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仪祉一生爱国为民、献身水利,他追求真理、坚持原则、清正廉洁、严于律己、公而忘私,真正做到了“我不能一生一世做官,但我却要一生一世做人。我不能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忘了大众的利益,忘了做人的根本!”
两次放弃学位,只求学问

李仪祉德国留学时留影
李仪祉先生曾两度留学德国,为何没有取得学位呢?
1909年7月,李仪祉受西潼铁路筹备处派遣,用庚子赔款赴德国柏林皇家工程大学土木工程科留学。留学期间,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远在德国的李仪祉得知了这一消息,他“既念祖国之危,复思家门之难”,放弃了毕业考试的机会,随身携带一支在德国买的左轮手枪和一些子弹以及简单的行李,便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归国征途。当时,李仪祉已经拿到柏林东方学院offer,老师和同学们都没想到李仪祉会真的回国干革命,都劝他等到毕业考试结束后再回去。李仪祉却说:“我不远万里来到德国,求的是学问,而不是学位。学位对我丝毫没有用处。”
1913年,李仪祉辞谢了南京临时政府委任的津浦铁路局长职位,二返德国继续深造。意外地,在轮船上遇到了赴欧洲考察的陕西省水利局局长郭希仁。郭希仁发觉这个小老乡与自己可谓志同道合,便邀请李仪祉以德文翻译的身份,一同前往欧洲德、法、荷、比、瑞等国考察水利工程。考察期间,他们目睹国外水利事业发达景象,认为当务之急是发展水利工程,救万民于水火。于是,李仪祉毅然决然放弃以前学习的专业,改入德国丹泽工程大学专攻水利一门。毕业时,李仪祉竟然又主动放弃了学位考试,然后向老师同学解释道:“我是公费学生,我学习的钱是老百姓给的,参加学位考试还需要交500马克,能省一文是一文。”校方被李仪祉的“学位无用论”感动到了,特别授予了他“特许工程师”的荣誉称号。
担任数十官职,始终廉洁

李仪祉在泾阳县社树工地工棚
李仪祉曾担任或兼任过河海大学教务长、陕西省建设厅厅长、 上海港务局局长、华北水利委员会委员长(主席)、导淮委员会委员兼总工程师、国府救济水灾委员会委员兼总工程师、黄河水利委员会委员长等数十个官职,但无论走到哪里,他始终严于律己、廉洁奉公。
修建泾惠渠的过程中,李仪祉意识到要从教育上着手,从根本上破除迷信,宣传科学。于是。他在西安创办了水利专科班并以身作则教育学生:“要做大事,不要做大官,一切事情要讲求实际,不要争虚名。”
泾惠渠通水后,有人种植罂粟,设法牟取暴利。李仪祉三令五申禁止种植,地方豪绅层层找人讲情疏通关系,他们暗备厚礼,公然向李仪祉行贿。对于说情者,李仪祉铁面无私,不论其职位高低,一概拒绝;对于行贿者,他更不客气,轻则令其拿走,重则绳之以法。
李仪祉的学生胡步川,在李仪祉逝世多年以后,还在日记中怀着极为崇敬深厚的感情追思恩师:“仪师心里装着全中国的治水、水利大业,为之呕心沥血、殚精竭虑……但实在想象不出的是仪师在平时的一些小事上的做法,真让吾辈汗颜。有次去仪师办公室请示工作,亲眼看到仪师正在交代秘书让之寄发大堆文件。秘书刚走到门口,只见仪师站起身来,摘下眼镜对秘书强调说其中有两封是私人信件,要自费寄出。这个场景,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想想,那时寄出一封信件仅折合现在的3分钱。”
清廉家风,代代相传

李仪祉(右2)、张孟淑(右1)、李约祉(左2)、张季珍(左1)
在李氏家族中根植着一腔的爱国情和报国志。1904年,李仪祉与哥哥同时考入京师大学堂,在当地轰动一时。临行前,父亲李桐轩寄语两个儿子“人生自古谁无死,死于愚弱最可耻”“男儿立身戒自轻,要知科第非功名”,鼓励兄弟俩要勤勉好学,立大志,不务虚名。
李仪祉继承父亲期许并扩展了李氏家训的内容。在李仪祉1915年回国后任河海工程专门学校教务长时期,李氏家训逐步成形,除倡导民主、爱国、正直、求实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条,即“做大事,不做大官”。
有一天,李仪祉手里拿着几张印有“陕西省水利局用笺”的纸张责问侄子李赋林,说他不该拿公家的信纸给李赋洋。李仪祉说:“今后绝不容许把局里的任何东西带回家,即就是一张纸也不能带出水利局大门。国家财产个人决不能动用一丝一毫。”
李仪祉的小儿子李赋洋12岁时有次发高烧,体温达40摄氏度,持续不减,家里着急打来电话求助。正在水利局办公的李仪祉,急忙叫来侄子李赋林,并拿出两块大洋,让他赶紧乘坐“洋车”(两轮人力车)回家带李赋洋去医院看急诊。当时,李仪祉的专用小车就停在水利局机关大院里,但他坚持公车不准私用。
值得一提的是,李赋宁赴美留学临近毕业之时,正值新中国成立,他放下已经完成了一半的学位论文,放弃博士学位,于1950年毅然回国,满腔热情地投入到新中国外语教育中。当时李赋宁带着他的未婚妻前往西安拜望李老太太,听到此消息,老太太很是既高兴又为难,第一次见准儿媳,手头实在拿不出一件像样的见面礼物。最后还是一直伺候老太太的小儿媳为其解难,主动拿出自己陪嫁带过来的一枚金戒指,作为老太太送给大儿媳的见面礼。41年后,李赋宁的独子李星在美国学成后,背着一台计算机回到清华,成为国内知名网络专家。
李仪祉先生毕生恪守“做大事不做大官,求实际不图虚名”的人生信条,堪为后世学习之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