涝池是黄土高原地区广大群众长期同水土流失斗争实践中总结出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涝池能够蓄洪排涝,防止径流集中冲刷,减缓溯源侵蚀,保护塬面,对黄土塬区水土流失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延安市南部黄土塬区洛川、黄陵、富县、黄龙等县和黄河沿岸黄土残塬区宜川、延长等县涝池建设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早在明朝黄陵县田庄村就有村民捐款夯筑沟头修建涝池。近年来,延安市各级水务部门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涝池作为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切入点,与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农村水污染防治、美丽乡村建设等有机结合,持续加大以涝池为主的固沟保塬工程建设力度,先后整治、修复涝池692座,发挥了显著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黄陵县始终把涝池建没作为保塬固沟、改善生态及促进乡村发展的重要举措,常抓不懈,新修改造涝池108座,取得了显著成效。

试验示范 总结经验
黄陵县辖5个镇1个街道办事处,192个行政村,13万人口,总面积2292平方公里,其中水土流失面积1107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48%, 主要分布在隆太塬、田侯源和仓村塬三大塬区。近年来,有些村把过去群众建设的涝池当成垃圾填埋场,有些把涝池填埋当宅基地用,涝池蓄洪排涝功能彻底丧失。加之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塬区村庄道路、水渠和村民的窑背、院落都进行了硬化,地表径流剧增,短时形成的洪流加剧了塬面沟头的切割,对村庄、道路等设施造成严重威胁。经监测,2005年至2010年在村庄道路未硬化的情况下,5年里各沟头平均向前延伸5.5米,从2010年村庄道路硬化后到2015年,5年间沟头延伸了22.5米,是未硬化前的4倍。面临严峻的形势,黄陵县主动出击,积极作为,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塬面村组恢复涝池,固沟保塬,先后在塬面蚕食最严重的东村、杨尧科、王村、卜巷等4个村修建涝池搞治理试点,修建涝池4个。初步监测,这4个切割严重的沟头从2014年至2018年切割不到0.2米。群众看到涝池在保护耕地、道路和村庄的明显作用后,全县掀起了兴建涝池的工作高潮。

典型引路 全面推进
2018年,结合南沟门水库移民搬迁安置村建设,修建了阿党镇葡萄寨移民新村新型涝池。该涝池占地面积6412平方米,总库容8570立方米,建设遵循“聚集水、留住水、涵养水、用好水”和“自然、生态、乡土”理念,在传统涝池蓄洪排涝的基础上,增加了雨污分流、污水处理、补水退水、提水灌溉功能,涝池周边绿化美化1.49公顷,配套建设休闲步道243米,广场2200平方米,可灌溉周边果园850亩。该涝池设计理念新、质量标准高、设施配套全,防治塬面蚕食效果好。在典型示范带动下,黄陵县新建、修复涝池82座,总保有量达到108座。涝池建设做到了“四个结合”,一是与防洪保安相结合。统一规划布设涝池,全面整治,整体推进,达到“蓄水防洪、固沟保塬、防洪保安”的作用;二是与美丽乡村相结合。涝池建设配套排水渠、水窖、沟边埂等水保措施,着力打造宜水、亲水的自然景观,助力美丽乡村建设;三是与产业发展相结合。根据村庄周边苹果等产业灌溉需要,涝池修建取水口和灌溉渠道,方便群众生产用水,发挥涝池助推产业的作用;四是与水土保持相结合。把涝池作为塬面治理的重要工程措施,充分发挥蓄水防洪、保塬固沟的最后一道屏障作用。

谋划长远 干在当下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黄陵县水务局秉承“聚集水、留住水、涵养水、用好水”的理念,会同县经发、财政、国土、城建、林业等部门,编制了《黄陵县涝池建设规划》,规划在东部三大塬区,利用10年时间,再修建涝池100座,努力实现“村村有涝池、头头有防护”的目标。同时,提出了新时代涝池建设的新思路。
一是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指导,构建以涝池为主的“人水和谐、生态健康”水环境体系。涝池建设坚持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统筹水生态、水环境、水安全,形成“岸绿、水清、景美、管理长效”的水系治理新格局。
二是以水污染防治为抓手,构建以涝池为主的“功能多元、良性循环”水生态体系。按照控源截污治水的思路,以加强水污染防治为有力抓手,从源头上进行雨污分流,收集村庄生活污水,对建设区域水污染防治发挥有效作用。
三是紧盯乡村振兴战略,构建以涝池为主的“彰显底蕴、品质独特”水景观体系。将治理措施与“三农”、“三生”紧密结合,涝池建设向重点镇、重点村发展,丰富人们对水生态文明的认知、感悟和体验,彰显乡村文化底蕴。充分发挥涝池在“水美乡村” “水富乡村”的独特作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四是规范建设管理程序,构建以涝池为主的“科学完善、权责分明”水管理体系。坚持涝池建设和后期管理“两手抓两手硬”,建立权责分明、制度完善的长效管理体系。涝池建成验收合格后,与各镇政府签订涝池及附属设施移交协议,夯实管护责任,明确管护人员,确保涝池长久发挥作用。

一池清水,重现了水清鱼肥花草美的昔日乡村美景。一份使命,肩负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的责任。黄陵县努力把涝池打造成生态工程、富民工程、景观工程,让涝池成为建设“两富两美”新黄陵的有力推手,让生活在这里的人民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