制了人为水土流失。
▲ 薛雄雄
矿区就在风沙草滩区,而且咱们又属于生态脆弱区,属于国家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对生态、水土流失的破坏也比较严重,在治理恢复上,标准要求是相当高的,尤其是作为水土保持,整个在过程的治理是比较重要。
我省还率先在全国建立能源资源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截至2019年底,全省累计征收煤炭石油天然气水土流失补偿费168亿元,建设省级水土流失补偿费项目700多个,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377.68平方公里,促进了黄河流域能源开发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的恢复与重建,努力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赢”格局。

▲李强
神东公司持续的生态治理,我们这个地方当时植被盖度由百分之三到四,提高到百分之六十以上。
以后每年我们就是按照生态治理,包括水土保持,就是一个亿左右的投资进行治理。

全面推进陕西土保工作“十大行动”,突出抓好淤地坝、旱作梯田建设,强化预防保护和监督执法,当好生态卫士,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并非一日之功。 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行而不辍,久久为功,坚持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齐心协力开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