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 陕西省水利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成果
 
中国近代水利事业奠基人 李仪祉

来源:佚名      发布时间:2016-01-22     

李仪祉(1882.1-1938.3),名协,字宜之,后更为仪祉。陕西蒲城富原村人。生于1882年正月初三。其父李桐轩、伯父李仲特,都是清末关中地区很有影响的学者,皆为同盟会会员。

伯父李仲特是数学家,“耽历算之学,搜求中西天文数学之书,孜孜研习,著述不休”;父亲李桐轩是易俗社创始人,“好为古文辞,尤究心于社会风气之纠正,民间教育之普及”。二位先辈对李仪祉的影响颇深。 

青年时期的李仪祉先生

1898年,在推崇八股的清末年间,李仪祉却以精于数学,考取了“省试”秀才第一名,次年又考入专门学习西学的泾阳崇实书院,师从与康有为齐名的维新志士、近代著名教育家刘古愚先生。

李仪祉对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十分仰慕,在崇实书院组织同学参加主张妇女放脚的天足会,撰文《女子不缠足歌》和《天演论》等,还撰写了《权论》和《神道设教辟》,反对封建迷信,提倡人性解放,探讨社会改革问题,其时年仅17岁。

李仪祉先生曾经就读的崇实书院

1901年,李仪祉由崇实书院考至省城西安关中学堂。1903年,他应商州中学堂堂长于右任先生相聘,赴商州中学堂任教员,不久代理校务。1904年,李仪祉和哥哥李约祉同时考取北京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

次年,时年23岁的李仪祉,为反对清政府同美国签订中美不平等条约,上书清廷侍御使王仙洲,尖锐地指出:“天下事以千万人之力成之而不足,以一人败之而有余,历观历史,从古如斯,但不意此等事乃见于先生,先生不为全国人民计,独不为一身名誉计乎?”即此数语,既表现出他大义凛然的正气,又彰显出他不惧权势,旨反封建刚锐的无畏精神。

1909年,李仪祉从北京京师大学堂毕业,请辞清政府委派其为某部录事,由陕西西潼铁路局派赴德国柏林皇家工程大学留学。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他立即回国,意图报效反清革命。

1912年,李仪祉在西安友人创办私立三秦公学,聘请社会名流和学者任教,学习西方科技,培养出魏野畴(中共陕西军委书记)、刘天章(中共山西省委书记)、杨钟健(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等革命家和科学家,对政界、思想界、教育界曾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1913年他二次赴德国继续求学,1915年至1922年,李仪祉留德学成归国,即协助张謇在南京创办河海工程专门学校,任教务主任并教授,并兼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中国科学社学董事、南京鼓楼公园工程师。1919年,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爆发,他倾情竭力支持学生的爱国行动,亲率学生上街参加游行示威,并在街头激情讲演。

李仪祉先生留学德国的皮箱

1922年下半年至1927年,李仪祉应民国陕西省政府的聘请,就任陕西省水利局局长兼陕西渭北水利工程局总工程师。后离陕就任上海港务局局长、重庆市政府工程师、北京大学、南京第四中山大学、河海工科大学教授等职。

1925年初,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的支持下,倡导召开国民会议,废除不平等条约,打倒军阀,实现国内和平。时任陕西省教育厅厅长兼西北大学校长的李仪祉联合西安各界进步人士积极响应,成立陕西省国民会议促成会,反对皖系军阀段祺瑞召开的善后会议,他被推选为出席全国国民会议的陕西省的代表。

1928年,李仪祉担任华北水利委员会主席,精心筹划了白河水利,并亲自勘察了运河和淮河。 1929年,他任导淮委员会委员兼总工程师、兼北方大港筹备处主任、浙江省建设厅顾问,倡办华北灌溉讲习班,设置黄河水文站。与此同时,他拟定了导淮计划,设计了杭州湾新式海塘,还在天津创办了中国第一个水工实验室。

1930到1932年,他担任陕西省政府建设厅厅长、陕西省水利局局长,并兼任全国救济水灾委员会委员兼总工程师和中国水利工程学会会长。

1933年夏至1937年,他任黄河水利委员会委员长兼总工程师、全国经济委员会常务委员、兼任扬子江水利委员会顾问、任国立中央研究院评议会会员、中美工程师协会董事、清华大学名誉教授等,仍任继续担任陕西省水利局局长,还协助杨虎城将军在故乡蒲城创办尧山中学,并担任校董。

李仪祉先生与杨虎城将军在洛惠渠工地

据不完全统计,李仪祉一生就任职务竟达72个。他所担任的一切职务绝不务虚挂名,仅以1923年至1925年,他担任陕西省教育厅厅长、兼任西北大学校长为例,就足以证明其求真务实,鄙视虚荣的君子之风。他亲自动手,为西北大学编写教材,给学生上课,筹建实验室,并亲赴京、津、沪、宁筹集办学经费。西北大学在2012年10月隆重庆祝建校110周年之际,在校园建立三座雕像:西北大学创始人张凤翙、在国际享有盛名的物理学家侯伯宇和近代水圣李仪祉,以激励后人奋力前行。  

李仪祉先生勘察泾河

1938年3月8日,李仪祉先生终因劳心劳力过度,不幸英年早逝,享年56岁。

李仪祉逝世噩耗传出,国内外唁电如雪纷至。关中的老百姓痛哭流涕者比比皆是,为失去这位国内外著名的科学家,为人民谋福祉的卓越水利大师而深感痛惜。在西安参加追悼会的军、政、水利、文艺各界名流和群众达万人之多。当李仪祉的灵柩出西安城时,大雪纷飞,沿途老百姓进行公祭。在安葬时,泾阳、三原、高陵等县送葬的民众达5000多人。

李仪祉的一生,是为祖国水利事业奋斗的一生。他呕心沥血为祖国水利建设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中国的四大水系黄河、长江、淮河、海河都烙印下了他治理、建设的坚实足迹。

[打 印] [关闭]